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加一重大空间项目建成我国和加拿大太空署的空间合作项目——加拿大雷达卫星和法国斯波特卫星数据接收技术与预处理系统,9月11日在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建成。有关专家指出,它标志着中国的科学家们从此能够接收、处理和分发这两种世界上最先进的遥感卫星数据,...  相似文献   

2.
王盛  牛晔 《中国航天》2004,(8):29-32
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遥感卫星地面接收和处理基础设施,负责接收、处理、存档和分发各类对地观测卫星数据,为全国服务,同时开展卫星数据接收与处理以及相关技术的研究。目前已经能接收10颗国内外遥感卫星数据,处理并分发9颗卫星数据,数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目前在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使用的多功能数字接收系统,它能够接收处理不同码速率、不同调制方式的多种遥感卫星数据.在系统介绍之后还具体指出系统在硬件方面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4.
621系统包括三个分立的系统:航空气象情报数据库系统(AMIDBS),航空气象图形系统,气象通信系统。气象通信系统通过民航卫星通信网络将航空气象图形与数据文件进行卫星接收,数据库系统将所有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制作成各类气象图形和气象数据产品,存储到各类数据库表中,为气象信息系统提供气象数据和图形资料,并配备有621图形终端,预报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检索查询报文和图形。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已制订出Monitor太阳同步极轨商业遥感卫星系列研制计划。这些卫星采用Yakhta平台 ,每颗质量约 (6 75~ 85 5 )kg ,运行高度 4 80km ,分辨率可达到 1m。利用直径 6 5cm的小型VSAT个人地面接收终端 ,即可直接接收到卫星图像数据俄罗斯推出分辨率1m的商业遥感卫星  相似文献   

6.
遥测数据软件容错解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硬件帧同步器解码可能丢失整帧数据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软件解码方法,并对实时处理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首先将接收到的PCM数据流进行位同步,然后经过一双口RAM作为缓冲,直接送入微机进行实时帧同步码粗同步。在所有遥测数据都接收完之后,利用模糊算法和最优选择实现帧同步码精确同步,从而得到不丢失帧的遥测解码数据。该软件用VC6.0得到了实现。  相似文献   

7.
针对航天运载和战术领域数据处理要求多台终端同时高效显示数据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应用层可靠组播传输控制方法。该方法在发送的数据包中添加额外的序号控制信息,发送方定时广播携带已发送最大数据序号的心跳包,接收方根据心跳包中的序号向发送方反馈丢失的报文序号和已收的最大连续报文序号。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应用层可靠组播传输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保证组播传输的有序性和可靠性,并在航天数据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括叙述了遥测终端数据处理设备的数据预处理特点。它用软件进行数据检索、分路、检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度与灵活性。软件数据预处理使得该设备既有较大的应变能力,又便于扩充功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针对卫星发射主动段存在遥测盲区问题,开展卫星发射主动段遥测数据接收方法的研究,突破发射场通信建立、地面测控天线指向控制、卫星发射主动段遥测接收系统搭建等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PID的卫星发射主动段遥测接收系统,进而高质量实现卫星发射主动段遥测数据全时段接收与监测。提出的方法在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发射任务中得到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卫星发射主动段遥测数据接收完整且有效。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宽带数字化接收系统规模增大带来的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自定义应用层协议的分布式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将自定义协议部署在分布式网络的节点中,保证主控终端和各节点之间指令、数据的稳定、高速传输.除此之外,系统还通过内存块循环队列、多线程技术,提高节点之间数据传输的速度.测试数据证明该系统非常适用于大规模宽带数字化接收设备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CBERS-1卫星上的重要设备之一-红外编码器的技术原理和实施效果。红外编码器完成了4个谱段图像数据和北极太阳定标数据的采集过程控制、模/数转换、接收OBDH送来的工程参数、产生的相对计数相同、复杂编码以及数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进行高速传输等工作,它是采用计算机方案设计实现操作的。  相似文献   

12.
贾旭  李少辉 《航天器工程》2013,22(1):120-126
介绍了国外典型星地激光通信终端的技术指标及试验验证情况,针对不同的通信终端,对影响激光通信链路设计指标的瞄准、捕获和跟踪方式(PAT)、发射和接收系统设计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对星地激光通信链路余量设计进行了总结,可为我国星地激光通信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利用中国区域定位系统(Chinese Area Positioning System,
CAPS)和CAPS终端开展海洋资料浮标通讯和导航的一种新方法。根据海洋资料浮标发送数据 量大而接收数据量小的特点,创新性地提出利用复合导航电文的方法,将通信地面站出站发 送给通信卫星转发改为导航系统下行转发,将CAPS终端通信部分接收改为导航定位部分接收 ,成功地把CAPS终端发展到CAPS\|OC(Chinese Area Positioning System\|Ocean Communi cation, CAPS\|OC)终端。海上实验表明CAPS\|OC终端及CAPS系统可以满足各种海洋资料浮 标的通讯和导航定位的功能要求,目前有两台CAPS\|OC终端已经成功地应用在浅海大型锚 系浮标观测系统的数据传输中。
  相似文献   

14.
该系统能接收导弹数据,记录在模拟磁带上,将数据解调为计算机格式,记录于磁盘上。最后,在终端显示出处理的数据。为适应高速数据的要求,系统用更换主计算机内I/O模块和修改控制软件的方法升级,以满足新的要求。改进后,用DEC Micro VAX作主机,记录速度高达600千波特/s (300千字/s),把100%的遥测数据记录在磁盘上,试验后立即把结果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5.
引 言 今年3月2日,我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1正式交付使用。运行表明,它所取得的可见光和红外遥感数据与90年代国外同类卫星水平相当。CBERS-1的研制、发射和运行成功,结束了我国没有陆地资源卫星的历史,使我国能实时接收覆盖我国全境及部分邻国领土的卫星遥感数据,弥补了以前北京地面站接收不到我国西部地区和南部海区的国外遥感卫星数据的缺憾。这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卫星遥感应用的发展。 目前,陆地资源卫星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所以…  相似文献   

16.
FY-2号卫星CDAS(Command and Data Acquisition)接收信道包括微波接收机和中频分路两部分。它的功能是接收FY-2号卫星下发的九路载波信号,进行放大,变频和中频分路,送给相对应的各分系统进行信息解调和处理。它是一部多功能接收信道,所选用的低噪声放大器(LNA)的噪声测度要确保全站品质因素C/T值的要求,第一本采用了低相位噪声的锁相倍频技术。该设备参加系统联调和星地大回路联试所得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空间电磁环境复杂性的不断提高使得抗干扰性能在导航接收终端指标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增强,而抗干扰技术的发展为测试系统提出了抗干扰性能测试的需求。总结比较了现有的多种抗干扰测试系统的组成单元,并给出针对不同类型终端可采用的抗干扰测试方法。为了衡量终端的抗干扰性能,总结分析了基于定位结果和信号强度的抗干扰评估指标,为卫星导航终端抗干扰测试评估标准的制定和应用提供了参考。最后,进行了传导抗干扰测试实验,分析了某款接收机的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神舟飞船和天和空间站径向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的工作模式下,神舟飞船宽波束中继S终端对中继卫星视场缩小导致测控覆盖率降低的现象,提出一种基于组阵和时空分集技术的宽波束中继S链路的设计构想,通过在天和空间站宽波束中继S终端内部增设功分器和合路器,以及在组合体径向对接口的对接总线内部增设高频电缆。利用天和空间站的宽波束中继S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传送神舟飞船的宽波束中继S信号。神舟飞船宽波束中继S终端,同时接收和处理组合体对接总线内部高频电缆和神舟飞船I/III象限收发的宽波束中继S信号,解决了中继卫星过顶遮挡导致的测控覆盖率降低的问题,提升了链路可靠性。经仿真分析,相比单独工作模式,测控覆盖率提升了25.3%。对于接收链路,采用时空分集技术,对3个方向的宽波束中继S信号进行互相关解算和最大比合并,获得信号合并增益,有效提升了接收信号的信噪比和有效带宽。  相似文献   

19.
引言 Telephonic航管自动化系统没有专门的外接数据接口,外部程序因无法访问系统数据库而无法获取系统相关数据。航班统计和航路费结算,往往是依靠自动化系统产生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和计算。Telephonic在FDT终端中产生一个数据备份文本文件,成为系统唯一的对外数据产品,是航路费计算所使用的重要数据文件。  相似文献   

20.
引言 单脉冲二次雷达是利用单脉冲测角原理,由地面雷达站向空中不间断的发出询问信号,并接收飞机应答机发射的应答信号,经过计算机设定程序对接收来得信号进行处理,并算出其高度、方位、距离等有效信息,利用传输设备送至终端系统显示,配合调度人员对其进行驾控。雷达本身属于复杂的电子设备系统,一般其组成有天馈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