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雨水 《航天》2014,(1):64-64,F0003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长征二号F遥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乘员组由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飞船在轨飞行15天,飞船与目标飞行器先后进行1次自动交会对接和1次手控交会对接,并开展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和首次太空授课活动。6月26日8时07分,飞船按计划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安全着陆,航天员自主出舱,神舟十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2.
6月11日,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国内外舆论对此高度关注,一时间好评如潮;6月26日,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又一次引发媒体评论热潮……  相似文献   

3.
《航天员》2014,(3):76-76
1963年6月16日,捷烈什科娃乘“东方”6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世界首位女航天员,开启了女性飞天的光荣历史。2012年6月16日,刘洋同其他两名男航天员一起,搭乘神舟九号飞船进入太空,开创我国载人航天史的新华章,成为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  相似文献   

4.
李勇枝 《航天员》2013,(4):70-71
2013年6月26日8时07分,在太空驻守了15个昼夜的神十飞行乘组航天员乘坐神舟十号飞船平安抵达了地面。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2009,(9):6-9
2005年10月12日9时0分.举世瞩目的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6号把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空  相似文献   

6.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6月3日宣布,我国将于6月中旬择机发射神舟十号飞船,3名航天员将再次访问天宫一号。当天,神舟十号飞船、长征二F遥十火箭组合体,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技术区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这标志着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已进入最后准备阶段。  相似文献   

7.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着3名航天员从酒泉卫星发射场出发,开始执行第二次载人航天交会对接任务。6月26日,神舟十号飞船独立飞行3天,与天宫一号组合体联合飞行12天,完成了三次交会、两次对接、一次绕飞,在轨飞行15天后,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回收。"神十"履行新使命  相似文献   

8.
许斌  陈晓光 《中国航天》2011,(11):18-19
天宫一号飞入太空预定轨道后,如何与地面保持联系,如何与神舟飞船精准地实现交会对接?当航天员乘坐神舟飞船与天育一号实施交会对接时,人们又如何了解他们在太空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余建斌  蒋建科 《航天》2011,(12):14-14
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在太空对接的目的就是通过神舟飞船随时把人或者货物运到天宫一号上面。因此,天宫一号要有能力让飞行员非常舒适的在太空待上几天、几十天或者更长的时间,天宫一号目前的设计能力是能够提供给一个航天员60天的生存所需。  相似文献   

10.
胡杨 《航天》2014,(1):1-1
在嫦娥三号落月成功的喜悦与长征四号乙发射失利的遗憾中,中国航天告别2013年,迎来2014年。 回首2013,中国航天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载人航天工程再次奏凯。2013年6月11日,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乘神舟十号飞船升空,执行我国第二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其间,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组合体联合飞行12天,完成三次交会、两次对接、一次绕飞,王亚平进行了太空授课,在轨飞行15天后,三名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这是神舟载人飞船首次执行应用任务,是神舟飞船从研制飞行试验型过渡到实用型的飞跃,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工程》2009,18(2):105-105
据新华网消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3月6日透露,我国计划在2011年将连续发射神舟八号和神舟九号飞船,与2010年发射的天宫一号进行太空对接,天宫一号既是交会对接的目标飞行器,又是我国的第一个空间实验站。神舟八号为无人飞船,是太空交会对接的追踪飞行器。神舟九号也将与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并计划再次搭载航天员飞天。  相似文献   

12.
时来  雨轩 《航天员》2013,(4):56-65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在地动山摇的轰鸣声中,神舟十号飞船在长征二号F遥十火箭托举下腾空而起,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进而开启了神十飞行乘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为期十五天的太空生活。  相似文献   

13.
家乡传音     
《航天员》2013,(4):77-77
威·布朗曾说:“人们听到的最美的声音来自母亲,来自家乡,来自天堂。”神十任务之际,当得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承载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成功发射,并顺利进入天宫一号时,航天员们的家乡沸腾了,父老乡亲们为3名航天员的壮举感到骄傲与自豪,家乡政府先后给培养这3名航天员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发来贺电。  相似文献   

14.
十全十美     
2013年6月26日,内蒙古阿木古郎草原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下。如同一幅画卷,美不胜收。在神舟飞船返回前,草原上的风也小了,像是专门迎接航天员的归来。8时07分,在万众期待中,神舟十号飞船准时降落在平坦的草原上。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6月26日8时07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乘着醒目的降落伞于内蒙古四子王旗安全着陆,3名航天员健康出舱,标志着"神舟"载人飞船首次交会对接应用飞行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神舟十号"飞船在轨飞行15天,其间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完成了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飞行,是对"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至此,中国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完美收工,中国航天从此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研制阶段。  相似文献   

16.
当神舟五号飞船把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成功完成了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时刻,举国欢腾,民族振奋。这时,即将接任飞船总设计师的张柏楠与所有研制人员一样百感交融。他没有想到,从这一时刻后,一个更大的挑战即将开始。时隔多年,神舟九号载着两名男航天员和一名女航天员,成功完成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时,人们对这支团队更加刮目。挂帅总师情洒"神舟"向苍穹当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把"接力棒"交给了这个当时才40岁出头的年轻人时,他成为了世人关注的焦点。从神五到神九张柏楠倾注了大量心血。  相似文献   

17.
刘斐  孙喆 《中国航天》2012,(7):26-28
从半年多前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完美着陆的那一刻开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就一直在浩瀚的太空中静候着神舟飞船的再一次到访。而载着3名航天员的神舟九号飞船圆满完成与"天宫一号"的手控交会对接,也将我国航天事业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即将到来的发射任务面前,人们不禁要问:神舟九号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有何技术创新及突破?存在着哪些风险?它对未来空间站的建设有何意义?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了神舟九号飞船总指挥何宇和总设计师张柏楠,请专家一一解说其中的内里乾坤。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3,30(3):239-239
6月11日17点38分,被誉为“神箭”的长征二号F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搭载着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的“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升空。火箭发射后570余秒,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大幕正式拉开。作为我国实施的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这次飞行既是由“长征二号F”火箭和“神舟”载人飞船组成的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对于我国全面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突破航天员中长期驻留技术、打牢空间站研制建设基础的意义深远而。  相似文献   

19.
孙海荣 《航天员》2009,(6):64-67
在国庆60周年游行阵营当中,有一支专属于航天人的队伍,他们乘坐或簇拥着“神舟飞天”彩车,以昂扬的面貌走过天安门城楼,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曾乘坐神舟飞船飞上太空的航天员们正是属于这支队伍之中。为了这次神圣的游行,为了这次光荣的检阅,在游行前夕,航天员们又做了怎样不为人知的精心准备呢?本文作者曾亲历“神舟飞天”彩车游行,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一起来看看一个普通人眼中的航天员。  相似文献   

20.
许斌 《中国航天》2013,(7):22-24
2013年6月,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搭载着3名航天员飞向浩渺的苍穹。精确入轨后,神十顺利展开"双翼",经过数次变轨,开始了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最后一次飞天之旅。如果说从神一到神九是突破关键技术的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