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新一代气象卫星系统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美国新一代气象卫星系统发展情况,包括国家极轨业务环境卫星系统(NPOESS)和静止轨道业务环境卫星-R(GOES-R)系统,以及国家全球业务环境卫星系统(NGOESS)概念研究情况,最后总结了新一代气象卫星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2011,(12):41-42
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德尔它2-7920—10C型火箭10月28日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NASA和国家海洋与大气局(NOAA)的“国家极轨业务环境卫星系统(NPOESS)准备项目”(NPP)极轨气象卫星和6颗微  相似文献   

3.
晓春 《卫星应用》2006,14(2):60-60
2006年5月24日,美国海洋大气局(NOAA)与航空航天局(NASA)联合研制的新一代静止轨道业务环境卫星-N(GOES—N)历经几次延期后终于发射成功。它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气象卫星,也是GOES卫星系列自1975年10月首次发射以来的第13颗,其跟踪定位飓风的精度比上一代卫星高4倍。GOES—N卫星经过在轨测试之后将交给NOAA运行管理。该卫星入轨后将更名为GOES-13,并作为备份卫星贮存在轨位上待命。  相似文献   

4.
圣冬冬 《上海航天》2012,29(4):48-48
据报道,美众议院科学委员会和空间技术委员会近日对美国联合极轨卫星系统(JPSS)和地球静止轨道环境观测R系列卫星(GOES-R)的性能和经费情况进行了检查。美国自1960年4月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以来,目前已经发展了静止气象卫星和极轨气象卫星两个系列。为提高美国气  相似文献   

5.
我国“风云”气象卫星及其应用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军 《航天器工程》2008,17(3):23-28
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是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自1988年至今,我国已先后成功发射了4颗风云-1极轨气象卫星和4颗风云-2静止气象卫星,顺利完成了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气象卫星从试验到业务卫星的跨越。由“风云”气象卫星获取的地球大气和地表信息已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与分析等多个领域。文章介绍了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地面应用系统组成、“风云”卫星产品及应用,最后展望了“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据报道:美国家极轨运行环境卫星系统(NPOESS)原计划在21世纪成为下一代监视天气、大气、海洋、陆地及近太空环境的卫星系统,但因严重的成本超支和研发拖期,2010年,美政府重组了该项目。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和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开发联合极地卫星系统(JPSS),覆盖下午的极轨道,国防部开发国防气象卫星系统(DWSS),覆盖清晨轨道。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继续向美国提供上午数据。  相似文献   

7.
2005年5月21日,美国用德尔它2-7320火箭成功发射了“诺阿”N极轨气象卫星。该卫星由洛马公司制造,是美第三代“诺阿”极轨气象卫星(又称“极轨环境业务卫星系统”(POESS))中的第4颗。它入轨后改称“诺阿”18,将替代2000年9月开始运行的“诺阿”16,并与2002年6月发射的“诺阿”17一道工作。工程总耗资高达3.41亿美元。2006年5月24日,美又用德尔它4M 火箭发射了首颗第四代静止气象卫星“戈斯”N(GOES-N,亦即“静地环境业务卫星”N)。该卫星原定于2005年7月发射,后因技术原因而推迟。开路先锋在气象卫星出现之前,场地观测是气象工作者获…  相似文献   

8.
FY—1C极轨气象卫星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孟执中 《上海航天》2001,18(2):1-7,23
在概述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外极轨气象卫星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介绍了中国极轨与静止轨道两种气象卫星的业务应用卫星体系,重点介绍了“风云一号”(02星)即FY-1C极轨气象卫星的任务、总体设计、技术特点、关键技术以及所取得的进展。最后简述了新一代有轨气象卫星FY-3的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9.
写在前面     
自1960年美国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以来,世界各国和组织已发射了150多颗气象卫星,其中极轨气象卫星约占90%,静止气象卫星占10%。 利用静止气象卫星对大气探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静止气象卫星可对大尺度天气系统,特别是强对流天气,例如强热带风暴、暴雨等,进行动态的、高频次的观测,是其它探测手段所  相似文献   

10.
阳光 《航天》2012,(3):23-23
NASA称2011年10月底发射的“国家极轨业务环境卫星系统准备项目”(NPP)极轨气象卫星上的一台关键遥感仪器受到污染,性能将降低,卫星投入使用时间也将推迟到3月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