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脉冲爆震发动机高温压力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寻找一种适合于脉冲爆震发动机高温环境下的压力测量方法,在基于离子电流的PDE高温压力传感器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推导获得离子电流衰减速度与爆震波压力峰值的关系。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单短探针型离子传感器,开展了单爆震试验获得了大量实验数据,采用最小二乘算法对试验数据拟合,获得了两者关系的具体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离子电流衰减速度计算获得的压力峰值与标定压力传感器测量值基本一致,误差在3%以内。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压力传感器最小二乘直线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并结合试验数据,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和最小二乘直线不确定度进行了比较及说明。  相似文献   

3.
利用空气炮对研制的箔式镱应力传感器的动态压阻特性进行了校准,给出了传感器响应的校准拟合直线方程和线性误差,表明该传感器具有量程范围宽、频响高、线性度较高、温度系数小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强冲击荷载下混凝土或岩石等介质中的应力测试.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风速对电容式湿度传感器最终测量值和响应时间的影响,并分析了产生影响的机理;根据测量数据拟合出了电容式湿度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和风速之间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面向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温度补偿的组合方法,采用拟合法建立不同温度下压力传感器变换函数,采用基于变换函数系数的线性插值法获得温度补偿后传感器变换函数,设计了压力传感器信号处理模块,开展了基于组合补偿方法的压力信号补偿过程仿真,结果表明经温度补偿后,压力测量精度在0.1%以内,温度补偿过程耗时约10 μs,补偿算法占用片上资源少,能够满足压气机出口压力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6.
BME680压力传感器非线性补偿和温度补偿方法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微机电系统(MEMS)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精度,研究了压力传感器非线性补偿和温度补偿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传感器非线性矫正方法,设计了一款集成数据采集系统、修正系统和传输系统的柔性压力片。采用一款商用MEMS压力传感器BME680进行了试验,利用Matlab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段多项式拟合,基于压力片MCU实现传感器误差的非线性补偿和实时修正。试验结果表明,温度补偿算法效果明显,压力传感器的静态输出精度提高明显,10℃及10℃以上,提高到0.207%FS;10℃以下,提高到1.39%FS,达到了预期要求。  相似文献   

7.
动水压力对沥青路面危害很严重,为了测量沥青路面的动水压力,基于光纤Bragg光栅传感原理设计了一种光纤光栅动水压力传感器,介绍了其压力传感原理,推导了该传感器波长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式。通过室内标定实验,获得该传感器的压力与光栅波长漂移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并埋设于某高速公路路面测量了动水压力。试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适用于沥青路面动水压力的测量。  相似文献   

8.
以研究刷丝压力与动态接触电阻的关系为基础,研究了不同工况下、不同摩擦副、不同刷丝压力下的瞬断情况。通过对不同工况、不同摩擦副下的刷丝压力与动态电阻变化量关系的研究,拟合出动态接触电阻变化量与刷丝压力的关系曲线,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刷丝压力与瞬断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压力传感器作为民机环控系统中的关重成品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飞机空气系统的管理。为保证其装机质量,提升飞机研制和批产效率,设计了一套压力传感器自动测试台,用于压力传感器的性能测试。首先介绍了压力传感器在机上的功能、分类以及性能参数;然后根据其测试特性,分别从硬件构架、设备选型、测试软件以及配套设备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压力传感器测试台的设计方案,实现通过测试软件对压力传感器测试压力和温度的自动控制,并在测试压力和温度达到稳定后,自动采集压力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经过数据处理后生成测试报告并判断测试结果;最后列出了压力传感器测试台的应用范围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应用复合形法的最优化方法,对实际测试获得的飞机杆力-杆位移采集数据,进行分段直线拟合绘制出杆力-杆位移特性曲线,并推导了过定点的最小二乘直线拟合公式。该方法允许参数初值选择范围宽,并具有算法简单、可靠,收敛速度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光纤F—P腔压力传感器因其独有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领域。国内外诸多高校、科研院所都在对其进行研究。本文介绍了光纤F—P腔压力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对全光纤结构F-P压力传感器、激光加工微型光纤压力传感器、二氧化硅膜片压力传感器的结构和制作过程进行了总结,并对利用MEMS制作压力传感器的工艺进行了详述,对比分析了不同加工工艺下传感器的性能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得RP-3航空煤油着火特性的实验数据,建立该燃料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在化学激波管中利用反射激波点火,采用壁面压力与OH自发光作为着火指示信号,对RP-3航空煤油/氧气/氩气混合气在着火温度范围为1100~1600K,压力分别为0.1,0.2与0.3MPa,当量比分别为0.5,1.0与1.5,燃料摩尔分数分别为0.25%,0.5%与0.75%时的着火延迟时间进行了实验测量;分析了着火温度、压力、当量比以及燃料摩尔分数等对混合气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拟合得到了上述工况下混合气着火延迟时间的Arrhenius的关系式,并与相关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压力或不同当量比下,混合气着火延迟时间的对数与着火温度呈直线关系;随着着火温度、压力与燃料摩尔分数的升高以及当量比的降低,混合气的着火延迟时间逐渐缩短。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卫星地面站资源配置问题输入输出关系的复杂性,提出支持向量机(SVM)回归模型。在模型学习过程中,利用正交设计抽样抽取小数量样本对SVM进行训练,求解二次规划问题,根据测试结果对模型参数进行调整以实现较小的预测误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和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位移传感器校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直线位移传感器校准装置。该系统以自行研制开发的高准确度单频激光干涉仪为长度标准,通过可编程位移发生装置的配套使用实现了直线位移传感器的校准。  相似文献   

15.
嵌入式大气数据传感(FADS)系统较之传统的大气数据系统有很大的优势,它依靠飞行器前端的压力传感器间接得到飞行大气数据.在本文中,首先简要介绍了FADS系统的压力模型;然后通过分析压力传感器几何外形设计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压力传感器的动力学模型,并提出了FADS系统中的压力传感器的设计准则;最后给出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6.
陈黎明  陈铮  费开 《航空学报》1987,8(12):663-668
本文阐述了拟合法轨迹控制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提出了在直角坐标系中用多段直线拟合曲线的方法,在极坐标系中用多段阿基米德螺线拟合曲线的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到三自由度球坐标机械手上。实验证明,拟合法轨迹控制的方法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辨析相关影响因素对单屏蔽温度传感器测温误差的影响程度,以便为传感器的优化设计提供必要信息,本文介绍了马赫数、来流总温、来流压力、环境壁温、传感器耙身温度等五个可能的影响因素。借鉴正交原理的思想完成各因素条件值选择,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获取了所选传感器的误差信息,完成了误差数据的极差与方差分析,排列出了所举误差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并得出总温与压力对测温误差有显著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冲击波压力传感器测试系统的动态标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压力场测试中所采用的压电压力传感器的标定方法。压力场测试中所采用的传感器是一种以压电晶体做敏感元件的压力传感器,它可以将压力讯号直接转换成电荷输出,其输出量与被测量压力成正比。该传感器具有较大的测压范围、较好的线性、快速的上升时间、高的压力-电荷灵敏度和较小的几何尺寸。给出了压电压力传感器的实验室标定方法和野外使用环境条件下的现场标定方法,并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9.
自力式调压阀变开度流场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哲  魏志军  张平 《推进技术》2008,29(5):622-626
以研究自力式调压阀性能为目的,利用动态网格方法对阀门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不同入口流量和弹性系数的多个算例分析得到:稳定压力和入口流量呈直线关系;稳定压力、阀门开度和弹性系数呈二次曲线关系。调压阀在入口质量流量变化时,阀门可以很快稳定,实现对压力和流量进行的调节。  相似文献   

20.
大口径蝶阀数学建模与流场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松  但志宏  李腾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6):1315-1325
为了获得大口径蝶阀的输入输出特性模型,开展了蝶阀运动特性实验和数值模拟仿真研究。在给定工况下,计算蝶阀在不同开度下的速度、压力、力矩和压降,获取了蝶阀内部流场特性;同时,根据流速分布、压力分布、湍流动能和湍流强度等表征蝶阀流动特性的参数,通过拟合建立了蝶阀特性数学模型,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 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开度时,蝶阀呈现不同的流场特性,当开度大于等于5365%时,蝶阀流体在入口和出口处的流速较饱满,流通性能相对较好,流态平稳。经实验数据修正后的蝶阀数学模型置信度高,利用它进行蝶阀运动特性数值模拟分析是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