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贝舒 《航天员》2013,(3):26-29
在诸多有志于载人火星探索的私营机构当中,荷兰的“火星一号”毋庸置疑地成了最大亮点。它不仅已在全球启动了火星航天员的招募,而且在招募形式上采用了特别引人注目的方式。更抢世人眼球的是。他们的计划在不被航天界专家们看好的同时,还遭受着“作秀”、“涉嫌诈骗”的强烈质疑。那么,这到底是一项靠谱的“追梦”计划。还是一场吸引眼球的“作秀”方式,抑或是骗人钱财的诈骗手段呢?  相似文献   

2.
李琳 《航天员》2014,(3):32-33
很早之前,NAsA便开始利用无人飞船和火星车进行火星探索,从而加深了人们对火星的理解,同时为未来的载人火星探索奠定了基础,而2020年火星探测器项目也将加入NASA的全面火星探测计划。该计划包括当前在火星轨道运行的“奥德赛”号火星探测卫星和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机遇”号和“好奇”号火星探测器以及近期被发射到火星上层轨道考察的MAVEN火星探测器等。而此次火星峰会的召开,也表明了人类正慢慢的着手将登陆火星的愿望转化为不再虚无缥缈的计划。  相似文献   

3.
孟萌 《航天员》2014,(6):72-73
2012年8月,“好奇”号天空起重机系统的巨大成功使美国火星探测向前迈进一大步,而今NASA又在紧锣密鼓得筹划着下一次同等级的火星“漫游者”计划。据了解,目前NASA正在研发新的火星探测器。并将于2020年登陆这颗红色星球。  相似文献   

4.
何珊 《中国航天》1994,(12):20-21
美俄商讨新的火星飞行计划俄罗斯和美国的火星任务计划者们于今年6月份在美国加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开会商讨美俄如何在多国空间探索计划中更好地进行合作,该项合作计划可能称作“火星联合”。这一新的计划是由于俄罗斯推迟了原定的“火星94”和“火星96’...  相似文献   

5.
棚梓 《航天》2014,(10):20-21
美国航宇局(NASA)研制的三辆火星漫游车已经在火星上各自跑了不少路,于2012年登陆火星的“好奇”号至今仍在运行。虽然载人登火星依然遥遥无期,但NASA决心不断发射探测器到火星上,以延续技术发展,为载人登火星积累经验和知识。根据计划,NASA的下一代火星漫游车将在2020年发射,称为“火星2020”,它将携带“一组精心选择的设备”前往火星。  相似文献   

6.
《航天员》2013,(1):41-41
2013年1月9日,荷兰一家非盈利机构公布了2023年前往火星执行“火星一号”计划的航天员的条件要求,并将计划于今年年底通过全球真人秀电视节目来挑选首批火星航天员。  相似文献   

7.
王小一 《航天员》2013,(6):35-36
2012年8月6日,NASA发射的“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盖尔陨坑,在其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好奇”号不断向地球传送着这颗红色星球的信息,从首张火星地表图片的传送到古河床的发现,“好奇”号不断勾画着人类登陆火星的美梦。最近,“好奇”号对火星表面土壤加热发现了丰富的水资源,这一惊喜发现是否也在预示着人类的火星旅行计划已不再遥远?  相似文献   

8.
<正>"火星500"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程模拟载人火星飞行与登陆的计划,也是一项多国参与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2009年11月底,我国启动该项目的志愿者招募工作。2010年5月18日,该项目最终入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工程》2012,21(4):99-99
据Spacedaily网站2012年6月11日消息,NASA的“奥德赛”(Odyssey)火星探测器一个反作用轮的读数异常,但探测器仍然安全,于6月8日正式进入保护性待机模式。“奥德赛’’于2001年4月7日发射升空,当年10月24日抵达绕火星轨道;2002年2月开始执行科学任务,是迄今工作时间最长的火星探测器。NASA计划将“奥德赛”和“火星勘测轨道器”(MRO)用作信号中转站,为好奇心号火星漫游车在2012年8月登陆火星时传输信号。据该网站7月27日报道,“奥德赛”已成功调整了轨道位置,且工作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工程》2009,18(3):99-99
2009年5月3日,美国下一代核动力火星探测器——“火星科学实验室”的1:1模型首次公开亮相。“火星科学实验室”计划耗资超过20亿美元,预计2012年夏季登陆火星。“火星科学实验室”的体积和重量远超先前的“机遇号”和“凤凰号”,它在火星上的存活时间更长,活动范围更广,性能也更先进。一旦发射成功,将成为有史以来进入外太空的最大科研装置。它的主要使命是寻找火星上过去和现在是否存在微生物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天》2004,(3):45-45
欧空局1月23日称,其“火星快车”轨道探测器发现火星南极存在水冰。这是人类首次直接在火星表面上发现水。该探测器上的红外相机对火星南极地区上空水气中的分子进行了分析,确认了火星南极地区存在水。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火星快车”项目负责人说:“我们已确认在火星南极有水,不过不是液态的,而是冰冻水。这些水冰部分地裸露在火星表面上,并没有被由二氧化碳凝固成的干冰全部覆盖。”根据科学家以前掌握的资料,火星两极存在巨大的白色冰冠。过去一直认为这些冰冠全是二氧化碳凝固成的干冰。美国“奥德赛”火星探测器以前提供的数据只是…  相似文献   

12.
北京时间8月6日13时31分,NASA新一代火星探测器“火星科学实验室”(MSL)经过8.5个月的飞行,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并传回第一组火星照片。作为迄今为止最庞大、最复杂、最先进、最昂贵的火星探测器,“火星科学实验室”不仅将使人类对火星的认识发生革命性变化,而且将为美国本世纪实现载人登陆火星计划验证关键的支撑技术。本文着重分析“火星科学实验室”取得的主要技术突破及其对美国载人航天发展战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庞之浩 《中国航天》2004,(8):38-41,44
2003年12月25日,欧洲“火星快车”探测器顺利进入火星轨道;2004年的1月3日和24日,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又在经历了惊心动魄的6分钟降落过程之后,分别在火星表面安全着陆。不久,它们相继传回了令人惊奇的高清晰度照片,“火星快车”还首次在火星表面直接发现有水的证据。这一系列火星探测活动引起了轰动。与此同时,美国、欧洲和俄罗斯等还陆续宣布了各自的火星探测新计划,在全世界掀起了新一轮的火星探测狂潮。  相似文献   

14.
伊丽莎 《航天员》2014,(6):25-28
印度火星探测器成功入轨,使印度成为了亚洲首个“火星精英俱乐部会员”,而实现这一成就的成本仅45亿卢比(约合7400万美元)。与此同时,“曼加里安”号通过复杂的动作减缓速度进入轨道,稍慢一点就可能坠毁在火星表而,稍快一点就可能错过轨道而彻底迷失在外太空。如此复杂的任务成功率不到50%,即便是美俄首次尝试也都以失败告终。那么为何那么多航天大国、甚至是花费了高昂的费用也曾无数次失败,而印度竟然低成本首次发射探测器便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它究竟有何秘诀?  相似文献   

15.
在欧洲的“火星快车”和“猎兔犬”2火星探测器由俄罗斯运载火箭送上旅程之后,美国航宇局又分别于6月10日和7月7日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用德尔它2型运载火箭发射了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着陆探测器。这两颗探测器同属于“火星探测漫游车”(MER)计划,代号分别为MER-A和MER-B。包括发射、探测器硬件和运行工作在内,两颗探测器总共要耗资约8亿美元。这两次发射都因天气和技术上的问题而推迟。探测器在达到地球逃逸速度后按预定程序同德尔它2火箭的上面级分离。尽管发射取得了成功,但有关人员深知还不到庆功的时候,因为迄今为止人类的30次火星…  相似文献   

16.
文野 《航天员》2013,(3):33-35
由私营组织发起的火星计划此起彼伏,彰显着比国家航天机构还要惹眼的勃勃雄心,有人说这是世界航天界的盛世;有人说这只不过是商人们制造出来的一出出哗众取宠的闹剧;也有人说这是一些疯狂的想法,只会永远停留在“可能性”上;还有人从专业的角度认真分析着其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不管怎么说,人类以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要想送人登上火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是缺少技术和人才基础、缺乏硬件设施支撑的私营机构。那么,面对这种境况,他们的解决之道何在?凭借他们手中的资源,到底能否送人踏上那片神奇而陌生的土地?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相似文献   

17.
美国航空航天局9月15日宣布选定一项无人火星探测任务,用于以前所未有的详细程度提供火星大气、气候史和潜在适居性的信息。这项任务称为“行家”(MAVEN.由英文“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缩写而来).是“火星侦察兵”计划下的一项任务,耗资4.85亿美元.定于2013年底发射。火星一度有较稠密的大气.  相似文献   

18.
山珍 《航天员》2009,(3):34-37
自1962年苏联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以来的近半个世纪里,世界各国先后发射火星探测器30多个。尽管这些“火星使者”中有2/3未能完成使命,但人类探测火星的热情却丝毫不减。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以美俄为主的航天大国,在火星探测方面又开始暗暗地较劲。已充分掌握航天技术的中国,在火星探测方面自然也希望有所建树。2009年10月,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YH-1)将搭乘俄罗斯的运载火箭,踏上拜访火星的漫漫旅程。  相似文献   

19.
火星太阳电池翼除尘方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即将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火星探测计划实施的开始。然而,火星尘埃在范德华力和静电力的作用下积聚在太阳电池翼的表面,使其转换效率下降,影响火星探测器的寿命。因此,开展火星太阳电池翼除尘技术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文章主要介绍了火星太阳电池翼的除尘方法,特别是目前最受关注的电帘除尘方法,并对其基本结构、除尘原理、除尘效率和透光性做了详细的描述,对开展火星太阳电池翼除尘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赵晶  谢奇勇 《航天》2014,(12):22-25
时下,“探火”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前不久,印度PSLV-XL火箭发射的“曼加里安”火星轨道探测器顺利进入火星椭圆轨道一事,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根据深空探测发展路线图,我国在加紧实施月球探测任务的同时,即将踏上全面探索深空奥秘的历史征程,包括火星在内的多个深空探测任务将逐步推进。随着我国探月工程的圆满实施,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研制的运载火箭已经具备了深空探测能力,能够执行火星探测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