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叶子 《航天员》2014,(5):74-75
对于科幻迷们来讲,无论是迷你剧《太空堡垒卡拉狄加》,或是外星人题材的《陨落星辰》,新世纪以来凡是赢得了他们一致好评的科幻剧集都没离开“人工智能”四个字。7月9日,由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监削的科幻类剧集《传世》(Extant)在CBS火热开播,该剧一改往日美剧中阳光海滩、美女帅哥的传统题材,连续引入宇宙探秘、人工智能、人类起源等众多科幻元素,全力打造了一场新时代的科幻剧情,一度掀起了美剧收视狂潮。那么,究竞《传世》有着怎样的魅力呢?  相似文献   

2.
迟惑 《航天》2013,(11):49-51
2009年,瑞士推出了科幻大片《太空运输》,这对美国之外的国家是不多见的。而且,这是瑞士历史上第一部科幻电影,因此颇值得我们玩味。太阳系的尽头 电影的背景依然是环保、“只有一个地球”之类的老套路。影片设定,在2267年,由于过度污染和瘟疫,人类只得放弃地球,全体移居到庞大的太空城市中。而一家名为柯伊伯的超级垄断公司启动了改造土卫五的工程,试图在这个距离地球数亿千米的遥远星球上再造世外桃源。柯伊伯这个名字的来源很有意思,这是一位荷兰天文学家的名字,他提出在太阳系边缘存在一个由冰物质运行的带状区域。因此人们就用他的名字,给这个位于太阳系尽头的领域命名。  相似文献   

3.
左永亮 《航天员》2012,(6):31-33
2012年5月22日,“龙”太空船飞往太空,成为首个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的商业航天器。在那次托举“龙”太空船升空的“猎鹰”9号火箭上,还搭载着一批特殊的乘客:包括在《星际迷航》系列科幻作品中(originalStarTrekseries)扮演首席工程师蒙哥马利·史考特(MontgomeryScott)的詹姆士·杜翰(IamesDoohan)、美国早期“水星”计划最早的7名航天员之一勒罗伊·库珀(LeroyCooper)在内的308个人的骨灰。和“龙”太空船的其他货物不同,这些骨灰装在了“猎鹰”9号火箭的第二级,将在地球轨道上绕行接近一年后,坠入大气层烧毁。  相似文献   

4.
李杰信 《航天员》2008,(1):36-37
对凡尔纳的作品,我并不陌生。记得在初中时就看过柯克·道格拉斯演的《白浪滔滔伏海妖》(香港译法),是《海底两万里格》(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的好莱坞电影版本。50年后的今天,电影中的大乌贼和"鹦鹉螺"号潜艇记忆犹新。凡尔纳一生写出50多本以科幻为主体的小说。在1870年写完《海底两万里格》。五年后,又完成了  相似文献   

5.
《航天》2010,(3):36-39
如果说《哈利波特》是人类想象力的试金石,电影《阿凡达》则是人类未来科技的一面镜子。新年伊始,好莱坞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阿凡达》在全球热映。这部最新科幻大片打造了一个瑰丽神秘的世界,尽管人人知道这是虚拟的,可是它的逼真程度。  相似文献   

6.
孔梁叶 《航天员》2012,(5):23-25
25亿美元的投资,先进的设备装置,独臂祈祷螳螂似的外形,运用空中起重机以类似于直升机吊装货物的全新方式着陆,扣人心弦的“恐怖七分钟”,这些往往只会出现于好莱坞科幻大片中的元素,却是“好奇”号在其8个月的火星之旅中创造的。在它长达2年之久的火星勘测任务中,又将为我们提供怎样的视觉盛宴呢?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工程》2011,(2):8-8
据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2011年2月9日报道,美国“百年星船”(100—YearStarship)研究计划战略计划工作组在2011年1月启动了研究工作。工作组汇集了拥有不同背景的29位幻想家,其中包括航天工程师和科幻作家。他们的任务是开发一种商业模式,创建一份章程并发展组织构造。工作组已经讨论了实现星际飞行的初步研究,并正在规划下一步活动,预计将于2011年年底完成研究时间表。  相似文献   

8.
电影片名翻译的四个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影片名的翻译是语言的翻译,更是文化的翻译,须考虑多种因素。论文从思维方式、语义学、符号学以及分类学等方面,多角度探讨电影片名英汉互译的一些基本规律和方法,并提供了“宏观结构”、“剧情要素”等可供具体操作的片名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9.
“YES”计划(Young Engineers'Satellites,即“年轻工程师卫星计划”)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奇特想法的机会,还提供了一个与大学教授、讲师一起建造太空硬件的平台。Delta Utec是荷兰的一家高科技企业,在航天领域拥有多项高新技术,是太空探索的先行者,在航天领域内有着相当高的权威。作为“YES”计划的倡导者和缔造者,他们研制了许多充满实验性的人造应用卫星,而这些人造应用卫星又是以其低成本的优势而闻名,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众多年轻又优秀的工程师、学者、学生的追捧。1996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宇航联大会(IAF)上,与会专家也表现出了对Delta Utec的青睐与赞美,并对此做了讨论。随后,在英国最著名的科幻小说家阿瑟·C·克拉克笔下, Delta Utec成为了高科技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0.
雨轩 《航天员》2013,(6):60-61
电影《钢铁侠》中的“钢铁侠”托尼·斯塔克是一个披挂铁甲。拥有惊人力量的超级英雄。现实生活中,研究人员也一直在研制一种可以提高人类力量的辅助性机械装置。希望通过这种高科技技术,未来的航天员也将成为现实版的钢铁侠。  相似文献   

11.
贺鹏梓 《航天》2011,(11):36-39
2012年虽然是电影中的地球毁灭之日,不过美国航宇局(NASA)还是打算继续实施自己的火星探索计划。NASA计划在2011年末发射一个大型漫游车到火星表面,用来进一步探究火星上是否曾经存在生命,是否可以供人类居住。这个漫游车名为“好奇”号。  相似文献   

12.
谢红云 《航天员》2013,(6):66-66
一些科幻电影告诉我们,在太空,我们是听不见声音的。“在外太空,没有人能听到你的峙.声尖叫”就是电影《外星人》里面最时髦的—句话;电视剧《萤火虫》在表现外太空射击的时候,也没有使用任伺声音效果。但是。在《星球大战》和《星际迷航》等电影中。  相似文献   

13.
迟惑 《航天》2012,(5):14-18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电影《星球大战》及其同名小说就风靡世界,在中国也拥有大量拥趸,许多青少年是被这本小说点燃了对宇宙和航天的兴趣。在《星球大战》中,有两个主角是机器人。其中一个是不会说话的维修机器人,叫做R2D2,小说的中文版中称它为“阿图迪图”;另外一个是碎嘴唠叨的勤务机器人,叫做C-3PO,中文版中称它为“希斯瑞普”。两人一唱一和,为影片和小说增色不少。希斯瑞普经常把R2D2昵称为“阿图”,也就是R2的发音。  相似文献   

14.
贺鹏梓 《航天》2011,(7):36-39
国外的星际冒险电影已经有近百年历史,从最早的《从地球到月球》到最近的《太空堡垒卡拉狄加》。这些电影不但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走进航天事业,也为航天工程贡献了很多奇思妙想。更重要的是,这些电影可以把很多科学探索的设想“可视化”,用来影响公众和国家权力机构,为航天事业争取社会关注和经费。  相似文献   

15.
2010年5月,我看了一部电影,记住了一个人,那部电影是《钢铁侠2》,那个人是伊隆·马斯克.当时,影片有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钢铁侠”在摩纳哥赛车俱乐部里大赞伊隆的灰背隼(Merlin)发动机.我依稀记得,灰背隼似乎是劳斯莱斯公司的.带着疑惑,我回家后便上网搜索答案,发现马斯克公司的猎鹰火箭的主发动机也叫灰背隼.紧接着,我又搜了搜马斯克的资料,这下真叹为观止:他过的就是“钢铁侠”的真实人生.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跟踪研究马斯克,他的故事也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6.
贺鹏梓 《航天》2012,(1):30-33
2012来了,传说中和电影里描述的世界末日真的要来了吗?其实只要具有科学与理性精神,就会认识到“末日预言”只是谣言而已。本刊同时选编《2012,世界末日还是谣言末日?》及《彗星会撞上地球吗?》两篇文章,一方面是辟“世界末日”之谣,另一方面,是想提示人类应有危机意识,通过科学手段找到应对可能发生的地球灾难的办法。毕竟居安还要思危。  相似文献   

17.
简要分析了“民参军”企业质量管理现状与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民参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措施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李爱国  洪炳熔  王司 《宇航学报》2006,27(6):1424-1430
在太空环境中,由于宇宙射线的存在,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经常发生各种瞬态或永久故障,致使软件系统的执行流程产生错误。针对太空环境的强辐射特点,提出了一种对程序的控制流进行检查的纯软件方法RSCFC,它首先把程序划分为“基本模块”,然后给每个基本模块赋予一“关系标记”和错误探测指令。通过对程序运行期间生成的“即时标记”和事先嵌入程序的模块位置信息的“与”运算来探测控制流错误。该方法在几个C语言标准程序上进行了实现,并进行了故障注入实验,结果表明在没有RSCFC时,大约20.7%~68.8%的分支故障会产生探测不到的不正确输出,而在RSCFC存在的情况下,该区间会降低到2.8%~20.4%。与其它的软件控制流错误检测方法相比较,它具有探测率高,对原始代码影响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卫星电源系统及其部件实施“三化”的必要性,分析了其“三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化”的阶段目标和实现“三化”的技术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杨孝文 《航天员》2014,(1):18-21
“好奇”号发现火星曾经宜居 2012年,NASA的“好奇”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在过去的一年里,“好奇”号用一系列的惊人的发现证明,美国这项耗资巨大的工程是值得的,它以大量的证据向人类证明,在很久远的过去,这颗红色星球是适合居住的,这意味着火星上曾经出现过生命。在灰色粉末样本中,“好奇”号发现了一些重要化学元素。包括硫、氮、氢、氧、磷和碳。此外.这个细颗粒岩层中还存在粘土矿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