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电喷推进是一种具有高比冲、高效率、快启动、高集成度的微小功率电推进技术,非常适合于微纳卫星轨道转移、位置保持任务和引力波探测器等较大型航天器的高精度姿态控制、无拖曳控制等任务。电喷推进技术概念形成于1960年。国外电喷推进在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微制造、新材料、离子液体、高性能电源等技术大幅进步的推动下,取得了巨大进展,目前已经达到空间应用水平。美国、瑞士、英国研究电喷推进较深入,其中又以美国投入最大、创新最显著、成果最丰富。美国MIT大学提提出并开展了有利于实现高比冲和批产化的iEPS系列电喷推力器芯片研究,近年来主要在开展推力密度和可靠性提升的研究工作。Busek公司主要发展大推力和宽调节电喷推进。密苏里科技大学提出并开展了基于一种含能液体推进剂的、具有化学推进模式和电喷推进模式的化电双模微推进技术研究。密歇根理工大学则提出了基于铁磁流体的流体成型发射体电喷推进技术。本文通过对国外电喷推进发展历程、最新进展的研究,提出了电喷推进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电喷推进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迟惑 《太空探索》2012,(7):40-42
传统上,通信卫星在进入轨道的时候,它的体重里有很大一部分是远地点发动机和姿态、轨道控制系统的燃料。例如著名的美国波音公司702-HP平台,在它基础上制造出来的加拿大AnikF-1卫星,发射重量大约是4710千克左右,而进入静止轨道开始工作时只剩下了3015千克,为从转移轨道进入静止轨道而消耗掉的燃料达1695千克。世界上所有通信卫星运营商都要为这部分燃料的发射支付高额费用。  相似文献   

3.
空间电推进的技术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近日,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制的中国首个卫星用离子电推进系统(LIPS-200)(其束流直径为200mm)地面寿命及可靠性试验累计工作时间达到6000h,开关机3000次,具备确保卫星在轨可靠运行15年的能力。另外,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的霍尔电推进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80m N霍尔推力器的空心阴极长寿命试验突破18000h,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电推进系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将全面迈入工程应用阶段,能够满足我国通信卫星系列平台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4.
射频离子推力器由于高比冲、长寿命、高效率等优点在电推进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进一步缩减推进系统的质量和体积,降低成本,一些新型射频离子推力器相继出现,其中无中和器射频离子推力器备受关注.对传统射频离子推力器的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射频离子推进技术中涉及的关键技术,概述了无中和器射频离子推力器的原理及研...  相似文献   

5.
正自从我国"东方红一号"通信卫星成功发射以来,半个世纪里世界通信卫星事业不断实现转型升级,卫星平台不断实现技术创新,产生了许多新的特点。认真分析研究这些特点,特别是分析研究新型高轨公用卫星平台的创新特点、创新文化,对于改进提升我国新型高轨公用卫星平台具有重大深远意义,是建设航天强国的一项实际行动。本文试对国际新型高轨公用卫星平台当前发展作以概述分析,以期描绘我国通信卫星平台领域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采用基于电推进的空间运输系统(转移级)完成使命,相对于采用化学推进可节省大量的推进剂,能够显著降低航天器的发射重量或者把更多的有效载荷送达探测目标地。调研了国外大功率电推力器的研究情况,针对近地空间的大功率轨道转移航天器任务需求,给出了电推进系统方案设计,并对采用不同性能指标推力器的多种方案进行对比,得到综合最优的方案。最后针对我国电推进技术发展现状,给出了我国大功率电推力器的关键技术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悦 《国际太空》2012,(11):38-40
在通信卫星制造领域,波音卫星系统公司(BSS,以下简称波音公司)是勇于创新,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公司。21世纪初,波音公司便在早期的BSS-702卫星平台的太阳电池翼上率先采用聚光器设计,以期获得更大功率。事实表明,聚光器设计是一项失败的设计,导致卫星太阳电池发电效率很快大幅降低。无独有偶,波音公司的BSS-601卫星平台较早采用了电推进装置用于南北位置保持,其电推进产品为13cm直径氙离子推进器(XIPS)。而统计发现,在2000年以来全球通信卫星发生的电推进  相似文献   

8.
空间核电推进技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核电推进系统具有高比冲、大功率、大推力和长寿命等特点,广泛适用于未来大型空间探测任务.在调研国外核电推进技术发展和空间应用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大型深空探测任务介绍基于核裂变反应堆的核电推进系统国外发展现状,总结核电推进系统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内容和已经取得的成果,梳理关键技术,并归纳了核电推进技术的发展趋势,最后对中国发展核电推进技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5 kW环型离子推力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未来深空探测任务对高功率电推力器的需求,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开展了5 k W环型离子推力器的研制。环型离子推力器放电室设计与传统离子推力器有很大不同,面临着放电不稳定、不均匀、放电损耗过大等潜在的技术风险。在原理样机完成设计、制造工作后,开展了试验研究工作,通过性能摸底试验对推力器电气参数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找到最佳的工作点,通过等离子体诊断试验对放电室内等离子体密度和电子温度分布情况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环型放电室在很宽的放电电流范围内都有很高的稳定性,在单阴极偏置的情况下推力器束流仍然具有较好的均匀性,初步验证了环型离子推力器概念的可行性,为下一步优化设计打下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近地小行星的探测已列入实施计划,后续的深空探测活动也在规划中。研究基于国外深空探测技术对离子推力器的技术需求以及应用情况,针对我国小行星探测离子推进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着重阐述了满足我国首颗近地小行星探测使命的离子推力器研究,以现有成熟离子推力器为基础,对其进行性能提升研究。性能改进后的离子推力器,能够实现40和60mN两种工作模式,通过组合应用,可实现40、60、80、100和120mN共5种推力模式,以满足小行星探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附加场磁等离子体推力器阴阳极供气量对推力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试验方法测量了稳态AF MPDT的束流参数以及放电电压、放电电流、附加磁感应强度等工况参数,测量计算了推力、效率等性能参数。通过改变阴阳极供气比例,分析研究了初始气体分布对推力器性能及物理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阴极供气比重增大时,推力器推力及效率相应增大,但增大到一定比例,推力器出现工作不稳定导致性能下降,说明阴阳极存在最佳的供气比例,表明供气比例对推力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大功率电推进电源处理单元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推进作为一种先进的推进技术,其发射质量轻、比冲高,可以降低发射成本。高压电源是电源处理单元(PPU)的主要功率来源,是大功率、高效PPU设计的重点。新型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将对未来地球同步轨道(GEO)通信卫星和深空探测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5kW等级PPU为研究对象,主要介绍大功率电推进技术的现状与发展,从电力电子的拓扑、器件和控制方法3个角度分析了大功率、高效PPU技术发展的特点与前景,为中国研制大功率PPU高压电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信卫星是空间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并在应用中效益最显著的成果之一。本文就通信卫星的历史、现状作了一些回顾和阐述;对我国通信卫星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卫星通信产业是航天产业中商业化程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对航天技术和航天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卫星通信产业严重依赖美国,虽从业企业数量众多,但难以形成合力。导致其通信卫星系统发展较为缓慢,通信卫星发展水平与我国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5.
2004年7月18日,加拿大阿尼克—F2(Anik—F2)通信卫星从库鲁航天中心由阿里安一5G(hriane—5G)火箭发射升空。卫星发射28min后顺利进入近地点580km、远地点35810km的预定轨道。Anik—F2卫星是迄今为止人类制造和发射的最大的通信卫星,也是为加拿大通信卫星(Telesat)公司发射成功的第15颗卫星。  相似文献   

16.
刘悦 《国际太空》2015,(3):9-10
<正>2015年3月3日,美国太空探索公司(Space X)的猎鹰-9(Falcon-9)火箭携带美国波音公司(Boeing)研制的两颗全电推进卫星(A l l-e l e c t r i c p r o p u l s i o n satellite)—亚洲广播卫星-3A(ABS-3A)卫星和"欧洲通信卫星115西B"(Eutelsat 115 West B)卫星升空。全电推进卫星的概念由波音公司于2012年最早提出,波音公司的BSS-702SP全电推进平台一经推出即获得了4颗卫星订单,采用波音公司的专利技术以一箭双星的方式发射,从而引领了全球全电推进卫星的发展浪潮。此次发射的亚洲广播卫星-3A卫星和"欧洲通信卫星115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霍尔推力器磁路设计主要依靠经验进行人工调节的现状,本文建立了高效率高质量的磁路优化设计方法,解决逐次调节单个磁路尺寸效率低,无法满足日益精细化磁场需求的问题.通过调研经过飞行验证的推力器,明确磁场参数描述方式及范围,提炼出了霍尔推力器设计的磁场准则;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有限元方法的尺寸优化,将磁场要求嵌入磁路优化的约束中;在多约束算法的自动寻优下完成磁路设计.选取具有双磁屏的典型磁路结构形式作为初始磁路,以1.35 kW级推力器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磁路质量减轻34.9%,励磁功率减小5.6%,磁倾角从最大超过20°减小到6°以内,对称性得以改善,最大磁场强度增加8.3%,磁场梯度提高6.4%.本文提出的基于尺寸优化的磁路设计方法适用于各功率级霍尔推力器,允许磁场需求参数在较宽范围内变化并支持同时调节数十个关键尺寸,优化磁路较好地满足了磁场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18.
小行星探测电推进系统方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行星探测以及资源开发与利用对国家抢占深空探测主动权和制高点有着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电推进具有高比冲、长寿命和高度自主巡航等特点,小行星探测器采用电推进执行巡航阶段轨道机动任务,将大幅减少推进剂重量和提高载重比。调研了国外小行星探测的电推进系统方案,针对我国小行星探测对电推进系统的任务需求及现有电推力器的技术基础,提出了5种电推进系统方案,并进行多维度对比,对最优方案进行了设计和关键技术梳理。  相似文献   

19.
电推进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微推力测量技术和比冲测量技术的研究进程。为了评估已研制出的微型镓场发射电推力器的性能,进行了推力和比冲测量。研制了一种用于场发射电推力器的微推力测量平台;进行了LabVIEW开发;对测量平台进行了标定与分析,并通过试验比较了推力实测值与理论值,实测值范围为3~28μN。另外,利用飞行时间法,测得推力器在不同发射电流下的比冲数据,比冲范围为5917~8875s。  相似文献   

20.
深空探测推进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推进技术是制约深空探测能力的重要因素,由于深空探测航天器自身特点和任务需求的多样性,对推进系统类型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需要在推力、比冲、功率、重量等关键指标选择方面进行综合衡量。对当前和未来适用于深空探测任务需求的几种典型空间推进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阐述,包括混合模式推进技术、太阳能电推进技术、空间核电推进技术、帆类推进技术等,介绍了这些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并对后续应用进行了展望,为我国深空探测推进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