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亚太地区计算力学会议(Asian Pacific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于1991年12月11~13日在香港维多利亚酒店举行。会议的国际学术委员会由清华大学杜庆华教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胡海昌教授、大连工学院钱令希教授、唐立民教授、钟万勰教授以及美国、日本、加拿大、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意大利、朝鲜等22位教授组成。会议由香港大学土本工程系计算力学  相似文献   

2.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筹备,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和南京航空学院联合主办的1990年“工程中的振动问题”国际学术会议,于1990年6月18—24日在武汉—重庆顺利举行。与会代表150余名,其中外国代表23人(含家属2人),来自欧、亚、北美和大洋洲的九个国家和地区。会议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顾问、清华大学教授、南京航空学院名誉教授杜庆华先生任主席,中国科协、航空航天工业部和国家自然科基金会的有关负责同去亲临会议指导。 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18—19日假华中理工大学学术交流中心,进行了会议开幕式、大会学术报告和部分分组报告。19日晚全体代表登上武汉—重庆游轮“隆中”号,溯长江而上,  相似文献   

3.
范绪箕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力学家,已在我国科学、教育领域内辛勤耕耘了40余年,对我国的航空教育、科学事业和力学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现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不久前辞去了该校校长的职务,现为该校顾问,并任上海市力学学会理事长等职。  相似文献   

4.
张涵信是我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任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副总工程师、研究员,空气动力学博士导师,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会理事,《空气动力学学报》副主编,“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气动规划组”组长。为了加强横向联系,推进学术交流和我院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经航空工业部批准,我院聘请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师顾诵芬为名誉教授,授予名誉教授证书仪式于1986年11月18日在我院荟萃楼举行。 顾诵芬教授1951年7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历任中国航空研究院飞机设计所副总设计师、副所长、所长兼总设计师,沈阳飞机制造公司总设计师。1986年起任航  相似文献   

6.
我院聘请北京大学力学系黄琳教授为名誉教授,聘任仪式于6月20日下午在院荟萃楼举行。黄琳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控制专家,现为北京大学力学系一般力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教授.长期以来,黄琳教授从事控制理论、稳定性理论及应用数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在国内外许多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  相似文献   

7.
经航空工业部批准,我院授予我国著名力学家胡海昌研究员名誉教授的称号,授予仪式于3月29日上午在本院举行。 我院数十名师生出席了仪式。余承业院长首先致词,他高度评价了胡海昌教授在力学研究,教学,以及科技组织领导工作中所取得的一系列卓越成就和丰富的经验,并对胡教授的应聘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他今后能定期来院讲学、授课、指导研究生和科研工作,对我院的各项工作多多给予支持和帮助。余院长当场向胡教授授予名誉证书,并为他  相似文献   

8.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筹)成立于1985年8月,决定我院为该学会的挂靠单位。1986年3月27日至29日,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筹备组第二次扩大会议在我院召开,出席会议的除筹备组成员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共23个单位40余人。著名力学家、筹备组组长胡海昌教授主持了会议。我院党委书记吴明、院长余承业参加了会议的开幕式和闭幕式。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力学大会-2015将于2015年8月15~18日在上海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主办与承办。中国力学大会是我国力学界每两年一次的综合性学术盛会,是广大力学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大会批准由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组织"航天飞  相似文献   

10.
《强度与环境》2013,(5):9-9
中国力学学会第73次青年学术沙龙活动于2013年7月24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承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以及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20多家单位80多位中青年学者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青年沙龙开幕式由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王梦魁主持,中国力学学会副秘书长周济福研究员作了讲话,他首先向本次沙龙的承办方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表示感谢,然后简单介绍了中国力学学会青年学术沙龙活动开展情况,指出沙龙主要是为青年学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和联络感情的平台,是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十年来受到了广大青年学者的欢迎和支持。  相似文献   

11.
国际振动模态分析会议(IMAC)自1982年召开第一届以来,至今已举行了整整十届。第十届IMAC于1992年2月3—7日在美国加州圣迭戈市召开。来自23个国家的57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我国出席会议的代表有9名,我院张令弥教授作为会议指导委员会成员和两篇论文的作者出席了会议的全过程。 在本届会议上交流、并收入论文集的论文达327篇,数量为历届会议之首。原应在第九届IMAC(原订于1991年4月在意大利弗洛伦萨举行,后因当时海湾战事而取消)宣读的部分论文也在本届会议上作了交流。 大会开幕式由IMAC主任兼大会指导委员会秘书Dominick DeMichle先生主持,会议主办单位、美国试验力学学会(SEM)理事长William Fourney教授致欢迎辞。大会  相似文献   

12.
航天部第八情报网热强度环境专业技术交流会于1983年9月15日至20日在苏州召开,24个单位的6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敏华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叶天麒副教授,北京航空学院固体力学中心蒋寅元副教授、  相似文献   

1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37(5):F0007-F0007
陈达,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37年7月22日出生于江苏省通州市,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历任总装备部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所科技委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担任中国核学会理事,中国核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核测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陕西省核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咨询评议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4.
9月20日下午,我院在13号楼报告厅举行了隆重的授聘仪式。朱剑英院长代表我院授予航空航天部副部长、航空航天部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何文治同志名誉教授的称号。 何副部长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学院。30多年来,曾主持过多种型号飞机、直升  相似文献   

15.
1984年10月15日至16日,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组织召开了《DQY-6000电动气流相声器》鉴定会。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航天部有关单位等22个单位从事声学和振动研究工作的教授、专家共4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该产品由航天工业部七○二所研制。主要技术指标: 最大声功率:6000声瓦  相似文献   

16.
《数学辞海》第二卷编委扩大会议于1991年12月5日至9日在我院召开。开幕式于12月6日上午举行,大会由我院八系朱梧槚教授和佟文迁教授主持。第二卷《数学辞海》主编刘绍学教授,我院院长朱剑英教授,江苏省数学会理事长郑维行教授以及老一辈数学家  相似文献   

17.
题词     
航空工业部部长英文祥同志题词航空工业部教育司司长姜学锦同志题词原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原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航空学院副院长邓永清同志题词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研究教授、我院名誉教授林同骥的贺信与题词南京航空学院学报编委会: 接来信,欣悉今年10月是贵刊创刊三十周年纪念,谨附上祝词。专此祝贵刊取得更大成绩。林同骥1 9 86年6月15日气岭;题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沟通航空系统高校学报工作的情况,交流经验,切磋学术,以便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我院三所院校的学报编辑部(室)发起的“航空系统高校学报编辑出版座谈会”于1990年10月29日—11月1日在我院召开,来自昌航、沈航、郑航、北航、西工大和我院六所院校学报编辑部(室)的15位同志参加了会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沈士团教授发来了贺信。我院副院长郭荣伟教授到会看望了代表,学报编委会副主任朱  相似文献   

19.
1990年12月,在北京由国家教委、国家科委联合召开了全国高等院校科研工作会议,我院主管科学研究的副院长郭荣伟教授出席了会议。在会上,我院有如下集体和个人受到大会的表彰: 全国高校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共67个) 无人机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1984年,有八个国家的96位学者和专家来我院参观防问,进行讲学和学术交流活动。其中包括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航天工程系吴镇远教授、英国布列斯托大学高级研究员赛顿博士和美国南加州大学航天工程系副教授何志明博士。由于上述三位学者的学识和对我国四化建设的热情友好态度,经航空工业部批准和备案,我院聘请吴镇远教授、赛顿博士为名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