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1世纪被人类称为“海洋世纪”。然而,要想对这一占地球面积70.8%的不断运动着的水体进行全面、及时的了解,掌握其活动规律,探满其蕴藏的巨大资源,靠一般方法是很难的。就目前和可以预见的将来来看,海洋卫星是认识海洋真面目的最佳利器,利用它可以经济地、方便地对大面积海域实现实时、同步和连续的监测,它已经被公认是海洋环境监视监测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3.
据中国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透露,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8颗海洋系列卫星,形成对我国全部管辖海域乃至全球海洋水色环境和动力环境遥感监测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卫星海洋遥感对观测与研究全球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具有重要作用,其特点是快速、连续、大范围和能同时观测多个参数。目前,全球已发射了40多颗探测海洋的卫星,包括专用海洋卫星和装载多种遥感器具有大气、海洋、陆地等环境监测能力的综合型遥感卫星。海洋卫星是专门用于观测和研究海洋的人造地球卫星。虽然利用气象卫星和资源卫星也可以获得一些海洋现象的信息,但由于海洋现象和变化 相似文献
5.
2012年11月19日6点53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C星送入预定轨道。同时,还成功搭载发射了一颗新技术验证卫星和蜂鸟试验载荷。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2+1\"方案的正式建成。 相似文献
6.
杨孟飞;彭兢;李炯卉;倪彦硕;朱舜杰;杜颖;徐宝碧;黄晓峰;张正峰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4,(3):1-14
建设地月空间基础设施,为人类在地月空间的活动提供基础性、通用性的通信、导航、监测等服务,既可满足中国后续月球探测国家重大工程任务需求,同时可以加速推进地月空间航天产业发展,对于推动中国科技强国、航天强国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阐明地月空间基础设施概念、分析研判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紧密围绕重大工程和航天产业持续性发展需求,提出地月空间基础设施体系架构设想,明确系统服务、系统组成、“云-域-端”网络体系以及内部和用户接口体系。最后以分阶段逐步建成技术先进、布局合理的地月空间基础设施,提供自主开放、安全可靠、长期连续稳定运行的通用化服务为目标,提出发展展望和发展建议,为中国地月空间基础设施发展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2004年初,欧洲启动了全球环境与安全监测(GMES)计划,其目的是联合欧洲分散的对地观测力量,使其成为综合的观测网络,并能提供运营业务。 相似文献
8.
当新中国60周年大阅兵受阅队伍以崭新的面貌、精良的装备通过天安门广场,世界目光再次聚焦中国的心脏,聚焦阔步现代化征程的中国军队。 相似文献
9.
9月6日上午11点25分,长征二号丙SMA火箭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起飞,以一箭双星方式将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顺利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星座正式开始组建,对我国增强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简称环境一号星座)是中国首个以灾害和环境监测为主要用途的卫星监测体系。该项目已被纳入中国“十五”期间的民用航天发展规划,是发展气象、资源、海洋与灾害、科学技术实验与技术试验五大卫星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民用航天特别是对地观测卫星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敏感器输出的姿态信息和执行部件输出的力矩会因部件的实际物理特性夹杂着不同水平的噪声.噪声会对系统的姿态精度和稳定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采用布朗运动的微商描述测量随机噪声和力矩随机噪声,分别对卫星为刚体的情况和具有附件的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噪声对卫星姿态的影响关系.算例表明,存在随机噪声的情况下,挠性附件会降低卫星的姿态指向精度和稳态性能. 相似文献
12.
卫星无线电测控的特点,变化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宜元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9,19(6):27-32
从卫星无线电测控发展进程可知,由于早期卫星是在各国火箭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早期卫星的测控带有火箭测控的烙印。美国由于电子技术先进,较早发展了适合于卫星特点的测控;前苏联则由于技术和体制机制的原因持较长时间受火箭控的影响;中国实际上亦为如此。该文阐明了卫星测控的特点变化及发展趋势。认为测控系统在射频及视频的综合性是技术发展必然也是由卫星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研制部门的体制和业务项目的分工应适应的 相似文献
13.
14.
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被动式定位算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卫星共有2或3颗,无法单独满足被动导航定位的要求.针对这种卫星稀少的情况提出了3种被动式定位算法: 2星定位算法、 3星3参数定位算法和3星4参数定位算法, 这些算法分别采用气压测高方法增加观测数据和采用数学模型描述接收机钟差的方法减少定位方程求解的未知数;探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备份星的可用性和对导航定位精度的贡献;还提出了准差分修正技术,提高了定位精度.实验证明, 3种算法都取得了100m以内的定位结果,可以满足一般用户定位需求. 相似文献
15.
16.
建设我国独立自主时间频率系统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分析了物理量测量中时间频率量的特点 ,主要有 :时间的流逝性 ,时间频率具有最高的测量精密度与准确度 ,时间和频率既密切相关又有区别 ,其计量标准可通过电磁波发播 ,其基准是自然基准 ,其测量精确度与测量时间有关。作者阐述了这些特点对计量技术及建设时间频率系统的影响 ,论述了建设我国独立自主的时间频率系统的必要性及其基本框架 ,从基准、实时、授时、时间频率设备的研制、生产和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设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