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准确描述和评估航天器的磁特性,建立航天器网格化磁模型,提出航天器磁场信息成像方法。利用立体阵列扫描系统,对航天器测量面的磁场信息进行采集和计算,联合磁梯度张量的模量极值和欧拉反演法确定其内部磁源的水平位置和深度,实现航天器内部、探测面和空间磁信息的可视化分析和展示。航天器模型(格距10 cm)三点磁源试验和计算结果显示,该方法对内部磁源单方向定位偏差小于0.05 m,单方向磁矩偏差小于0.02 A?m2;空间磁场强度和磁矩误差均小于5%。该方法为快速获取类长方体形航天器的磁信息提供了一种新的工程实践手段。  相似文献   

2.
航天器磁性测量误差因素及精度评估与航天器结构尺寸、磁矩量级、内部磁性分布特征,以及所用的磁测试方法和测试设备等有密切关系。近场分析法是航天器磁偶极矩测定中经典有效的测试方法。文章就该法在航天器磁测试中的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因素及精度评估逐一进行详细论述和深入剖析;针对中大尺度航天器正置态磁测试中垂向磁矩测试结果存在的误差,提出提高测试精度和改进误差评估的有效方法和措施;给出航天器磁测试有效性综合评估的基本条件和评判标准,得到不同尺度航天器磁测试误差的预估参考范围。文章所述航天器磁测试误差因素及精度评估技术对于提高航天器磁测试精度、有效控制航天器磁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2011年9月17日~18日,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航天器环境工程》编辑部共同主办的“空间真空热环境模拟与试验技术”高端论坛在广西阳朔胜利召开。此次论坛面向“十二五”航天重大工程需求,旨在探讨空间真空热环境模拟与试验技术方面的重大问题和发展方向,并总结40多年来空间环境模拟设备研制的经验,为满足航天事业的后续发展提供学术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我国航天器环境工程的发展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不同时期航天器环境模拟设备的研制,论述了航天器环境工程的发展。它在20世纪60~80年代为我国应用卫星的发展、90年代为载人航天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航天器环境工程的发展已形成了一门多学科综合的新型学科。  相似文献   

5.
空间环境工程(Space Environment Engineering)研究(实施)空间环境模拟、试验及空间环境对航天器影响的科学和工程技术。其主要方面有:空间环境对航天器的影响及其机理;空间环境模拟技术与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航天器磁环境试验数据库的建设方案,重点介绍了数据库一些技术特点,如应用元数据驱动的软件架构、构建面向对象的工程数据库模型、引用虚拟XML数据库技术以及接口编程的实现方法。数据库的建设有利于磁试验数据的规范管理和有效利用,为空间磁环境专业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浅析航天器的污染及其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校准真空规时发现,即使采用无油真空抽气系统,来自航天器和空间环境模拟试验设备的污染依然严峻.文章分析了污染源和污染对航天器的影响,建议尽快制定污染控制标准和研制相应设备.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非地球轨道热环境模拟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月球、火星探测器等非地球轨道航天器与地球轨道航天器对热控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为验证热控设计的合理性,必须在地面做好充分的热环境模拟试验.国内绝大部分空间环模设备都是以模拟地球轨道航天器在轨环境为目的建设的,显然不能满足深空探测需要.文章针对航天器非地球轨道深空热环境模拟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大型空间环境模拟设备已成系列化,完全能满足大型航天器发展的需要。航天器小型化将是一种发展趋势,空间环境模拟设备必须适应这种发展要求。小型空间环境模拟设备除了能保证微小型航天器的试验需要外,在开展空间环境影响机理的研究、预先研究和降低试验成本上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地球空间磁场的磁作用效应,提出了一类低轨航天器无工质消耗的磁推进方法,并对航天器的高度保持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具有作用机理明晰、物理结构简单、控制策略灵活等特征。以磁场对磁体作用的磁矩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带磁航天器飞行的磁推力模型,提出了基于磁力线追踪策略的轨道高度保持方法。利用熟知的IGRF11地磁模型,通过数值仿真计算,验证了磁推进方法对于600~1000km圆轨道航天器进行高度保持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空间次生环境研究及探测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空间次生环境及其效应定义,分别结合不同次生环境阐述了国内外在磁场作用下带电粒子对航天器的影响、航天器非金属材料出气的影响、航天器与空间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影响、航天器发动机羽流效应和航天器舱内电子环境及效应等的研究状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典型的发动机羽流效应、放电监测系统和航天器自身磁场分布探测研究。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空间动态磁场模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卫星空间动态磁场模拟技术的原理和方案,阐述了对方案的工程化实现所进行的必要计算及对系统的各个部分所进行的研究设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动态磁场模拟系统,为卫星空间动态磁场模拟试验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我国空间环境试验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简要回顾了我国空间环境试验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并根据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需求,从大型复杂航天器环境试验、长寿命航天器环境适应性评估验证与防护、空间环境及其效应在轨飞行实验、月球与深空环境模拟与试验等方面对我国空间环境试验技术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磁场梯度张量的探测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精度等优点,是航天器多磁源分辨的有效方法。文章建立了航天器磁场源模型,提出了航天器多磁场源模型拟合方法,利用磁场梯度张量的主不变量的极值确定磁场源个数和水平位置,然后联合欧拉方程计算磁场源深度,完成航天器内部多磁场源仿真与计算,分辨率最高可达0.012 m,满足工程需求。该研究开辟了航天器内部多磁场源目标探测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环境工程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航天器环境工程的发展进行了科学的探讨。文章指出:开展高可靠、长寿命航天器环境试验评价及防护技术研究,是航天器环境工程的长期重点发展方向;开展月球探测器特殊环境效应与模拟试验技术的研究,是探月工程的需求;航天器环境效应综合预示系统及航天器虚拟总装工艺技术,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而建立空间环境天地一体化应用系统和建立空间环境试验与总装生产体系,是未来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虚拟仿真技术在载人航天器总装工艺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文章基于载人航天器总装工艺设计中虚拟仿真原理及应用体系,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总装工艺设计为背景,对载人航天器虚拟总装环境的建立过程和方法进行了具体描述。对基于仿真的总装工艺规划以及总装工艺方案仿真分析的概念、目的、方法、工具和应用对象进行了阐释,对虚拟仿真技术在总装操作现场和在总装工装优化设计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论述并给出了具体实例。实际应用表明,虚拟仿真技术可以降低工艺设计人员对个人经验的依赖,提高工艺设计的效率和优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月球取样返回器回收半实物仿真系统是通过模拟返回器取压孔附近压力环境,将回收程控装置硬件实物接入仿真系统并构成实时仿真回路的半实物仿真平台。文章介绍了月球取样返回器回收半实物仿真系统的研制意义,对系统总体结构和设计方案、网络环境、运行流程和新的设计特点进行概括,在面向对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分阶段的月球取样返回器降落伞回收系统整个工作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利用空投试验测量数据对模型的仿真精度进行验证分析,并对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实时性和压力模拟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各项技术参数均达到设计指标,可为中国探月工程三期中月球取样返回器回收分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与空间带电粒子环境相互作用引起的带电现象是其在轨发生故障和异常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航天器性能的提升和技术发展,航天器带电技术研究的范围也大大扩展。文章简要回顾了我国航天器带电技术发展的历史,并从理论研究、地面模拟试验、数值模拟和带电防护等方面介绍国内航天器带电技术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动态环路法磁矩测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航天器磁矩测量方法——动态环路法。首先,利用高斯电势级数公式建立了航天器的磁性偶极-四极模型。然后,针对模型中的8个磁矩分量,基于动态环路法的基本测量原理,设计了5组磁通感应线圈;根据8个磁矩分量的磁感应强度分布以及5组线圈的具体形状和位置,给出了各磁矩分量的磁通量表达式和利用积分法计算各个磁矩分量的公式。最后,对在推导过程中由于简化带来的近似误差和利用积分法计算公式理论计算误差进行了初步分析。当线圈间隔L为半径r的5%时,近似误差和积分法理论计算误差分别不超过2%和0.17%。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能够获得航天器的磁矩大小并计算出其磁心坐标,而且还具有测量过程简单、测量速度较快以及测量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