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陶晶 《飞碟探索》2011,(4):34-36
古代的太空人:这个术语有它特殊的含义,掺杂着“失落的古代文明”、“外星人造访早期的地球文明”、还有“高智能的冒险”等。年少时读过科幻小说的人,都不会忘记那些精彩的短篇小说,小说的最后都是以在太空旅行者们或自行降落、或因飞行器失事而最终登陆地球而告终的。因此,当埃利希·冯·丹尼肯的作品《众神的战车》问世时,  相似文献   

2.
生命能被传送吗?当然能。比如说,把一只狗装到车箱里,运送到异地。但我想说的不是这个。人也一样,比如人乘飞机由中国到美国只需十多个小时。我说的也不是这个。那么是指,像科幻小说中所描写的,通  相似文献   

3.
返航中的A340     
多数宇航科幻小说将人类征服空间的浪漫过程展现在读者眼前,而另一类科幻作家则争辩说,在人类通往太空的道路上,根本没有浪漫可言,因为你所做的每一桩事情都可能严重地威胁着整个航程的安全。《返航途中的A340》就是后一种观点的突出体现。一个宇宙航行者因为无法忍受孤独和寂寞,他擅自打开飞船的货舱,擅自开动了其中的货物,于是,整个飞船的灾难由此产生。 江渐离,1972年出生于江苏无锡。长期旅居北京进行科幻文学创作,与星河、杨平、严蓬四人被戏称为中国先锋科幻小说的“京城四少”。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长篇科幻小说《星空的诱惑》等。  相似文献   

4.
梁晓鹏 《飞碟探索》2011,(12):24-25
科幻小说的作者和读者对相对论仿佛憎恨至深。大部分讨论星际旅行的科幻小说都想当然地认为一定会找到快于光速的方法,没有这种方法,星际旅行会慢得让人无法忍受。  相似文献   

5.
钢子 《飞碟探索》2008,(3):24-26
行星地球化是设想人为地改变宇宙中其他天体表面的环境,使其气候、温度、生态类似地球环境的行星工程。这个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的情节,如今已经推进到了现实研究。  相似文献   

6.
郭季 《国际太空》2007,(8):27-27
应中国宇航出版社和中关村图书大厦邀请,关籍华裔航天员焦立中博士于2007年6月28日在中关村图书大厦举办了载人航天科普讲座和著名宇宙探险科幻小说《星际迷航》的签名售书活动,并且回答了《国际太空》杂志记者等人提出的有关载人航天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最数字     
《飞碟探索》2011,(7):63-63
这听起来或许有点像是科幻小说中的天方夜谭,但是却是事实。科学家们发现平均每个人的体内基因组都出现了大约60处各种突变。而尽管你可能不见得能就此变得和金刚狼那样威武,但这样的变异将产生的后果依旧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8.
火星生命体并未被确认日]天宫清武国蕊译很久以前的火星被大气层包围着,有水存在,这就为生命体的存在提供了很大可能。19世纪60年代意大利科学家赛克把火星上发现的带状物命名为“运河”。以后,艾鲁斯在1898年的科幻小说《宇宙战争》中又描述了火星人对地球的...  相似文献   

9.
心电感应、借助触摸分享对方的意识,记忆和知识……这听上去不错,但目前似乎只存在于科幻小说里。不过,美国的一些科学家声称掌握了这种能力——他们研发出了世界首个人与人沟通的大脑界面,发现了心智操控的秘密。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航天员"? "航天员"这个词今天是一个家喻户晓、众所周知的术语,它是从英语Astronaut或俄语Cosmonaut翻译过来的,有时又译成宇航员.按照美国航宇局的定义,所谓航天员是指"经过专门的选拔和训练、作为载人航天器上的一名成员、在载人航天器上负责指挥、驾驶或工作的人."早在1929年这个名词就在一本英文的科幻小说中出现过,不过当时知道的人并不多.1958年美国航宇局成立,并开始执行它的第一个载人航天计划,航宇局将参与载人航天飞行的人正式命名为航天员,从这时起西方世界才知道"航天员"这个词.与此同时,苏联也开始使用这个术语.不过"航天员"这个词并非美国航宇局的首选,当时有人还建议使用"墨丘利"(Mercury,罗马众神的信使),但大多数人还是赞同用"航天员".  相似文献   

11.
它从圆柱形、碟形、哑铃形,变幻成重叠的圆形;它从白色过渡到彩色,甚至出现古铜钱的花纹……它究竟是什么?在11月寒冷而神秘的早晨,他一个人寻找着这个答案。 其实,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身后是整个人类对大自然孜孜不倦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钱学森,一个在中国科技创新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名字。半个世纪前。这个名字代表着挺直中国人国防脊梁的拳拳爱国情;近年来。这个名字又宣示了中国空间技术探索的新开始。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生存已经有了久远的历史.在沧海桑田的巨大变迁中,人类经历了磨难,懂得了适者生存的道理.一次次大规模的迁徙活动,使得地球这个小小星球到处充满了勃勃生机.人类的过去曾经像一部科幻小说,人类的未来也必定会像一部科幻小说.然而今天是人类幻想的东西,明天依然会是幻想吗?在人类寻找新的生存空间、谋求新的科学进步的今天,幻想和现实只有一步之遥.  相似文献   

14.
暮色哈勃     
《飞碟探索》2005,(5):22-25
哈勃空间望远镜将于21世纪之初完成其历史使命,而人类驶向辽阔太空的航程则还刚刚起步。“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如今,人类的目光已经指向银河深处。建立空间站,慢游太阳系,已不再只是少数先驱者头脑中的理想或者科幻小说里的奇景。也许到不远的将来,回首今天,人们会普遍意识到,哈勃空间望远镜自身的业绩和它成功的太空维修,正是人类拓展空间疆域历程中坚实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15.
颜士州 《飞碟探索》2011,(11):53-53
科幻小说中经常出现多度空间转换的情节,在现实的世界里,人们也经常怀疑多度空间是否真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1999话预言     
凡尔纳在其《从地球到月球》一书中所描述的月球炮弹就是对百年后的阿波罗登月所做的预言。书中所说的月球炮弹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发射,载3人,航速10000米/秒,航时97小时,都同阿波罗登月惊人地相似。有人认为作为科幻小说难免会出现巧合,所以我...  相似文献   

17.
正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品方:科幻世界出版年:2015-4这是一部奇特而富有妙趣的科普书。本书从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的科幻小说《三体》切入,生动展现了宇宙的生死、世界的实在性和不确定性,乃至人的自由意志;同时系统分析了智子、水滴、二向箔、思想钢印等《三体》中诸多超级神器在未来出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钱峰 《飞碟探索》2002,(5):18-19
以爱德加·莱斯·布罗夫的科幻小说《人猿泰山》为标志,一批现代科幻小说陆续问世。被科幻小说激起对科学无限向往的人们,或许有朝一日能透过显微镜观测到诗人、哲学家笔下的理想境界,发现一个意义远在欧洲文艺复兴时代航海家的新大陆探寻之上的崭新世界。或许我们已经开始了新的探寻之旅,这次旅行能彻底改变我们对我们自身及整个宇宙的认识;或许我们最终会找到证据,证明火星上存在生命或曾经存在过生命。面对一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NASA的官员丹·戈尔丁惊呼:“宇宙的大门已向我们洞开,我们正处在一个生机勃勃的时代。”正如天文…  相似文献   

19.
《飞碟探索》2008,(10):5-5
3名航天员组成飞行乘组升空。在此之间,“神舟”计划的两次载人飞行分别是1人和2人,而这些是3名航天员飞上太空。这个数字变化说明,“神舟7”号在内部空间和舒适程度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官方网站上,自称是“美国航空航天局专业人士”的网民宣称:“以我从专业角度解读,中国新飞船已能实现航天员在舱中自由活动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于涛 《飞碟探索》2014,(3):42-43
“病毒”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不友好,从普通感冒到恶性肿瘤,在人类的多种疾病中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流感病毒在历史上累计导致数以亿计的人死亡;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目前正侵蚀着超过5亿人的肝脏;上千万人的免疫系统受到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攻击;轮状病毒每年导致几十万婴幼儿死亡。除此之外,人乳头瘤病毒(HPV)、日本脑炎病毒、汉坦病毒、狂犬病病毒也在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