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亚力 《中国航天》1999,(12):27-31
道尔-M1(SA-15)是一种全天候、机动式、单车自动化野战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它可在低空、超低空和近程区域内拦截多种非隐身与隐身空袭目标,如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无人机以及巡航导弹、空地导弹、反辐射导弹、精确制导炸弹等,主要用于保护陆地作战部队和一些重要目标免遭敌人空袭。道尔-M1系统由俄罗斯安泰公司研制,其论证工作始于70年代末,在当时就把射击的目标紧紧瞄准了2000年前后的先进空袭目标,尤其是各种低空飞行的精确制导武器。1984年设计定型时的系统称为道尔(该系统只能同时攻击一个目标),并于19…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道尔-M1"防空导弹系统雷达抗干扰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介俄罗斯"道尔-M1"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主要技战指标[1]的基础上,阐述其搜索雷达(C波段全相参脉冲多普勒体制三座标雷达[1])以及目标跟踪和导弹制导雷达(Ku波段有限扫描多普勒相控阵雷达[1])采用的抗干扰技术,为提高系统的夜战和对付强有源干扰的能力,提出进一步改进其作战能力的两点设想.  相似文献   

3.
雨丝 《航天》2014,(1):52-52
俄罗斯金刚石-安泰防务公司2013年11月14日表示,他们已经开发出性能更先进的道尔-M2防空导弹系统,其特点是打击范围更大、精度更高及导弹容量更大。  相似文献   

4.
地空导弹同空袭飞机的斗争已经历了数十年,这种斗争的结果促进了双方性能的不断提高。电子战是这种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往的电子战也促进了双方的不断提高。至今为止,空袭方对防空导弹的电子威胁依然存在,而且愈益严重,其主要表现如下:1、隐身飞机的迅猛发展大大压缩了防空导弹的杀伤区空域。继F 117 隐身轰炸机之后,美国又在发展F 22之类的隐身战斗机,而且美国在 2020 年之后服役的战机将全部是隐身的,仅仅其隐身程度不同而已。2、拖曳式干扰机(例如AN/ALE 50类)的发展使射频制导的防空导弹无法准确射击母机,而只能打掉几个极为…  相似文献   

5.
巡航导弹具有射程远、突防能力强、命中精度高等一系列特点 ,已成为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主要空袭武器。为了有效地对抗这种武器 ,必须建立一个由预警、跟踪、拦截、指挥和通信组成的反巡航导弹 (即反导 )系统。这个系统必须具有可从强地物杂波背景中发现和跟踪超低空飞行且RCS又小甚至隐身的巡航导弹 ,并能引导硬、软武器对其拦截摧毁或干扰破坏其导航装置 ,使其偏航而无法攻击预选目标。  相似文献   

6.
未来战争中,空袭飞行器将通过低空、超低空突防、采用多变战术、施放强电磁干扰、使用反辐射导弹和空地武器等,对面空导弹武器系统构成愈益严重的威胁.因此,面空导弹应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战术来抗衡,这包括应具有对付多目标和抗电子干扰能力,解决指令制导和自主导引问题,发展红外寻的导弹,增强对付反辐射导弹和隐身目标的能力,以及大力发展超高速导弹、光纤导弹和高能激光防空武器.对面空导弹的各类防空任务亦作了详述.  相似文献   

7.
地面目标的红外辐射及隐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标与背景之间红外辐射的差异是红外探测系统发现和跟踪目标的基础 ,地面目标一般处于常温状态 ,其辐射以长波红外为主。研究了地面目标红外隐身的机理 ,地面目标的上表面和侧面反射的环境辐射不同 ,因而其对目标隐身的要求也不同 ,红外隐身可从改变目标发射率和改变目标温度两方面着手 ,最后讨论了红外隐身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隐身巡航导弹及其目标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首次使用了“风暴前兆”隐身巡航导弹,隐身巡航导弹的出现打破了现有的攻防对抗体系。隐身巡航导弹的发展,促进了雷达和红外等探测技术的发展。在远、中、近三个层次的防御体系中,对巡航导弹的防御,特别是对隐身巡航导弹的防御更加困难。探讨巡航导弹隐身机理,并分析隐身巡航导弹典型目标特性。  相似文献   

9.
战术防空导弹经过四十年来不断发展与完善,形成了空域配套的地(舰)空防御系列,它们在防空拦截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现代军事技术的进展,空袭兵器不断发展,使未来的空防与突防斗争异常复杂。一、目标和环境的特点八十年代以来,目标采用了饱和战术、隐身技术、从防区外发射、综合性电子干扰等措施,使空中突防能力有较大的提高。现代目标和环境具有下面的特点:1.目标多样化实施空袭的武器有各类飞机和各种导弹,其中,九十年代歼击机机动过载达7g、  相似文献   

10.
王自荣 《上海航天》2001,18(4):34-37
从材料的角度分析了激光隐身和雷达隐身各自需要的条件 ,对激光与雷达复合隐身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指出利用激光隐身涂料对雷达波的透明性 ,将其涂覆于具有雷达隐身的目标上 ,可以实现激光与雷达的复合隐身 ,并对激光隐身涂料与雷达吸波涂料的相容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复杂电磁环境背景下,研究了组网雷达基于粒子滤波算法对隐身目标的跟踪滤波问题,建立了雷达观测方程和隐身目标的多基地雷达截面积模型,分析了基于U PF的组网雷达目标跟踪滤波算法。利用计算机仿真验证了复杂电磁环境下组网雷达利用粒子滤波技术跟踪隐身目标的有效性,并对几种跟踪算法的效率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研究L频段双基地雷达在发射泛光波束、接收波束具有特定方向性情形下探测隐身目标F - 1 1 7A的效能问题。研究表明 ,对指定的L频段双基地雷达 ,探测并跟踪隐身目标是可能的 ,并存在一个折衷基线长度 ,这时在巡航高度上的探测范围是作为参考的单基地雷达的探测范围的 1 2倍以上 ,最大探测距离是 7倍以上  相似文献   

13.
研制并装备具有良好隐身能力的航空飞行器是未来几十年我国航空器隐身技术的总体发展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分阶段开展大量的预先研究突破若干关键技术,并开展相关技术验证。全隐身战斗机、隐身歼击轰炸机、隐身战略轰炸机或无人机研制项目的开展,不仅会增加我军装备的高科技技术含量,而且会提高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产生很高的军事和技术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一种评价热红外涂层隐身效果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博  王自荣  孙晓泉 《航天电子对抗》2004,33(1):63-64,F003
依据红外热成像系统最小可分辨温差 (MRTD)的关系式 ,推导了热红外隐身涂层的隐蔽系数 (SⅠ 、SⅡ 、SⅢ)和目标与背景的等效温差ΔTe 之间的关系 ,这对定量地描述热红外隐身涂层的隐身效果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红外隐身技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红外隐身原理,以斯特潘-波尔兹曼定律为基础,分析得出实现红外隐身的两种途径:控制目标发射率和控制目标表面温度,继而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在红外隐身技术及红外隐身材料方面的研究现状。最后分析了红外隐身技术发展的趋势,并指出要提高军事目标的生存能力就必须研发可实现多波段隐身的新型隐身材料及隐身技术。  相似文献   

16.
无人驾驶飞机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良好的隐身性能无人驾驶飞机在近期的几场局部战争中 ,尤其是在空袭南联盟行动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是令人瞩目的 ,但由于自身隐身技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遂行作战任务性质的局限 ,使其在作战中暴露出来的很高的被击毁率又是发人深省的。在以“非接触”方式为主导的未来战争中 ,不尽快解决无人驾驶飞机隐身技术问题或仅仅扮演一个不堪一击的“假目标”角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增强无人驾驶战斗机的隐身性能是迫切需要的。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一些军事大国的高度重视。1998年年底 ,美国海军在签订研制无人驾驶飞机的第一份合同时 ,海军航空系…  相似文献   

17.
近几场局部战争表明,雷达等电子设备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反空袭作战中,如何快速、高效和准确地判断出众多雷达辐射源的威胁等级,为地对空雷达干扰行动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了现代反空袭作战背景中,基于多属性决策(MADM)的空袭目标携带的雷达辐射源威胁等级的评定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最后的实例说明了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空间作战能力,根据敌方飞行器空间传感器CCD相机的工作特性,提出设计隐身轨迹的思想。介绍了运动伪装理论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到空间攻击任务场景;设定x方向控制加速度为已知常值,推导了C-W相对运动方程下的理想隐身规律。仿真结果表明,隐身轨迹设计可行;隐身有效性分析进一步得到,隐身轨迹只适合在隐身走廊内应用,超出该范围隐身失效。距离目标较近时,宜采取直接打击。  相似文献   

19.
通过介绍隐身飞行器的特点、效果,以及隐身技术与飞行特性、作战性能之间的关系,并以电磁信号特征为机理,综合分析了美国F—11AA隐身战斗轰炸机、B—1B和B—2隐身轰炸机以及先进的隐身巡航导弹AGM—129和法国新一代隐身巡航导弹APTGD的外形结构布局设计及其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梳理了判断涉及的目标参数结合武器系统的作战任务需求。提出了一种根据作战任务建立威胁判断数学模型的指导方案,给出了如何应用该方案对已有模型进行改进的措施。仿真分析中对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决策法的空袭目标威胁评估模型进行改进,在多目标的空袭环境中演示了不同作战任务对目标威胁判断结果的影响,验证了模型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