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景建斌 《导航与控制》2018,17(1):103-106
从武器发展的趋势和红外导引头对外场试验的需求出发,提出了一种能真实模拟红外导引头与目标交会条件的试验方案,介绍了试验系统组成和试验原理,概述了系统的静态标定及联调、开环和闭环试验、抗干扰试验方法。该试验方案可实现红外导引头对高速运动目标的识别,检验其与模拟制导系统结合后对目标的捕获、锁定与跟踪性能。同时,也可有效考核其抗干扰能力,对提高红外导引头和导弹制导控制系统试验技术水平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
法国航宇公司已开始出口交付其改进的“飞鱼”第2批次反舰导弹,这种导弹具有惯性导航系统、操纵计算机,而且其导引头中采用了数字技术。 第二批次“飞鱼”已被其他6个国家的用户订购,这些国家包括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和马来西亚。而且这种武器已在法国海军中服役。 改进的“飞鱼”导弹装有达索电子公司的主动单脉冲、频率捷变导引头。这种行波管导引头代替了“飞鱼”基本型上所用的磁控管装置,它通过非常先进的处理算法,能对抗电子干扰。 该公司的一些经理说,应用数字技术后,通过根据实际海情计算可能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敌我识别(Identification Friend or Foe,IFF)工作方式,并阐述了反辐射武器对询问信号完成侦察测向的条件,提出了一种反辐射武器利用IFF信号抗诱偏的新方法,给出了被动雷达导引头(Passive Radar Seeker,PRS)对IFF的识别判断流程,并从频域、时域和空域等方面分析了PRS对IFF信号的截获概率。  相似文献   

4.
在激光制导武器半实物仿真试验中,其中一个要求就是激光目标模拟器为导引头提供的光斑形状应与其在实战环境下“看到”的一致。根据激光制导武器制导原理,建立了实战条件下激光光斑形状模型,并设计了光斑形状半实物仿真系统。依据仿真相似性原理,建立了仿真条件下的光斑形状数学模型及激光目标模拟器发射的激光束散角数学模型,讨论了照射误差对光斑形状的影响。通过仿真分析证明这些模型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重点分析了GPS/IN S复合制导系统及激光导引头的工作原理和建模方法,同时介绍了增程套件的原理,并设计了方案弹道。通过六自由度弹道仿真,比较了增加组件前后联合制导攻击武器的性能指标。研究结论对我国现有库存常规炸弹的制导化改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红外被动式制导近距格斗空对空导弹,是当今先进歼击机的标准武器,具有离轴发射,全向攻击,特别是迎头攻击能力,广泛使用在夺取制空权的近距空战格斗中。本文重点讨论红外导引头捕获目标(瞄准)和导弹发射的多种不同方式,以及导弹离轴发射的火控算法。  相似文献   

7.
英国《飞行国际》2007年3月13日报道:澳大利亚皇家空军(RAAF)正在考虑增加AIM-120先进中距空空导弹的库存量,并通过生产双模导引头来改进现有空射武器的能力,从而使今后20年期间的空射武器攻击方式有更多的选择。此外RAAF还将采购雷声公司的AIM-9X近距空空导弹,以便装备将要采购的F-35战斗机。  相似文献   

8.
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波束稳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会涛  杨军  朱学平 《航空学报》2013,34(2):387-392
 相控阵雷达导引头已成为新型空空导弹制导系统的首选,相控阵雷达导引头应用在空空导弹上需要首先解决导引头波束稳定的技术难题。本文基于波束指向在惯性空间不变性原理提出一种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波束稳定算法,对影响相控阵雷达导引头隔离度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实现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波束惯性空间指向稳定并且满足工程应用要求;通过减小速率陀螺数据周期和波束控制周期,及引入速率陀螺传输延时补偿算法可以提高导引头的隔离度性能。  相似文献   

9.
杨胜江  温求遒  周冠群  夏群利  黄文宇 《航空学报》2020,41(z2):724449-724449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捷联导引头,提出导引头最小视场角(FOV)约束问题。首先分析了导引头视线角变化规律,指出在攻击固定目标时,导引头最小视场角约束在弹道末段无法被满足,导引头将丢失目标。在此基础上,基于缩短导引头丢失目标距离的目标,提出一种满足导引头最小视场角约束的制导策略。该策略不依赖于末制导律形式,当最小视场角约束无法被满足时,改变原有制导指令,主动改变弹道轨迹以增加弹体视线角,避免超出视场范围。其次,针对飞行器过载约束,设计了制导策略切换点,在到达切换点时该制导策略将结束工作,避免末端过载过大超出约束。通过对比仿真验证了所提出制导策略有效性,能够大幅度减少导引头丢失目标距离,工程上有利于提高末端命中精度。  相似文献   

10.
雷达导引头天线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战术导弹雷达导引头天线技术的发展过程,提出当代雷达导引头天线应采用阵列天线的看法,并就圆形天线阵的性能及其在导弹导引头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软件雷达导引头的概念,并对其基本结构进行了初步探讨.给出了一种单脉冲软件雷达导引头的基本构成,并对软件雷达导引头的关键技术,DDS及在雷达导引头中的应用技术,A/D、D/A采样技术,软件开发技术以及总线式硬件结构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王军  谷良贤  王博  田野  李鹏 《航空计算技术》2012,42(5):25-27,32
分析了毫米波制导导弹系统误差源及其分布特性,该误差直接决定所需导引头动态视场的大小;对导引头动态视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导引头在不同条件下的动态视场,基于此计算了导引头捕获概率。研究结果可以直接应用于毫米波制导导弹的工程研制,并且可以对同类的自寻的导弹工程研制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雷达导引头是反舰导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综合能力的评估是一个多因素综合评判问题。文章分析了影响雷达导引头综合能力的主要因素,建立了雷达导引头综合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和基于联系度的雷达导引头综合能力评估模型,并提出了联系度的比较规则。最后,评估得出了国外几种典型的雷达导引头综合能力的优劣排序。  相似文献   

14.
在协同制导条件下,建立了导引头最大预定指向角误差模型,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协同制导条件下导引头最大预定指向角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雷达测角误差和系统时延是影响协同制导中末交班导引头最大指向角误差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滚转弹两框架导引头的前馈补偿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晓  莫波  刘福祥  闫新颖 《航空学报》2016,37(12):3764-3773
针对弹体滚转情况下两框架平台式导引头的伺服控制问题,基于导引头运动学和动力学,建立了导引头稳定回路模型。结合弹体滚转条件下的导引头输入指令和输出视线角速率关系,构建了视线闭环回路。针对偏航、俯仰通道间的解耦控制问题,推导出解耦条件,要求两通道由失调角到光轴转动角速度的传递函数相同。仿真分析了该模型在视线角输入以及弹体姿态扰动输入时,弹体滚转对导引头跟踪精度产生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了滚转角速度前馈补偿控制方案。结果表明,采用结合滚转角前馈补偿控制的两框架平台式导引头方案可以满足滚转弹的制导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紧耦合方法对超声速流动与结构温度场进行耦合计算。首先介绍了超 声速气动加热的基本理论,其次利用Fluent 软件对初步设计的双头导引头火箭橇进行气 动加热仿真分析,建立了流体-热耦合的仿真分析方法,得出不同时刻导引头与陪试品 表面对应点的表面温度在逐渐升高,但是增长幅度在逐渐减小,两者具有相同的变化趋 势; 不同时刻导引头与陪试品表面对应点的热流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是逐渐下降的。 对以后在双头导引头火箭橇试验中,映射、推导导引头表面的温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K5导引头在实战演习中偶有图像过曝光的故障现象,对该型导引头亮度调节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并与另外两型导引头展开对比分析,最终找到故障原因,给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8.
雷达导引头是导弹的关键部件,决定着导弹的综合作战能力。文章针对雷达导引头技术状态评估进行研究。首先,基于测试数据对雷达导引头的关键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引入时间修正的方法,依据装备退化规律得到装备的近期技术状态。然后,使用三角模糊数理论计算参数隶属度和可信度水平,在此基础上使用ER算法对雷达导引头特征参数的测试数据进行评估。实验使用某单位所贮存雷达导引头测试数据进行验证,表明该算法能够实现雷达导引头技术状态的实时评估,并得出评估结果的可信度。最后,基于技术状态评估结果进行雷达导引头检测规划,为合理控制雷达导引头的检测次数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影响雷达导引头综合能力的主要因素;建立了雷达导引头综合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和基于联系度的雷达导引头综合能力评估模型,并提出了联系度的比较规则;最后,得出了几种典型的雷达导引头综合能力的优劣排序.  相似文献   

20.
赵建博  杨树兴  熊芬芬 《航空学报》2019,40(10):323191-323191
为了在不依赖导弹间实时通信与导弹绝对位置信息的情况下实现无导引头也无惯导导弹的"发射后不管",考虑为无导引头也无惯导导弹安装两个捷联探测器,从而可对有导引头导弹上的两个特定目标点进行探测。在此基础上,针对静止点目标分别采用一般的负反馈控制方法以及有限时间收敛原理设计了2种协同末制导律,并针对静止面目标采用动态逆控制设计了1种协同末制导律。上述协同制导律均可在有导引头导弹命中目标前实现无导引头也无惯导导弹的速度方向指向其攻击目标,而此后无导引头也无惯导导弹只需要作直线运动即可命中其攻击目标。仿真结果验证了上述协同制导律的有效性以及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