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航天器产品竞争优势分析
产品竞争优势及来源
公司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产品价格、质量和功能的竞争(即"公司生存三要素"),借助"公司生存三要素"模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任何行业中的公司都力求采用与其他竞争对手不同的价格、质量和功能组合,以使自己的产品与众不同.某些公司会选择生产质量和功能都很一般的低价产品,也有一些公司会选择生产高价格、高质量和功能完备的产品. 相似文献
2.
空间材料出气筛选装置的研制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叙述了总质量损失(TML)、收集到的可凝挥发物(CVCM)和水蒸汽回吸量(WVR),它们是空间材料出气的三项密不可分的指标,提供了材料在空间热真空环境中的耐受性和对航天器敏感表面形成污染的基本信息。ASTM(美国材料试验协会)E595-90标准适合批量测试,数据可靠,测试速度快,成本低,是空间材料出气筛选的唯一标准,为世界各国所公认。我们制定了相应的部标准QJ1558-88,并研制了与之相应的Micro-VCM 测试装置,全面达到了ASTME595-90标准的要求,其中控温精度、天平灵敏度和交叉污染控制方面优于上述标准。 相似文献
3.
4.
《太空探索》2003,(7):24-25
5月25日零时34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 随着“北斗一号”卫星的发射升空,长征运载火箭至今已进行了第70次发射,发射成功率达到了90%,充分展示了中国长征运载火箭的高可靠性。中国航天专家25日在此间指出,根据国际航天界通行的计算标准,长征运载火箭的总体技术性能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这位专家介绍说,按照国际通行的计算标准,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在90%以上,可以认为进入了国际一流水平。“北斗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使长征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率从第69次发射时的89.8%提高到了90%。它标志着中国长征运载火箭巳经跻身于国际一流运载火箭的行列。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的“德尔它”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约为94%,欧空局的“阿里安”火箭发射成功率约为93%,俄罗斯的“质子号”火箭发射成功率约为90%。 相似文献
5.
应用Lagrange转移时间方程研究空间交会中的Lambert问题,包括经典Lambert问题(飞行弧段不足一圈的椭圆型轨道转移)与多圈Lambert问题(飞行圈数超过一圈的轨道转移),阐述转移轨道的几何特性与转移轨道类型,分析转移时间与转移轨道参数及变轨速度增量之间的关系。对航天器交会中常用的圆轨道之间的双冲量转移,给定转移角与转移时间,阐述最小变轨速度增量所对应的转移圈数与轨道参数的求解方法,提出满足最小变轨速度增量要求的轨道转移的图解法。对给定的初始分离角与交会时间,按最小变轨速度增量要求,确定航天器交会的初始漂移时间、双冲量轨道转移时间与终端停泊时间。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碳甲烷化(Sabatier反应)是载人航天再生式环控生保系统中空气质量管理的关键技术,也是焦炉气甲烷化和煤制天然气甲烷化流程中最后一级反应器主要进行的化学反应.化工行业中的二氧化碳甲烷化,尤其是针对高纯度二氧化碳的甲烷化技术,与载人航天用Sabatier技术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通过对Sabatier技术工艺、催化剂和关键设计的总结,对比分析应用于两个不同领域的二氧化碳甲烷化技术在工艺流程、催化剂和反应器方面的差异,借鉴工业二氧化碳甲烷化技术经验,提出载人航天用Sabatier技术可能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7.
“开发天疆”已成为美、苏、日、欧空局的科学家们最热门的话题,这些国家和地区先后制定了各自的空间开发计划,规模相当庞大,技术也非常复杂、多样,对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进一步提高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水平,人工智能技术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使一系列的复杂操作、管理和应用实现高可靠性,产生惊人的经济效益。由NASA制定的,有日本、欧空局等参加的空间站计划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空间开发机构、大 相似文献
8.
针对航天器常压热试验技术在中国返回式卫星研制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常压热试验隔间的设计、常压热试验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然后就试验结果以及试验过程中涉及到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通过分析可得,常压热试验达到了对卫星进行可靠性考核的试验目的,对航天器研制的流程再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载人航天活动早期,由于技术复杂,航天器之间在进行空间交会对接过程中经常发生故障与事故,其主要原因是交会对接技术不成熟,例如,自动交会对接测量失灵、对接机构故障等在1960—2008年底苏联/俄罗斯载人航天飞行中,一共发射了104艘“联盟”系列飞船和86艘“进步”系列飞船,其中空间交会对接故障15次,发生交会对接故障的概率约为8%,最大的1次空间交会对接事故是1997年6月进步M-34与和平号空间站相撞。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控制系统是一种典型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应用CPS技术将是提高航天器控制系统设计正确性和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探讨CPS系统特征和CPS技术研究的进展以及分析航天器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在航天器控制系统中应用CPS技术的可行性,提出了基于CPS技术的系统设计的新思路和技术途径,并研究了在航天器控制系统中应用CPS技术需解决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空间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是非常有前景的未来空间能源供应系统,在费用和性能上已经显示出了很大的优势,国际上对于它的研究已经超过40年。文章从热机循环方案、各主要部件的研究等方面介绍了空间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技术发展,并且与其它电源系统进行了技术比较,显示出这种供电方式的较大优势。根据国外研究经验,提出了发展中国空间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中提出了一种航天器部件在任意威胁攻击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和重叠面积的计算方法及部件间遮挡关系的确定方法。采用“几何拼接法”或借助有限元软件来建立航天器及其部件模型。将航天器各个部件向投影坐标系进行投影获得部件投影边界图形。利用垂直扫描线对各个部件的投影多边形进行扫描并进行求交运算 ,形成多个分散的四边形 ,在每个四边形内产生射击线 ,累加求出航天器易损性评估中所需的部件投影面积、重叠面积及遮挡关系。算例对三个正方体形状的部件进行了几何描述 ,当扫描线步长取 2cm时 ,投影面积及重叠面积计算值与理论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 5 0 6% ;当扫描线步长取 0 5cm时 ,最大相对误差为 1 2 5 %。结果表明算法通用性强 ,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3.
14.
15.
Siwoo Kim Byeong-Un Jo Eun-Jung Choi Sungki Cho Jaemyung Ahn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includes Cospar's Information Bulletin, Space Research Today)》2021,67(6):1844-1858
This paper proposes a procedure for managing the risk of reentering space objects and risk assessment methodologies used for the process. The proposed procedure comprises three phases encompassing the whole reentry stages of space objects. Mathematical models for assessing the impact risk of the reentering space objects by utilizing the information available during different risk management phases and the recommended risk analysis results for public communication are presented. The concept of the conditional casualty expectation is proposed as the metric representing the reentry risk and the method to compute its profile is introduced. A case study on the risk management procedure with the dataset on an actual reentry event is conduct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icacy of the proposed procedure. 相似文献
16.
17.
空间站组合体惯性系内角动量管理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惯性系内重力梯度力矩与气动力矩的常值部分积累引起控制力矩陀螺饱和的问题,在惯性系内建立空间站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线性化,利用滤波变量将系统状态方程扩维,采用LQR方法设计系统反馈控制增益矩阵,实现空间站在惯性系内的角动量管理控制.惯性系内重力梯度力矩、气动力矩由轨道角速度整数倍的频率成份构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抑制不同频率成份的滤波变量,用于抑制不同频率成份干扰力矩对空间站姿态或控制力矩陀螺角动量的干扰,从而使空间站长期在惯性系内飞行而不需要进行角动量的卸载.仿真验证了控制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19.
20.
正2017年8月29日,第三届空间光学遥感与应用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宇航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等单位主办,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承办。论坛的主题为地球同步轨道高分辨率成像技术,来自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相关高校的100余位专家和领导参加了本次论坛。10位专家围绕地球同步轨道对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