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磨削是提高钢制零件表面精度的常用方法。但磨削会产生高温,可能引起零件表面烧伤,降低了表面质量。因此,需严格控制磨削质量。目前国内外惯用腐蚀检查磨削烧伤。 近几年,我国引进了国外许多新技术。英、法、美一些有关公司的烧伤检验工艺,值得我们参考。 1.表面清理工序 零件腐蚀检验前需进行认真的清洗除油。外国几家公司多用含氯溶剂蒸气,或用NaOH、NaCN配制的碱性溶液通6~12V、750A的直流电,进行电解清理。上述方法既不会腐蚀零件,也免除了有机溶剂引起的防火防爆要求,是快速经济的除油方法。  相似文献   

2.
零件加工过程的工艺因素都会给零件表面及表层带来(留下)特有的微观特征,这种微观特征与产品设计原理和零件性能特性要求的匹配性对高精度惯性产品的固有性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首次在惯性仪表制造体系中引入了零件表面微观工艺特征性概念,以解决仪表精度提高和合格率问题.采用微观工艺特征分析方法思路,从产品设计技术特征(原理特征和性能特征)角度,从更微观、更微小的细节去识别、分析加工合格的零件存在的某些特征状态.初步分析了动压马达半球零件加工表面存在的两类微观特征可能导致惯性仪表生产合格率低、参数稳定性差的影响机理和特征形成的制造因素,提出了改变和完善产品制造工艺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化铣是一种能使表面形状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的零件达到加工要求的表面处理方法。铝合金的化学铣切已经成为航空工业零件成形的可靠加工方法,尤其是在加工飞机蒙皮时要比用传统的机械加工方法优越得多。本文对某型机零件表面出现锤痕现象进行了技术分析,发现其锤痕原因是由于成形零件用榔头校形而造成。同时,提出了采用钣金"一步成形法"即在淬火时效期内进行零件成形后再化铣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大型薄壁铸件导轨梁在材料去除过程中因残余应力的释放与重分布导致变形超差的工艺难题,对导轨梁零件加工工艺进行分析,实现零件模型的简化与子结构分割;同时开展零件毛坯表面残余应力测量,成功建立零件毛坯初始应力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加工工艺开展零件加工有限元仿真,模拟加工过程中由于材料去除引起的残余应力释放,预测了加工过程中残余应力重分布规律和加工变形情况。总结了零件加工变形的有限元仿真结果,提出抑制零件加工变形的工艺方案。经验证,改进后的工艺顺序使零件最大变形量由0.485 mm降至0.081 mm,降低83.3%,避免了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尺寸超差。同时该平面作为后续加工的基准,保证了后续加工的精度,为生产工艺优化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乔立红  杨志兵 《航空学报》1994,15(10):1243-1246
 提出一种在计算机集成环境下编制工艺现程的方法,以“约束”的概念体现工艺学原则和实际生产环境信息。零件的被加工表面信息直接从集成数据库中获取。通过工艺数据库得到各被加工表面的各种可能的加工活动信息。对以这些加工活动为元素的集合施加位置关系约束,采用一定算法得到零件的多个可行工艺规程。该CAPP方法可在产品设计由粗到细的各个阶段实现,适于并行工程环境。  相似文献   

6.
通过针对自动倒角机的固定轴铣削、机械刷光、磨粒流、振动光饰的组合边缘处理加工工艺方法的研究,优化各类边缘数控无人干预加工工艺,关注零件边缘部位表面完整性指标控制,解决原始传统加工工艺导致加工过程中产生刀痕、划伤等表面缺陷的问题。本文针对航空发动机盘环类件边缘部位的倒圆、去毛刺以及抛光去除重熔层等开展基于表面完整性的加工工艺相关研究,提高航空发动机盘环类件的服役寿命。  相似文献   

7.
在机械和仪表制造业中,越来越广泛地用零件表面塑性变形的方法来加工零件,其中包括用挤压器挤压由难加工材料制成的零件小孔。为减少挤压器(图1)的磨损,表面镀铬或用硬质合金强化。挤压通常在液压机或其它  相似文献   

8.
随着尖端科学技术和国防工业的不断发展,微小型车铣加工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切削加工方法被广泛应用在军民制造领域。为获得微小型正交车铣加工参数引起的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变化规律,以高效车铣复合加工机床正交车铣轴类零件的表面粗糙度为研究对象,采用三水平五因素正交实验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法,重点研究了车铣加工参数与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关系、车铣加工参数与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数值关系。结果表明,采用相同刀具下正交车铣加工轴类零件,其工件尺寸、车削主轴转速、工件进给量、铣削主轴转速和切削深度依次从大到小影响零件表面粗糙度质量,可指导高效车铣复合加工机床的加工工艺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9.
精密套类零件采用同时挤孔和碾压外圆的联合加工工艺时,能显著地简化其机械加工的工艺过程,可取消车削、镗孔、拉削、铰孔和磨削及其它等精加工工序。用新工艺法加工套类零件时,仅需两个基本工序——粗车外圆或镗孔,接着进行无切削挤孔和碾压外圆的联合加工。当联合挤孔和碾压外圆时,沿轴向推动以一定的压紧量夹在挤孔刀和碾压模之间的制件,使其壁厚变薄。金属材料变形形式接近四周受压缩,因此该工艺能确保零件得到高度的强化。加工精度相当于2~3级,表面不平度参数Ra=1.25~0.16微米(MKM)。经研究得知,用新工艺法加工过的零件表面显微硬度  相似文献   

10.
湘江-125摩托车是我公司今年试制成功的一种目前国内车型较理想的家用轻型两轮摩托车。而其上的油箱(如图1所示)是该车美观程度最关键的零件之一。油箱上半部又是最难加工的零件,它形状尺寸如图2所示。由于形状复杂,又是小开口,加工这样的零件过去一般都采用分块组合焊接的方法。为了保证零件质量,使表面光滑、平整、无焊缝,我们采用了整体拉深、冲压胀形成形的工艺,终于成功地加工出了该零件,并且投入了中批生产。整体拉深冲压胀形的成形工艺首先必须确定合适的拉深半成形毛坯的形状和尺寸以及拉深毛料的形状和尺寸。同时还应决定合理的工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喷嘴类零件精密磨削的工艺难点,分别对喷嘴类零件的材料特点、加工精度、表面及特殊工艺过程进行深入研究,根据零件结构优化磨削工艺次序及切削方式,合理选择工艺基准及顶紧力,研制专用装夹工装及修整砂轮外形。结果表明这些磨削工艺方法能够满足喷嘴类零件精密磨削的加工精度要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航空航天领域蜂窝芯零件的加工制造工艺,指出加工过程中的固持方法以及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是保证蜂窝芯零件制造精度和提高蜂窝芯零件加工效率的关键环节.在研究目前纸基蜂窝芯零件固持方法以及数学模型建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蜂窝夹层结构件铺层表面数据测量的数学模型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涡轮盘零件为载体,采用振动光饰及边缘自动成型加工技术,分别对涡轮盘表面进行振动光饰及榫槽边缘的自动成型加工,大幅度地降低了零件表面粗糙度值,改善了零件表面的应力状态,提高了零件边缘尺寸的一致性,为航空发动机复杂结构盘鼓零件的表面光整加工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发动机导管在滑油、漏油、放油、起动、状态操纵等系统中,起着与人体血管一样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导管制造工艺与发动机其它零件加工一样,有一套严密完整的工艺。导管在制造中的主要工艺步骤有;外表磨光和探伤检查、弯曲、钻孔、装配和焊接、x光检查、热表处理、校正、液压试验等。本文针对以上加工工艺的特点、生产中的改进,以及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措施等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15.
针对航空航天发动机关键零件——镍基高温合金盘轴类零件的大深径比盲孔进行了电火花加工工艺技术研究。通过低刚性深盲孔零件结构特点分析,设计专用导向套、带冲液可调电极夹具等,以满足深径比45、孔径φ≤5mm的深盲孔加工要求;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合理确定粗、中、精加工工艺方法和余量,得到可实用化的加工速度;通过系统工艺试验,确定影响镍基高温合金加工特性的电火花工艺参数,得到快速、稳定、可靠加工的有关参数与条件。结果表明:电火花加工工艺方法是解决镍基高温合金盘轴类零件大深径比盲孔加工的有效方法,所加工零件满足了图纸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表层硬化M50NiL展开了磨削加工试验,获得了各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和磨削烧伤的影响趋势,并建立了磨削表面粗糙度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7.
针对钛合金风扇叶片磨抛加工中砂轮易磨损、工件表面易烧伤的问题,开展了钛合金材料磨抛加工性试验研究,主要考察砂轮选型、磨抛工艺参数等关键因素对钛合金材料磨抛加工性的影响,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工件表面加工质量(R_a0.8μm,表面无烧伤)的前提下,普通磨料砂轮GC46L10V磨抛加工钛合金的材料去除率和磨抛比分别可达5000mm~3/min和2.5,超硬磨料陶瓷结合剂CBN砂轮磨抛加工钛合金的材料去除率和磨抛比分别可达2000mm~3/min和4。基于研究结果,针对钛合金风扇叶片开展了砂带磨抛加工验证试验,工件加工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基于圆盘电极切向旋转进给法的低刚度锥杆类零件的电火花精密加 工方法。首先介绍了基于等厚损耗原则的圆盘电极设计原理,进而通过电火花加工工艺 的三因素全因子实验考察了峰值电流、脉宽、占空比对工件材料去除率(MRR)、相对 电极损耗率(TWR) 和表面粗糙度(SR) 的影响, 并对电火花加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 从而应用于锥杆类零件的加工。加工出的反馈杆性能一致性高、表面质量好,加工时间 短,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圆盘电极切向旋转进给法的电火花加工工艺对提高低刚度锥杆的 加工工艺的可靠性和加工效率、提高电极利用率方面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9.
铝硅压铸合金件在潮湿环境中 ,特别是在雨季易出现点蚀现象 ,因此 ,加工后的零件表面需进行处理 ,选用的工艺多为无色化学氧化。转化膜厚度一般为0 .5~ 3.0 μm ,有一定的耐蚀性能和装饰效果。由于零件有非加工表面 ,压铸时产生的氧化皮、油灰、污迹等依然存在 ,而经过机械加  相似文献   

20.
珩磨技术早在20年代初期,就在汽车、拖拉机行业得到应用.早期的珩磨,主要用来提高工件的表面粗糙度,效率低,应用范围小.但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珩磨加工有许多独特的优点,是一种具有广泛前途的切削技术,因而很快地推广应用于船舶、轴承、军工和工程机械等制造业中.近三十年来,珩磨机床、珩磨工艺、珩磨工具均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氨化硼磨料的问世并在珩磨加工中的应用,把珩磨加工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如今,珩磨已不再是一种只能提高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方法,而成为能够快速可靠地去除一定的余量、提高表面粗糙度和精度的一种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的工艺方法.珩磨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就能使零件获得精确的尺寸、几何精度、良好的表面质量和高的使用寿命,因而在国外机械制造业的各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甚至成为某些领域中必不可少的加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