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前主序星 典型稠密核的质量一般都大于恒星的质量.因此,一定有某种机制可将多余质量扫走,并阻止质量不断由外面流入.大部分天文学家现在相信,在原始星球表面会喷出强烈的星际风.  相似文献   

2.
日月 《太空探索》2004,(1):30-31
与世界万物一样,恒星也有“生老病死”,现代天文学告诉我们,恒星从星云中诞生,最后多数物质又会变成星云。而它也有其“黄金时代”,这就是主序星时期。  相似文献   

3.
79宇宙中有哪些暗物质?宇宙中有哪些暗物质?广义的暗物质是指不发可见光的物质。那么,除主序恒星外的其它天体都是暗物质,其中包括已死亡的恒星,如白矮星、中子星、黑洞;质量只有太阳质量的百分之几,内部不能发生核聚变反应的小恒星,如褐矮星,棕褐显以及行星、彗星等。宇宙尘埃  相似文献   

4.
白矮星、中子星和恒星级黑洞,是由不同质量的主序星消亡后“转世”而来的。但它们的性质特点与它们的“前世”迥然不同。 让我们先来认识白矮星,它是在红巨星消亡中“转世”的。第一颗被发现的白矮星是天狼星的伴星。1834年,天文学家弗·贝塞尔在观察天空中最亮的天狼星时,发现它有周期性  相似文献   

5.
<正>Q:什么是脉冲星?A:宇宙是由星罗棋布的以恒星为核心的小星系组成的。恒星是构成星系的基本单元,是宇宙中最主要的天体。目前,在银河系中已发现的恒星多达3000亿颗左右。恒星并不是永恒的,有诞生也有死亡,死亡后的恒星会变成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然后继续演化,最终又形成了新的恒星。  相似文献   

6.
行星和生命     
宇宙中有无穷的奥秘,其中最大的奥秘是生命现象。组成生命的元素虽然是恒星的核灰烬,但生命的形成和发展却是在行星上,所以我们把行星和生命放在一起来介绍。 行星的形成 恒星死亡时抛洒在太空的氢、氦和重元素,形成星际气体和尘埃云团,它们在收缩形成恒星时旋转速度加快,离心力增大。离心力最大的是云团赤道区,它对云团向内收缩起阻碍作用,就是说使引力变弱,收缩率比其它区域小,结果使收缩  相似文献   

7.
正这是白矮星WDJ0914+1914和它身边的系外行星。这颗行星类似太阳系中的海王星,是一颗冰巨星,科学家们暂时还不清楚它为什么会出现在一颗死亡的恒星—白矮星周围。长久以来,天文界普遍认为,恒星在濒临死亡的挣扎中,  相似文献   

8.
晓东 《飞碟探索》2011,(5):45-45
6.中微子 中微子是电中性的,实际上是无质量的基本粒子,它们可以不受阻碍地穿过数千米的铅。这些幽灵般的粒子来自于恒星内部的燃烧,包括壮年恒星以及死亡恒星的超新星爆炸。中微子探测器被深埋在地下以及海洋中,或者置于大块的冰中,冰块是被称为冰立方的中微子探测器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谈论一颗恒星的生命听起来可能有点奇怪,但是恒星确实要经历类似于出生、成熟甚至死亡的过程.恒星的生命是一种持续的斗争,斗争双方是试图毁坏恒星的引力以及核聚变所释放的、给气体加热并使其膨胀的能量.不管恒星消耗氢有多快,都是由这两个力的简单平衡决定的.恒星越是巨大,将其聚集在一起的引力就越大,它就必须"燃烧"更多的氢来对抗毁灭.就一颗恒星而言,无疑是一场"自然对营养"的较量.它的命运在其出生那天就已经决定了.  相似文献   

10.
《太空探索》2005,(8):37
NGC40:天文学家发现类太阳恒星猛烈死亡的新证据 这张NGC40的X射线(蓝)和光学(红)合成图像显示了环绕一颗死亡的类太阳恒星的炽热气体。NGC40是一个行星状星云.这一类天体因为在小型望远镜视野里看起来像行星盘而得名。  相似文献   

11.
齐郁 《飞碟探索》2012,(3):47-47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已经发现了新的证据,表明行星也许能够从死亡恒星的灰烬中产生。这台红外望远镜对一颗脉冲星,即恒星爆炸后留下的残骸的周围进行了扫描,发现了一个围绕其旋转的物质盘,它是由恒星在垂死挣扎时抛出的碎片所组  相似文献   

12.
在无边无际的宇宙深处,在星系丛聚的星系团——天文学家称之为“本星系群”——的内部.这一星系团的一个成员中,就有由无数个恒星所组成的、形状好像大漩涡的壮丽星系,它便是银河系.和一般星系相比,银河系只不过是一个中等规模的星系,然而其幅度之广已足以令人头晕目眩的了.它那发光圆盘的直径经测定约为8万光年,中心突起部分厚度达1.5万年,而这1光年是光线以每秒29.97万公里的速度在1年内所行经的距离——差一点就等于9.7万亿公里.在离银河系中心大约3/4半径之处,恒星分布渐稀,一颗平凡无奇的淡黄色恒星便在那里照耀着.这颗恒星有充裕的空间供它运行,因为银河系中离它最近的恒星也在它40万亿公里之外,彼此相隔超过4光年.而它与另一颗近邻恒星的距离还要再远出2光年左右,这颗颇为寂寞  相似文献   

13.
图片     
正美丽的三叶星云M20,与它左上角的疏散星团M21分享了这片视野。M30是天空中最年轻的恒星形成区之一,其内部的新生恒星和胎星仍然包裹在孕育它们的尘埃和空气里。  相似文献   

14.
众眼看宇宙     
<正>蝴蝶星云N159由于其外形酷似蝴蝶,也被称为"蝴蝶星云",它是蛇夫座的行星状星云,跨幅约为150光年,位于我们的近邻星系大麦哲伦星云中,距离地球为17万光年。与其他行星状星云一样,它也是类太阳恒星演化晚期的产物。它有一对非常对称的像蝴蝶翅膀一样的双极结构,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它的中心有一个气体盘面,盘面的中央有两颗相互绕转的恒星,这对恒星在即将死亡的时候,从气体  相似文献   

15.
美航宇局1月份公布的“哈勃”号空间望远的最新发现包括,汇集出迄今宇宙最深层和最细致的景观;拍摄到一帧显示出一颗像太阳一样的恒星的死亡状态图像;看到了一颗恒星的翘曲圆平面,这可能表明存在一颗行星,这是在太阳系外第一次发现表明存在行星的迹象。  相似文献   

16.
众眼看宇宙     
正蝌蚪星云的恒星诞生活动这是一幅由美国航宇局的广角红外巡天卫星所拍摄的蝌蚪星云的主题影像。蝌蚪星云位于北天的御夫座方向,距离我们约1万2千光年远。这团受到内部疏散星团NGC 1893的恒星风和辐射影响的辉光云气,跨幅约略超过100光年。而在近400万年前才从星际云形成的这个星团,其明亮的成员星散布在恒星诞生云的四周。在这幅壮观的影像里,最显眼的是星  相似文献   

17.
神秘的黑洞     
<正>黑洞是怎样产生的?天文学家预言,当一个质量较大的恒星耗尽所有燃料后,会因自身的引力而坍塌,渐渐形成黑洞。恒星内部的引力会变得如此巨大,以至于它的密度越来越大,同时也使得星体内的引力不断增强。随着引力的增大,恒星的半径将小于引力半径。一旦越过这一点,恒星就会消失不见,只剩下自己的引力场!1939年,美国天体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和哈特兰·斯奈德用数学方法证明了这种变化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幽游 《太空探索》2006,(2):38-39
最近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观测到超新星1987A周围亮环的一些新的细节,观测数据使我们对这颗死亡的恒星在其爆发之前的一些活动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发现预期的光不增亮过程也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19.
众眼看宇宙     
马静 《太空探索》2014,(2):62-63
这张美丽明亮的螺旋星系是位于后发座的M64,距离我们大约1700万光年。由于在望远镜的视野中它有着形似粗黑眼圈的外观,科学家昵称它为“黑眼”星系。影像中特别引人注意的是位于中心的恒星形成区。观测显示,M64是由两圈共心且绕行方向相反的恒星集团所组成,这与我们常见的螺旋星系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一个恒星集团是距离中心3千光年范围内的恒星,另一群则往外延伸到四万光年左右。这样的运转模式应该会在交界处触发许多新恒星的诞生。  相似文献   

20.
纪舟 《飞碟探索》2013,(11):64-64
这片富星场中心处镶着亮边的地方,位于南天航海星座——船底座和船帆座的交接处。这群主要成分是星际云气和尘埃的彗星状云球,距离约有1300光年远,长度则在1光年上下。邻近炽热恒星的高能紫外辐射,除了为云球塑形外,所造成的电离也为它们镶上了金边。此外,这些云球泛流的方向远离船帆座超新星遗骸,因此它们掠过的地方可能也曾受到超新星的影响。云球之内,冷云气和尘埃聚成的团核可能正在塌缩形成小质量恒星,而它们的形成终将造成云球的消散。事实上,位于这群云球右上角的彗星状云球CG30,它头部的小红晕斑,就是由恒星形成初期阶段的高能喷流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