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航空计测技术》2009,(1):37-37
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SF1组研制出新的原位透射电镜测量装置,实现了纳米管/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器件单元在透射电镜中的原位表征。在确定器件材料结构的同时,原位测量电输运性质。他们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双壁碳纳米管研究上,在实验上直接获得了双壁碳纳米管电输运性质与手性指数的对应关系。这项研究对双壁纳米管基本物性的理解和未来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碳纳米管是一种有前途的微波吸收剂,可以作为潜在的隐身材料、电磁屏蔽材料或暗室吸波材料使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通过碳纳米管碳化学镀改性、纳米管与聚合物共混、纳米管与铁磁材料杂化来制备微波吸收剂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碳纳米管作为吸波材料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与金属之间过高的接触电阻是影响碳纳米管在微纳电子器件中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从形成机理和改善方法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碳纳米管接触电阻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利用第一性原理对碳纳米管与金属界面电子输运性能的理论研究,以及金属功函数对界面势垒调试作用的实验研究。研究表明金属与碳纳米管之间具有较弱的杂化作用和较长的接触长度时,接触电阻较小;金属与碳纳米管功函数越接近,势垒高度越低。阐述了超声焊接技术、高温退火法、金属沉积法、局部焦耳热法等常用降低碳纳米管接触电阻方法的作用机理,并分析了这些方法对器件性能的改善作用。其中局部焦耳热法操作简单、易于自动化、对器件损害小、成本低,是目前比较理想的降低碳纳米管接触电阻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IBM近期在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应用的研究上有了重大突破,公司表示未来微处理器的制造原料将不再限定于矽元素。这一行突破可让研发人员更容易以所谓“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制造出电晶体,为下一代技术革新铺路。   纳米技术主要在于研究分子结构,将电子电路微小化,并改善半导体制作过程中各项设备所用的微小元件。这项技术被当前科技界公认是最具前瞻性的研究领域。   IBM认为,未来数10年,这些厚度仅有人类毛发万分之一的纳米管是最有可能取代矽元素,用于先进晶片的制造。多年来,处理器、记忆体和其他晶…  相似文献   

5.
碳纳米管用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健康监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纳米管因其优异的机电特性,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健康监测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综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碳纳米管传感的最新进展:碳纳米管与树脂共混、碳纳米管涂层纤维、碳纳米线和碳纳米纸。利用碳纳米管传感网络来监测结构应变损伤是不同碳纳米管传感的核心原理。碳纳米纸可以解决碳纳米管与树脂共混时的难分散、碳纳米管涂层纤维的协同变形和碳纳米线的全结构监测等问题,为碳纳米管传感工程化应用提供了条件。实现碳纳米管传感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健康监测领域的工程化应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碳纳米管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备受关注,但尚未转化为商业应用。迄今,粉末冶金已成为制备该类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工艺。结合碳纳米管表面涂层或原位自生碳纳米管,利用球磨、挤压、轧制或大塑性变形等工艺,可明显改善碳纳米管在基体中的分散和界面结合。目前已经可以制备0.5%~7.5%碳纳米管(体积分数)的高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总结了碳纳米管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制备工艺、组织和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其潜在应用、挑战和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7.
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碳纳米管的结构、性能等特点,综述了碳纳米管在金属基复合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情况,并对今后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质量是飞机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对飞机性能和运营商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使用质量较轻的铝导线代替现阶段大量使用的铜导线,将大大减轻飞机的设计质量。文中介绍了铝导线目前的应用现状,阐述了铝导线在飞机应用中存在的限制,以及铝导线应用的关键技术和解决的相关思路,为今后建立铝导线标准、安装工艺等相关应用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表面包覆金属Co及Co-Fe多壁碳纳米管是一种比重较轻的电磁吸收剂,通过对包覆金属Co及Co/Fe的多壁碳纳米管进行700℃下的热处理,研究了对其电磁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能谱仪(EDX)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包覆Co和Co/Fe碳纳米管表面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网络矢量分析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Co和Co/Fe包覆的碳纳米管的电磁性能进行了测试,并通过计算分析了其微波吸收性能。结果表明热处理能改善包覆Co和Co/Fe的碳管在高频范围的微波吸收性能,并提高其饱和磁化强度,降低矫顽力。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近年来制备碳纳米管/连续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和应用等方面的进展,并对碳纳米管和连续碳纤维共同增强复合材料在航空工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碳纳米管(CNT)是迄今为止力学性能最高的轻质材料之一,同时兼具优异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作为新一代高性能增强材料具有难以估量的发展潜力。特别是以连续碳纳米管纤维和碳纳米管膜为代表与树脂复合制得的连续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被公认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3代先进复合材料。本文围绕连续碳纳米管纤维、碳纳米管膜及其与树脂复合形成的复合材料,介绍其制备方法、控制技术、结构特点、力学与功能特性等国内外研究进展,揭示了碳纳米管有序增强体中独特的多级结构特征与多级复合强化机制,阐述了该复合材料应用特色,并展望其应用前景与潜能,以期为碳纳米管纤维复合材料革新未来航空航天超轻结构的多功能化设计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航空导线的端头部位一般都要制有标记。现将用电烙铁在塑料导线上印字的方法简介如下: 如图所示,将100~200瓦的电烙铁垂直固定在工作台上,装上有标记符合的金属字模,  相似文献   

13.
飞机总装时,必须对导线进行捆扎.以前,国内许多飞机制造厂家曾用“00号”线、铝条、亚麻绳等进行手工捆扎,捆扎后松紧不匀,外表不美观,不能保证质量.我们应用导线系带捆扎新工艺,对全机12 000多米导线、25 000多个捆扎结,按照该机导线捆扎特殊要求,进行机械捆扎,经某型机的飞行考验,质量可靠.  相似文献   

14.
飞机电力系统中的导线是传输电能和信息的关键组件,研究导线材质,对飞机设计的优化具有相当大的意义。在当前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大背景下,铜制导线虽然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较强的机械性能,但由于密度大,铜制导线并不太适用于对重量要求非常敏感的场合,在减轻飞机重量和提高燃油效率的考虑下,密度和成本更低的铝代替铜制导线已成为趋势。介绍了目前飞机导线选用的基本原则,然后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对铝制和铜制导线进行电学性能、热学性能、结构性能等方面的仿真对比分析,分析两种不同材质不同的性能特点,总结了铝制导线的性能优势和应用限制,旨在优化飞机导线的设计方案。仿真结果表明,铝制导线的良好导电性能、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可以满足飞机部分电力系统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15.
纳米管(CNTs)是一类新型的纳米功能材料.它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利于气体的吸附,而与吸附气体的相互作用又常可使其电学性能发生明显变化,为此它的气体敏感特性研究引起了广泛注意.碳纳米管与聚合物材料复合,可以进一步改善其气敏响应特性,提高响应的灵敏度以及可回复性,当选择适当的聚合物复合时,还可使其对检测气体产生选择性响应.但目前这方面报道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16.
碳纳米管为具纳米级尺寸的新型碳材料 ,有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 ,可呈现导体性质 ,故有许多潜在应用价值。但碳纳米管原始粉体通常夹杂非晶碳 ,本文叙述了对粉体实施高温、高压的石墨化处理 ,该方法可使非晶碳转变为晶态碳 ,从而改善碳纳米管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据相关媒体显示 ,由日本住友电工公司开发的纳米级塑料模具目前研制成功。该模具可生产精度达纳米级的细微零件 ,是使用波长极短的辐射波制作完成的 ,波长仅 0 .5nm ,比在半导体加工过程中经常使用的紫外线激光的波长 (约为 380nm)短得多 ,适合于进行精细加工。这家公司使用辐射波制成塑料模具 ,浸泡在电镀液里 ,然后从电镀液中析出金属 ,在模具中形成精细零件 ,产品的精度可在 30~ 5 0nm间调整。使用这种技术制造的金属弹簧探针长 3mm ,直径仅 0 .0 3mm ,可用来检查半导体元件。预计该成果年内将应用到商业化生产中纳米级塑料模…  相似文献   

18.
导线故障的发生规律 飞机及其部件的导线故障(以下简称导线故障)是现代民用飞机常见的故障.导线故障的出现有如下的规律(图1):1.在飞机及其部件(如发动机、APU等)的使用初期,因为厂家装配不适当的原因,比较容易出现导线故障;2.通过适当的调整和修理,飞机及其部件存在一段较长时间的平稳期,这个阶段的导线故障率很低,甚至为零;3.随着机龄的增长,由于导线老化、腐蚀、磨损等原因,导线故障的发生开始变得相对频繁.  相似文献   

19.
针对涡轴发动机高转速燃气涡轮叶片动应力测试中出现的应变计短路、高温导线断裂和线芯窜动问题,开展了动应力测试技术研究。提出了加宽基底喷涂固定应变计、优化高温导线布线、改进高温导线等工艺方法,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共振转速试验测试值与计算值基本一致,共振转速测试结果准确有效。通过研究,获得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涡轴发动机燃气涡轮叶片动应力测试技术,可为同类测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在碳纤维织物上生长碳纳米管的改性对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层间性能的影响,对比了有无碳纳米管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和弯曲性能,并采用碳纤维表面结合碳纳米管膜的方法研究了碳纳米管对碳/环氧复合材料层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生长的碳纳米管长度过长(10μm)、末端无序排列为笼状,树脂无法进入碳纳米管内部,碳纳米管无法发挥增强作用,同时由于碳纳米管过长,复合材料内部缺陷增多,使得四种生长碳纳米管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间性能均有下降;而碳纳米管膜与碳纤维和树脂基体结合较好,使得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提高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