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双屏吹气式热电偶为基本结构,采用计算与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了一种适用于航空发动机试车台现场的K型参考温度传感器,用以对现场测温的传感器进行校准,以期解决涡轮后气流温度传感器的校准问题,并为此类参考温度传感器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直型单屏蔽式温度传感器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了使温度传感器的恢复系数最高时的最佳进、出气口面积比,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事实证明,理论计算的结果与实验结果能够较好地吻合,可以为设计和使用气流温度传感器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实际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对各种实用的管道气流温度传感器的误差进行了计算,对电阻式和热电偶式温度传感器的误差原因作了定量分析。由于带密封罩的温度传感器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建议今后使用热电偶测量飞机环控系统管道气流温度,并提出了一种实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结构形式,同时也介绍了如何减小由于热传导和热辐射引起的误差。  相似文献   

4.
单屏温度传感器普遍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中的气流温度测量,本文对单屏温度传感器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单屏温度传感器内部的速度分布、温度分布以及压力分布等参数,为该型传感器的结构设计和使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涡轮后温度现场校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航空发动机涡轮后气流温度传感器的现场校准方法,并对被校温度传感器的测温偏差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的结果与现场校准的结果吻合较好,说明所采用的校准方法是合理的,可以解决航空发动机涡轮后气流温度的准确测量问题。  相似文献   

6.
接触法测量气流温度时会存在辐射误差、导热误差和速度误差,本文针对纵向单屏蔽滞止式温度传感器,从减小这些测温误差出发,对其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对今后此类传感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单屏蔽式温度传感器一般用来测量发动机高速气流总温,本文依据其动态校准试验数据,采用系统辨识方法建立了它的动态试验数学模型.根据辨识的数学模型,采用一种快速的动态补偿算法,得出了传感器动态补偿器的传递函数,为下一步在硬件上设计实用的温度传感器动态补偿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某导弹发动机燃烧室出口气流温度的测量为例,初步探索了瞬态条件下超高温气流温度的测量技术.对钨铼偶及其保护套管表面进行适当改性处理,使其能够成功应用于超高温氧化性环境的温度测量,同时对温度传感器的结构进行合理设计,使得温度测量的准确度达到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更正启事     
正本刊2014年第3期目次中,文章"几种典型燃烧室高温气流温度传感器的设计"遗漏第三作者王建军,该文作者应为李亚晋,赵俭,王建军。特此更正。  相似文献   

10.
高温气流温度传感器测温偏差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建立航空发动机高温气流温度传感器的数学模型,并给出其典型推荐结构,对高温气流温度传感器在热校准风洞上进行校准,得到不同温度传感器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测温偏差,并针对屏蔽罩长径比、冷却介质量、偶丝材料、传感器结构、外壳冷却方式以及偶丝倾角等关键影响因素,对其影响机理进行分析,得到了温度传感器测温偏差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大长径比、单屏蔽、干烧式结构,增大偶丝倾角,采用低导热系数的偶丝材料、以及减少冷却介质量,均可减小温度传感器的测温偏差,当长径比≥5时,温度传感器在1300℃以下的相对测温偏差不超过2.2%。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温、高速、低压及瞬态条件下高温气流温度测量的需求,阐述了三偶补偿法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和理论计算方法,并通过试验进行了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一种简易的方法来测定高温高速气流温度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本文从理论上对负阶跃法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在一般风洞中进行高温负阶跃试验的方案及试验方法;同时将三种不同结构的温度传感器的试验结果以表格、图形等形式列出;并根据相似理论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归纳、推导出适用于所试传感器动态参数计算的经验公式,从而可以使试验结果推广到各种实际应用场合。实践证明,负阶跃法是一种简单和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针对压气机级间温度传感器的校准问题进行了讨论.首先针对压气机级间温度传感器的测量误差讨论了标准温度传感器的一些设计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做参考标准的双屏直吹式温度传感器;接着讨论了校准方法,一些校准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也被提到,部分校准结果也被列于文中;最后,根据校准结果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针对常规铱铑-铱热电偶负极铱在测试过程容易断裂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双铱铑合金热电偶改善其机械性能的方法,并用高温热电偶校准装置对IrRh40-IrRh10热电偶的热电特性进行了研究和验证,表明其热电特性线有良好的线性,灵敏度约为3μV/℃。利用该类型热电偶制作的气流温度传感器,适用于发动机及导弹等武器装备研制试验中高温气流温度的测量。  相似文献   

15.
旋转冲压压缩转子三维进气流道数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借鉴典型三维超声速进气道的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种旋转冲压压缩转子三维进气流道,并采用三维雷诺平均N-S方程和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对其流场进行了数值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与三维超声速进气道中的平直激波系不同,三维进气流道中的激波为曲线激波;与二维进气流道中的激波系相比,三维进气流道中的激波系要相对模糊和复杂;转速和背压对三维进气流道的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旋转冲压压缩转子二维进气流道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借鉴二维超声速进气道的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种旋转冲压压缩转子的二维进气流道,并采用二维雷诺平均N-S方程和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对其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了转速、背压对二维进气流道中波系结构、内部流动特性和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旋转冲压压缩转子二维进气流道设计方法是可行的;二维进气流道中产生的激波系与二维超声速进气道中产生的激波系相类似,所不同的是二维进气流道中产生的激波为弯曲激波,而二维超声速进气道中产生的激波为平直激波;转速和背压对二维进气流道的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主要几何参数对叶栅式反推力装置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选取等厚叶栅进行数值模拟,采用混合网格生成技术,研究叶栅进口气流角、过渡段半径、叶片上下端轴向间距、稠密度和出口气流角对空气流量和轴向反推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进口气流角、过渡段半径和叶片上下端轴向间距对风扇气流能否顺利导入叶栅起重要作用;稠密度影响着叶栅的出口面积和导流性能;出口气流角是反推力装置设计的关键因素,对反推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温包型温度传感器在航空发动机和飞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对温包型温度传感器的充填工质进行了分析。根据工质的热力学特性及传感器的使用温度范围,将温包分为气态、液态、蒸汽态3种类型,阐述了不同类别工质的物理特性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汇集了常见工质的主要特性参数,归纳了根据传感器用途选择工质的原则。结果表明:气态工质的计算符合范德华方程;液态工质则按照体积膨胀计算;蒸汽态工质可按照项-谭方程进行设计计算。根据以上方法设计的不同温包已在多种发动机和飞机附件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燃油在高温高速气流中自燃延迟时间与燃气流动速度、燃气温度、喷油量等的关系,通过模拟试验,开展了热射流点火的燃油在高温高速气流中自燃规律的研究,经分析得出:气流温度对自燃有明显影响,在模拟的范围内存在1个自燃温度临界点(1160 K);气流温度、气流压力的升高使自燃延迟距离和延迟时间减小;气流速度的增大使自燃延迟距离增加。研究结果为航空发动机加力燃烧室的热射流点火系统和供油系统等的设计提供初步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可控扩散叶型与双圆弧叶型实验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巍  刘波  杜炜  任思源 《推进技术》2017,38(1):61-68
为对比不同压气机叶型的流动特征,在高亚声速平面叶栅风洞内对相同设计速度三角形的可控扩散叶型和双圆弧叶型进行了平面叶栅实验,对两套叶型的表面马赫数、尾迹总压等参数分布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点可控扩散叶型总压损失比双圆弧叶型小近1倍,出口气流角小2.0°;在吸力面气流分离前,出口气流角随攻角和马赫数变化小于1.0°,尾迹核心区位置保持不变;双圆弧叶型吸力面近尾缘存在一定区域气流分离,受分离区影响,随进口马赫数增加,出口气流角变化达到4°,尾迹核心区移动了近20%栅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