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为在设计复合材料机械连接时有据可循,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复合材料机械连接层合板进行分析,给出正交异性带孔板相对边距H/d以及相对宽度d/B对孔边应力集中的影响,结果表明:H/d及d/B对孔边应力集中因子的影响较大;随H/d的增加,最大环向应力集中因子Kmaxσθ减小,而径向最大应力与挤压应力比Krd变化不大;当复合材料板的宽度减小时,环向最大应力与挤压应力比Kσd增大,而Krd几乎不会随d/B的改变而改变,但径向应力的分布会因孔外形的变化而产生明显的差异。为复合材料机械连接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4.
5.
6.
7.
含双孔各向异性板的热应力集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各向异性体平面热传导、热弹性理论中的复势方法,以保角映射和Faber级数为工具,导出了含双椭圆孔各向异性板热传导、热弹性的第一、二类边值问题的级数解,详细探讨了物理参数、几何参数对热应力集中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
9.
为研究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开孔以及充填孔对层合板压缩性能的影响,本文对填充孔、无孔和开孔的复合材料层合板进行了压缩实验。此外,采用两种不同材料和铺层建立了六种结构对应的三维有限元模型(FEM)用于损伤演化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开孔试件的压缩强度比无孔试件分别降低了40.48%和31.34%;两种充填孔试件的压缩强度比开孔试件分别高54.55%和36.95%,仅略低于无孔试件。有限元计算得到的压缩强度与试验结果的误差仅为8.03%。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间隙配合均会降低充填孔结构的压缩强度;而对FH-2试件来说,当干涉量大于90μm时,同样也会降低充填孔结构的压缩强度。 相似文献
10.
11.
复合材料开口缝合补强结构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复合材料开口缝合补强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了不同缝合参数(针距、行距、边距、单重和双重缝合)补强的含孔复合材料层板的破坏强度,研究了孔边应力集中和缝合补强对强度、破坏应变等力学性能参数的影响,分析讨论了孔边及邻近区域应变集中及应变分布的规律,结合破坏断面分析,探讨了不同缝合参数对应变集中及破坏机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孔口缝合补强后,层板破坏强度和孔边局部刚度均有增大趋势,孔边产生了"缺口强化"现象;与未缝合情况相比,孔边应变衰减范围基本相同,而应变衰减程度不同;缝合设计参数(针距、行距、边距等)不同,孔边拉、压应变的转换点的位置也不同;不同的针距、行距以及边距对孔边应变集中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在材料承载应力不可能超过其自身强度的原则上,假设复合材料遵循弹性-塑性等效就位力学行为,提出了一种基于线弹性有限元分析的含中心孔层压板渐进失效和强度预测的仿真方法;在仿真中对单元材料属性进行随机赋值以模拟真实材料状态,采用Hashin准则对材料失效进行判定并对失效材料按照其失效模式进行弹性常数退化;通过试验测试了5种不同铺层的玻璃/环氧复合材料带孔层压板的强度,在不单独考虑分层的条件下,含孔层压板的预测强度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与传统有限元预测方法相比,本方法不需要人为地确定失效材料的退化因子。 相似文献
14.
利用有限元法,以Tsai-Wu失效准则为损伤判据,以Hashin分类准则为损伤类型判据,结合特定的几种刚度削减方法,建立了复合材料层压板损伤仿真模型,并利用其对螺栓连接中应用的复合材料层压板在压缩载荷作用下的破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最终得到该层压板的极限承载能力。通过对比刚度完全退化法、刚度部分退化法和刚度细化退化法分析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差异,表明部分退化法和细化退化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有限元软件MSC.Patran/Nastran,建立了复合材料层合板阶梯式挖补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分析得到的屈曲特征值,拟合得到了不同筋距、加筋数、挖补阶数和胶层厚度对复合材料层合板阶梯式挖补修理结构屈曲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6.
17.
缝合复合材料可用性——含孔层合板的疲劳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含孔缝合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疲劳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缝合及其方向对复合材料孔板拉伸疲劳损伤扩展规律的影响。通过有限元法分析了有、无缝合复合材料含孔板的应力分布状态,对缝合复合材料孔板的拉伸疲劳损伤及其扩展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缝合改变了复合材料含孔板的拉伸疲劳损伤起始与扩展的机理,缝合方向对含孔层合板的拉伸疲劳损伤的发生与扩展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层间剪切应力对45°缝合孔板内的损伤发生与扩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45°缝合孔板可能会出现孔边损伤以外的其他主要损伤区。 相似文献
18.
在飞机和船体结构设计中,由于管路穿行、电缆布置等总体布局要求,在机翼梁的腹板上的指定位置开有多个孔,引发多个孔应力互相干扰。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别对圆孔间距、圆孔数和方形孔圆角半径对含孔带板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与特定情况的试验值进行了对比,两者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在孔数一定时,对于不同的孔间距,存在不同的最佳值,使应力集中系数得到最有利的缓和,且板宽对该最佳值的影响不大;对于方形孔, 当圆角半径为1/14方形孔边长时,对缓和应力集中系数最有利。文中并给出了特定情况下最有利于降低应力集中系数的孔的个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