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卫星姿态的几何确定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卫星模拟遥测数据确定的卫星姿态是卫星发射中的重要参数。从几何姿态确定原理入手,研究如何利用遥测信息确定自旋卫星的姿态,列写了卫星周期、自旋角速度、两面角及太阳角的计算公式,分九种情况列写了卫星姿态的计算方法及公式,并对文中方法在海上测控任务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基于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已经发射入轨的几十颗小卫星的研制统计数据,研究发现了小卫星正样研制阶段可靠性问题的分布规律。提出的双对数正态叠加分布模型很好地描述了该分布规律,分别针对首发星和装备星给出了分布经验公式。在分布规律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累计加电时间的小卫星出厂前可靠性问题筛选率评估方法,并根据筛选率评估结果分别对首发星和装备星的出厂累计加电时间确定依据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圆轨道卫星偏心率的一阶偏导数在入轨点不存在,因此,给我们沿用以往的线性偏导数制导理论造成了困难。经过研究简捷地找到了圆轨道卫星偏心率偏差的毕达哥拉斯公式,解决了发射圆轨道卫星制导问题,并给出了通过调整发动机关机时间和末级飞行程序来达到设计时需要的圆轨道的标准指标公式。  相似文献   

4.
<正>阿里安航天公司2014年10月8日举行电话会议,介绍了俄制联盟号火箭8月22日发射欧洲两颗"伽利略"导航卫星失败事故的调查结论。会议上,公司首席执行官伊斯雷尔称,该公司今后在库鲁发射联盟号火箭时,将等到星箭分离1小时后再宣布发射成功,以便有足够的时间来核对来自各卫星跟踪站的数据,从而确定卫星的具体位置。在8月份那次发射中,阿里安公司和相关机构官员在认为成功后花了很长时间发表庆祝讲话,直到美国空军空间物体跟踪网披露两星的近  相似文献   

5.
《航天》2009,(5):13-13
3月18日,国际发射服务公司和欧洲卫星公司(SES)宣布,它们已根据去年6月国际发射服务公司与SES卫星租赁公司签订的多次发射协议重新确定了3次质子号火箭发射的有效载荷。2010年底和2011年,质子号将分别发射SES新天空公司的“新天空卫星”(NSS)14和SES天狼星公司的“天狼星”5。另一颗卫星是面向美国国内市场的OS-1卫星,将在2010年初发射。  相似文献   

6.
航天短讯     
靳力  瞭望 《航天器工程》2007,16(1):87-88
美空军成功发射战术卫星-2美国空军2006年12月16日发射了战术卫星-2(TacSat-2),作为卫星快速生产、发射、运行的先驱。美空军研究实验室负责管理战术卫星-2,该卫星已经研发成一种响应型太空演示器,在24个月内发射就绪,而类似的军事航天器从设计到发射,需要10年或更久时间。这种  相似文献   

7.
上面级发射中高轨道卫星外热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卓林  江海  陈少华  金迪 《宇航学报》2018,39(10):1107-1115
研究发射轨道的外热流是卫星热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针对上面级发射轨道的特点和卫星姿态,推导出上面级滑行段和点火段瞬态及平均外热流计算公式。以北斗三号中轨导航卫星为例,给出了阳光和轨道面夹角随太阳黄经和升交点赤经的变化关系,以及最长阴影时间、滑行段旋转角速度约束条件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上面级阶段卫星的极端外热流工况并给出了外热流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应对突发事件的对地观测微小卫星应急快速发射和部署问题,综合运用二体动力学模型和球面几何学相关知识,分析了固定发射和机动发射方式下微小卫星发射时机的选择方法。根据在规定时刻从指定轨道过顶确定目标的总体要求,提出了满足平面窗口和相位窗口条件的发射时机和发射位置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应用于微小卫星快速部署相关问题的仿真试验,为研究航天发射系统的快速响应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FY-2C星发射轨道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绿萍  南树军  李卿 《上海航天》2005,22(Z1):12-15
根据卫星发射窗口的一般性和风云二号(FY-2)C气象卫星特定限制条件,计算了2004年10月19日符合要求的发射窗口.在比较上午和晚上发射窗口的基础上,确定C星选择上午发射窗口.给出了影响卫星定点捕获所需速度增量的入轨轨道参数和点火姿态等因素,并仿真计算了轨道半长轴、近地点高度、倾角和近地点幅角与速度增量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卫星发射窗口的确定与星、地、日间的位置密切相关.入轨偏差越小,定点捕获所需肼燃料消耗也越少.  相似文献   

10.
<正>由一枚火箭放飞数十颗立方星或其他小卫星的大型拼单发射概念对于某些小卫星用户来说显然有其优点。由于较大的火箭单位质量有效载荷费用通常要低于小运载,用户可享受到更便宜的小卫星发射价格,前提是要能在所希望的时间把卫星送到所希望的轨道。但无论是对发射厂家还是对卫星操作方来说,此类任务都有其难题。把多家用户的众多卫星拼合到一起会给发射方带来  相似文献   

11.
苏联发射了到目前为止在其空间工程中最大的一颗军用卫星。美国分析人员称,这是一颗新型收集电子情报的卫星,部署在频繁飞越英国国土的轨道上,以便截获无线电通信及数据资料。美国也确定,在今年一月份代号为51-C的航天飞机飞行中发射一颗大型的电子侦察卫星。该卫星将从苏联领土以南4800公里的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轨道上监听苏联的无线电通信。美国分析人员认为,苏联的新型电子侦察卫星可能比美国发射的这颗无线电侦察卫星更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2003,(11):9-9
本刊讯北京时间11月3日15时2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D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这是我国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连续进行的第三次航天发射。此前,我国于10月15日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飞船;10月21日成功发射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和中国创新1号小卫星。有关方面负责人指出,这样高密度的航天发射,在我国航天史上从未有过。这表明我国航天发射水平与运载火箭及航天器研制能力日益增强。这次发射升空的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18颗返回式卫星。与以往的返回式卫星相比,这颗卫星整体性能有较大改…  相似文献   

13.
卫星头衔:我国首颗高精度民用立体测绘卫星。发射时间:2012年1月9日11时17分(北京时间)。发射地点: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卫星质量:约2650kg。设计寿命:5年。研制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相似文献   

14.
日本航天步入步履艰难时期——评通信工程试验卫星发射失败的影响王存恩在经历了三次变动后,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把发射通信工程试验卫星(COMETS)的时间定在了今年2月。这颗卫星原计划去年初发射,因工程试验卫星6发射后报废,推迟到去年7月;后又因先进对地观...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工程》2010,(4):54-54
据日本JAXA网站2010年6月9日报道,日本已确定将于日本标准时间8月2日使用H—IIA运载火箭发射首颗准天顶导航卫星指路号。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开辟了指路号卫星专用站点,用于宣传卫星准备情况与发射状态。  相似文献   

16.
《航天器工程》2016,(3):26-31
为了避免立方体卫星(CubeSat)失效后成为空间碎片,在立方体卫星寿命末期应采用低成本制动帆装置使其快速脱离轨道,从而减少对低地球轨道(LEO)航天器碰撞和损坏的威胁。文章建立了立方体卫星离轨的数学模型,得到立方体卫星离轨时间的影响因素分别为立方体卫星面质比、轨道高度和发射日期。应用实例仿真分析上述3种影响因素对离轨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立方体卫星面质比的增加,离轨时间不断减少;轨道高度越高,离轨时间越长;发射日期不同,离轨时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太阳活动峰年时离轨时间短,在太阳活动低年时离轨时间长。根据分析结果,对于3U立方体卫星而言,制动帆面积可设计为4m~2。  相似文献   

17.
自1992年以来,开始了我国新一代返回式卫星的发射。第一颗星于1992年8月9日发射升空,8月25日成功回收。第二颗星于1994年?月3日发射升空,7月18日成功回收。1996年10月20日又发射了第三颗星,11月4日回收,再次获得飞行试验的圆满成功。第三颗星于1994年11月确定主任务技术状态,1995年5月确定搭载技术状态。1995年10月完成星上设备齐套,1996年4月完成卫星总装,6月20日完成工厂电性能测试,7月2日完成整星振动试验。卫星于8月8日抵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飞行试验。  相似文献   

18.
<正>百慕大运营商亚洲广播卫星公司(ABS)9月10日宣布,其ABS-3A卫星已在发射6个月后实现定点并投入使用,比原计划提前了约一个月。该星由此成为全球首颗投入运行的全电推进商业通信卫星。全电卫星的优点是发射质量小,可通过选用廉价火箭或采用一箭双星方式降低发射费用。这种卫星的缺点是要花数月时间才能实  相似文献   

19.
发射短讯     
<正>NASA轨道碳观测者-2卫星发射据中国科技网2014年7月3日报道,美国轨道碳观测者-2(OCO-2)卫星于当地时间7月2日成功发射升空。NASA希望通过该卫星观测陆地与海洋吸收之外的二氧化碳在全球大气中的不均匀分布,对碳排放、碳循环进行精确的测量,进而更准确地预测全球气候变化。NASA计划发射6颗类似的地球监测卫星  相似文献   

20.
(本刊特约记者姜小伟自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场报道)北京时间10月6日14时20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从这里腾空跃起,成功地将我国第14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和瑞典科学试验卫星双双送入太空,为党的十四大献上了一份厚礼。国务院、中央军委(?)10月7日给国防科工委、航空天部发来贺电,祝贺这两颗卫星发射成功。 这次成功的一箭双星发射,在相隔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不仅再次改写了我国成功发射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的纪录,而且使1987年11月19日签订的中国首项发射外星(瑞典卫星)的合同圆满履约。中国航天界继成功发射澳星后再次向世界宣告,我国卫星发射能力已进入一个高新阶段。 这次搭载发射的瑞典卫星弗利亚(FREJA),是一颗用于探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