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部第三技术交流站《微束等离子焊接经验交流会》于五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在一六一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部内外二十四个单位,四十七名代表。会上,一六一厂介绍了《WLH-10型微束等离子焊机的研制及工艺试验》,参观了现场表演。该机焊接Pd—Ag—Au—Ni合金膜  相似文献   

2.
无汞压力计经验交流会于一九七七年十月十五日至十一月九日在南昌召开。会上由西工大、南航的老师讲解了无汞压力计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电子线路;有关厂、所、校的代表介绍了研制成果和初步使用情况。代表们还参观了现场表演。经过试用表明,三二○厂、三○四所研制的力平衡式压力计,一六一厂研制的电磁力平衡压力计性能比较稳定。六三○所研制的振动筒式压力传感器体积小,重量轻,精度比较高。会议代表们认为,无汞压力计的研制工作  相似文献   

3.
第一节冷挤压对设备的基本要求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任何能产生压力或具有一定能量,有往复运动机构的设备,只要力量足够,就可以用作冷挤压。所以,现有的各种锻压设备,如机械压力机、液压机和各种锤等都可以用来进行冷挤压。但是,从冷挤压的角度出发,对冷挤压设备有一定的要求,在满足这些要求后,可以大大提高模具寿命和提高生产效率。冷挤压工艺对设备主要有以下基本要求: 一、机床应有足够的刚度,而且在床身变形时,变形应与滑块运动的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4.
通常,冷挤压在人们心目中是适合于大批大量生产的一种工艺,但随着冷挤压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应用范围的扩大,以及某些生产部门出现了向多品种小批量转变的趋势,使冷挤压适于小批生产的问题提到日程上来了。本文分析了将冷挤压用于大批大量生产的条件,认为在大批大量生产时,对冷挤压工艺及模具等要求较高和较严。而对于小批生产,有些条件可适当降低。这样,就将冷挤压划分为适于大批大量生产的冷挤压及适于小批生产的冷挤压两类。而后探讨了将冷挤压用于小批生产时可能采取的措施,并选择了四种典型零件按大批生产及小批生产条件进行经济核算,得出在按小批生产条件改造后,冷挤压的经济批量起点可落在100-1000件的范围内,因而认为冷挤压对于100-1000件的小批生产也是适宜的。本文还提出了一种新的经济分析的方法,这一方法特别适合于一般工程技术人员采用。  相似文献   

5.
我部第四次热处理技术工作会议四月二十八日至五月五日在南昌召开,部属八十个单位的一百四十五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有关部、局、省的代表也应邀参加会议。会议收到四十五个单位的学术论文、技术报告和生产管理经验共七十三篇,十六个单位在会上作了发言。会上,五一一厂、二一二厂和一六一厂介绍了他们狠抓热处理质量控制,加强技术管理,大搞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的经验。西工大、北航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冷挤压是少无切削加工的先进工艺,它具有生产率高,材料利用率高,质量好,成本低的优点,在各行业中已广泛应用。但有色金属冷挤压毛坯仍采用锯切、车床切断、光洁冲裁等方法制备,不是生产效率低,就是材料利用率低。在有色金属冷挤压生产中,材料费在零件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故原毛坯制备工艺是不经济的,而传统的剪切法又达不到冷挤压毛坯所要求的精度和光洁度,这就提出了棒料精密剪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国内消息     
我厂一零件尺寸如图1所示,因采购不到合格尺寸的紫铜管,一时成了关键。我们采用了冷挤压的方法将内孔φ1冷挤压至φ1.05~(+0.02)满足了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8.
按照航空航天部科学技术研究院1989【219】号文件精神,航空航天部“机载计算机技术信息交流网成立暨首届通讯员会议”于一九九0年十二月十一日至十二月十四日在西安召开。会议由航空航天部第六三一研究所筹办,部科技院主持召开。关从德同志代表部秘技司,科学技术研究院交流处、计算机处出席了会议,六三一所副所长周天孝、总师吴广茂等同志也出席了会议。与会的网员单位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学院、三0一所、六0七所、六一三所、六一五所、六一八所、六三一所、成都一六一厂、兰州一三五厂  相似文献   

9.
开缝衬套挤压技术在飞机维修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孔的强化技术中,开缝衬套冷挤压新工艺在不改变结构形式、材料和重量的情况下,对飞机结构重要和关键部位的孔,进行强化工艺处理,能产生有利的残余压缩应力,提高疲劳寿命,缩短维修周期。本文从损伤容限概念着手,对冷挤压技术开发的意义和背景进行了阐述;对开缝衬套冷挤压工艺的适用范围、工艺步骤、及其某些技术要求作了较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0.
对GH4169合金中心孔板材试样进行冷挤压强化,测试了挤压前后GH4169中心孔板材试样在663 MPa/20℃条件下的低循环疲劳寿命;分别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残余应力仪、表面轮廓仪分析了疲劳断口、疲劳过程中残余应力场的演化以及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冷挤压强化后孔结构的疲劳寿命提高为原始试样的2.6倍。冷挤压强化对孔壁的强化效果使得冷挤压试样疲劳源萌生于倒角处单源,而原始试样萌生于孔壁多源。经过50000周次疲劳实验,冷挤压强化残余压应力有所松弛,但进口端与出口端的表面残余应力分别保持了55%和75%。冷挤压后孔壁表面粗糙度R_a由0.354μm减小到0.297μm。  相似文献   

11.
航空工业是应用冷挤压工艺较晚且又发展较慢的部门,应用较晚和发展较慢的原因之一就是航空工业的生产批量大都是中、小批生产。随着冷挤压工艺的发展,国内外都在想方设法使冷挤压适用于较小批量的生产。因此冷挤压适用于小批生产也就成了冷挤压工艺发展的方向之一。一、冷挤压用于小批生产的探讨一般情况下,冷挤压是适于大批量生产的  相似文献   

12.
第一节概况冷挤压模具的设计和制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冷挤压的成败,冷挤压模具可分为模具的工作部分(凸、凹模、顶杆等)和紧固部分,后者即为通用模架。冷挤压模具的制造,特别是工作部分的制造,对于模具的使用寿命起很重要的作用。其模具材料的选择、毛坯的锻造、热处理、切削加工都是关键的环节,尤其对于大批生产用的模具,在这些方面都要给以很大注意。对于模具工作部分的设计制造,一个总的原则是要求过渡圆滑,避免突变,使尽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仍广泛使用水银压力计。由于读数不方便、效率低、携带困难,特别是水银蒸汽污染严重,因此,用无汞压力计代替水银压力计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现在国外已研制成多种数字式无汞压力计,并大量生产、使用。普遍采用的有力平衡式压力计、振动式压力计和石英压力计等。精度可达±0.2%~±0.01%,有的还配备专用计算机以扩大功能、简化分析计算程序。从六十年中期起,特别是一九七○年以来,我部二二一厂、三二○厂、一六一厂、一○一  相似文献   

14.
航空工业部第三技术交流站机床液压程控自动化改造经验交流会,于一九八三年十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七日在成都召开。有25个单位5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技术资料15篇,一六一厂高级工程师陈永明的《车床的液压程控自动化改造的模块化设计》、南京航院付教授凌惠杰的《车床自适应单板微处理机控制》、杨文源同志的《铣床微机控制》、西工大研究生尤伟同志的《一位微处理机在车床上的  相似文献   

15.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定义冷挤压是金属压力加工中的一种方法,它利用金属的塑性在压力机滑块作用下使毛坯从模具的凸、凹模的间隙中或凹模口中挤出的办法来加工零件,是无切削和少切削加工方法之一。冷挤压一般是指在该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挤压,对于大多数金属,都是在室温中进行。在再结晶温度左右进行的挤压称为半热挤或温挤,以区别于冷挤和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热挤。还流行着许多冷挤压的名称,如冷冲挤、冷压挤、冷挤锻等,但以“冷挤压”这一名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给出了冷挤压孔疲劳试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了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材料厚为9.5mm的铝合金试件孔冷挤压采用开缝衬套冷挤压和芯棒直接冷挤压两种方法;载荷谱是变幅载荷。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冷挤压孔在疲劳源、裂纹扩展方式等方面与未挤压孔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7.
冷挤压是一种塑性加工工艺。它在不破坏金属的前提下,使金属的形体发生塑性转移,达到少切屑无切屑而使金属成型,可节约大量的金属材料。冷挤压是在压力机上进行,一般每分钟可生产几十个零件,因此生产效率很高。冷挤压件的强度大、刚性好而重量轻,还可获得理想的表面光洁度和尺寸精度。冷挤压的另一特点是可以加工形状复杂的零件。几年来,我厂在以冷挤压代替锻造、拉延及金属切削加工方面有较大的突破,因此也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冷挤压技术的发展,在工业生产中已得普遍的应用和推广。例如,在我国电池行业中少,锌筒采用冷挤压成型。为提高冷挤压模具使用寿命做了大量工作。凹模采用硬质合金后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但凸模的使用寿命却一直很低。与国外先进工业国家凸模寿命相比,差距更大。  相似文献   

19.
金属冷挤压是少无切削的先进工艺方法之一。由于冷挤压是在三向压应力状态下变形,材料经变形后得到强化,同时因为它不象切削加工那样把金属流线切断,而是获得了连续的金属流线,所以冷挤压制得零件的机械性能远超过切削加工的零件。这就有可能在保证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钛合金孔冷挤压后回弹量,提出基于弹塑性理论的幂强化材料孔冷挤压后回弹量计算方法。将TC4钛合金孔冷挤压后回弹量的试验测量结果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同时利用模型分析了挤压量和初孔直径对TC4钛合金孔冷挤压后回弹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