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效冷却单晶涡轮叶片制造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高效冷却单晶叶片制造技术是近几年国外在研究叶片制造技术方面的重要成就。采用该技术制造单晶叶片,可使燃气涡轮入口温度提高222~333℃,达到2100~2300K。本文介绍了高效冷却单晶叶片及其制造技术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在燃气涡轮研究所 ( GTE)的涡轮叶片综合冷却效果试验器上对四套大载荷跨音速复合式气冷涡轮叶片 (多种气膜孔方案 ) ,成功地进行了 2 90小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导叶在 2 - 8% ,动叶在 1- 6%宽广的冷气流量比范围内 ,具有良好的冷却特性。此外还分析了叶片参数对冷却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工业燃气涡轮用叶片合金美国Cannon-Muskegon公司专门为燃气涡轮研制出第二代定向凝固镍基铸造合金CM186LC,其成分为63Ni,9Co,8W,6Al,3Ta,3Re,1.4Hf,0.7Ti,用该合金可铸造冷却通道复杂、薄壁的带冠涡轮叶片及...  相似文献   

4.
与燃烧室一样,涡轮设计对于长寿命和低维修成本来说是极其重要的。随着涡轮进口温度的升高,涡轮部件需要改善冷却、材料和融热涂层。众所周知,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是气冷涡轮叶片的先驱者。早在1952年就最早试验过气冷涡轮叶片,1956年该公司的第一种锻造的气冷涡轮叶片投入生产。BRZll发动机系列从1992年的一22型采用简单冷却孔锻造叶片发展到1987年一524型采用多路回转冷却通道铸造定向凝固叶片,涡轮进口温度从1530K提高到1730K。“道达”892的涡轮设计是建立在RBZll的使用经验和当代三维气动、冷却和材料技术的基础上的,所有的转…  相似文献   

5.
主要技术指标燃气流量:Gg=1~4kg/s燃气压力:P=1~2.5MPa燃气温度:T3=800~1200℃冷却空气压力:P=1~2.5MPa冷却空气温度:Tc=0~550℃水消耗:G水=3~6t/h燃油消耗:Gf=0.2~0.5t/h燃气与冷却空气绝对温度比:KT=1.3225冷却空气与燃气流量比:KG=1%~5%用途试验研究各种对流和发散叶片结构及其冷却效果。试验研究各种参数(雷诺数、马赫数、流量比和温度比等)对冷却效果的影响。试验研究对流和发散叶片内通道的流动阻力。试验研究涡轮叶片的热疲劳寿命。SB503涡轮叶片冷却效果试验器…  相似文献   

6.
快速打样在空心叶片上的应用用激光立体印刷术进行快速打样的一个优点是可以用来制造带冷却孔道的样件,因此在英国罗·罗公司受到重视。该公司用这种技术来制造带冷却孔道的涡轮叶片,这种叶片虽不能直接用于发动机,但可用来对涡流叶片的气动力进行研究。一块长35(h...  相似文献   

7.
《航空制造技术》2020,(5):103-103
选题背景现代航空发动机提高涡轮前进气温度,除了采用单晶高温合金,双层壁冷却技术、气膜冷却等冷却技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技术就是热障涂层。热障涂层可以显著降低涡轮叶片的表面温度,大幅度延长叶片的工作寿命,提高发动机的推力和效率,因此热障涂层与叶片冷却设计技术、单晶高温合金材料技术并列,是先进航空发动机叶片的三大核心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8.
印度国家宇航实验室对冷却燃气涡轮叶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印度国家宇航实验室1982年以来对燃气涡轮发动机冷却涡轮叶片片领域所进行的研究工作,着重介绍了在不同的自由流紊流度,压力梯度,燃烧室出口流场等条件下涡轮叶片表面换热系数分布的分析和实验研究,以及叶片内冷却通道中平均流动和换热系数分布方面所作的研究,还介绍了涡轮叶片的新颖冷却方法和真实冷却叶片三维温度场有限元分析程序。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涡轮叶片对流冷却模型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在叶片固壁内同时考虑叶片径向和垂直于壁面方向(法向)导热的二维对流冷却模型。该模型在弦长方向划分多个元素,忽略元素内弦长方向叶片温度变化,在元素内的径向和法向建立二维导热方程作为叶片固壁温度场的控制方程,其边界条件包括叶表燃气绝热温度、燃气侧对流换热系数和叶片叶根、叶顶热流密度等。给出了该模型二维导热方程和边界条件的差分求解方法。以E~3涡轮高压导叶为例,将模型与CFD计算的叶片外壁面温度分布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给定冷气量下预测的叶片温度分布变化趋势与CFD相近,最大温度误差不超过6.5%,计算时间与CFD相比缩短了95%,能够快速、准确预测涡轮对流冷却叶片的冷气需求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中温,中压条件下,对有气膜冷却的复合式涡轮叶片的表面压力分布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叶片冷气流量比,气膜孔开设位置,燃气与冷气的绝对温度比对表面压力分布的影响。介绍了在中温,中压条件下,各冷却参数对涡轮叶片表面压力分布综合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1.
氧化铝基陶瓷型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航空发动机涡轮前燃气温度的不断提高,现有高温合金材料的承温状况都已接近极限,因此,改善叶片冷却结构、提高叶片冷却效率已成为涡轮叶片设计与制造者当前追求的目标,而其关键技术则在于陶瓷型芯的制造  相似文献   

12.
一类冷却导向叶片的多学科设计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含冲击、孔排及尾缘劈缝气膜、扰流柱复合冷却方式的燃气涡轮导向叶片多学科设计优化的一种方法.介绍了研究对象的结构特点、换热系数计算方法并给出了部分计算公式.建立了一种一类冷却导向叶片的多学科设计优化模型,以某燃气涡轮导向叶片为例,进行了多学科设计优化,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院的学者发表了小型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耐热材料的研究过程和结果报告,他们开发了高温(耐2200℃)陶瓷的涡轮叶片、燃烧室和轴承。叶片材料使用氮化硅和碳化硅,并以一级叶片为无冷却,提高效率2%,对燕尾进行振动疲劳和裂纹扩展的有限元分析。在燃烧室火焰筒的高温耐压试验中,由氮化硅制造的叶片未被破坏,而碳化硅制造的叶片被破坏了。开发的转子轴承的滚珠及座圈由氮化硅陶瓷制造,保持架系用碳制造,减少了冷却润滑燃气涡轮陶瓷零件的研究开发@陈敬之  相似文献   

14.
涡轮工作叶片水流模拟试验是燃气涡轮发动机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某燃气涡轮发动机高性能涡轮工作叶片内流路的水流模拟试验。试验件为10:1放大型透明有机玻璃模型,介质流动状态为三维。本试验研究摸拟了工作叶片反压试验、冷却内流路流量分配试验、流动显示试验。结果表明,叶片内部的流动特性有助于对以后的热故障分析及修改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涡扇、涡轴两种中、小型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研制中,采用了较多的钛合金、高温合金和高强结构材料和粉末盘热等静压、单晶叶片精铸、等温锻造、无余量整体精铸、大型薄壁带铸造油路的名合金铸造、多弧等离子镀、蜂窝激光焊、高温真空钎焊和钛合金的锻造、铸造、表面处理、焊接等新工艺,保证了新机性能,使中小涡轮燃气发动机制造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弹性近似范围内叙述了具有任意结晶取向的单晶平板或楔形片中热应力状态的计算分析方法。根据镍基合金单晶塑性应变的物理本性建立起评价热应力状态危险性的判据。这种方法和判据可用于燃气涡轮空冷单晶叶片热应力的近似分析。叶片外形和内腔的不同部分可用所述简单模型进行评价。提供的外加载荷——离心载荷和扭转载荷(来自燃气喷嘴压力)能模拟零件在工作状态下所经受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高压涡轮冷却叶片叶顶结构气动与传热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虞跨海  杨茜  岳珠峰 《推进技术》2012,33(2):174-178
开展了叶顶结构及间隙变化对高压涡轮冷却叶片气动与传热性能影响的研究,建立了四种不同叶顶结构的涡轮冷却叶片几何与数值分析模型,进行了高精度流热固耦合分析,得到了不同叶顶结构及间隙对涡轮冷却叶片气动与传热性能影响的数值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不带射流孔叶片随着叶顶间隙的增大,总压损失增加;由于近壁面处存在的涡流,凹槽叶顶结构能够减少叶顶燃气泄漏,阻碍叶顶平面高温燃气的流动与热交换;叶顶射流孔冷却效果明显,能够大幅度降低叶顶平面温度。在相同叶顶间隙下,凹槽射流叶片具有最高的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18.
在对某型涡扇发动机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冷却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动换热分析的气热耦合计算模型.采用通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完成了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复杂结构的内外流场和温度场的一体化计算,得到了涡轮叶并流动换热的数值计算结果,对其冷却结构的换热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对气热耦合计算在涡轮冷却叶片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DD6单晶冷却涡轮叶片模拟试样蠕变寿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DD6单晶冷却涡轮叶片模拟试样中气膜孔对蠕变寿命的影响。分别对带气膜孔和不带气膜孔的薄壁圆管试样进行了蠕变测试,带气膜孔试样作为冷却叶片模拟件,不带气膜孔试样与之比较。900%与1000%的蠕变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应力条件下,壁厚为2.0mm试样的蠕变寿命要比壁厚为1.5mm试样的长,带气膜孔试样的蠕变寿命要比不...  相似文献   

20.
<正>缩小燃气涡轮叶片前后缘的加工公差以及获得更为复杂的椭圆形三维气动外形都是改善涡轮叶片和导向器气动性能的手段。为了满足这一需求,AVR航宇公司与发动机制造商开展了紧密合作,研发了一套自适应仿型和抛光系统,能够按照发动机新的设计要求在涡轮叶片和导向器上加工出高精度的椭圆形外形,并获得更为理想的加工公差。目前,该系统已在航空航天和能源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主要用于燃气涡轮转动关键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