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成立于1957年,是中国航天领域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中心,首任所长姚桐斌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研究所主要从事航天及高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工作,承担着大量航天产品研制、生产任务,拥有丰富的复合材料设计、加工、生产经验,以新颖独到的材料工艺设计方案为火箭、卫星及其他高技术领域提供了更轻、更强及特种功能的部件。研究所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复合材料成形与加工工艺技术中心、无损检测工艺技术中心、焊接工艺技术中心、表面工程工艺技术中心;建有先进功能复合材料技术重点实验室、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制造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飞机结构材料疲劳是制造工艺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铝合金为例,利用应变疲劳试样的不同制备方法,分析材料表面最终精加工的机械纹路对材料疲劳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钛铝化合物的电子束扩散连接γ钛铝化合物的传统扩散连接需要0.5~1小时,因为高温限制了施加的力,以免引起材料变形,而采用电子束进行扩散连接时,由于只在连接区加热,因此可以使用较高应力,可在1或两分钟内完成连接。这是英国TWI研究所的人员在今年2月在TMS召开的轻金属2001会议上介绍的。新的航空航天制造研究中心波音公司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签订了合作建立新的航空航天制造研究中心的协议,目标是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材料切削技术中心。该计划得到包括英国工商部在内的私人、地方及国家资助。该中心将开发航空航天用钛及其他…  相似文献   

4.
新一代航天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结构件超强承载、极端防热、超高精度和超轻量化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如何设计并制造出高性能、轻量化、超精密的航天薄壁构件成为先进材料与结构设计制造领域普遍关注的难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薄壁构件高性能设计与制造及其航天应用的主要成果,围绕材料-结构多尺度建模与性能表征、多材料多尺度结构设计与增材制造原理、增材制造材料性能与结构设计的交互作用机制等科学问题,就结构优化中的制造工艺约束建模,增材制造工艺参数对结构性能的影响,高性能构件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方法及其在航天结构中的应用展开论述,并展望了未来典型航天薄壁构件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和制造方法发展前景与应用,为未来相关研究工作和航空航天装备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分步固化工艺对某中温材料体系天线罩性能的影响,本文对SW-280A/环氧树脂预浸料、FM73M胶膜和Nomex纸蜂窝组成的中温材料体系层压板及蜂窝夹层结构试样多次固化后的力学性能及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一次、二次、三次、四次及五次固化后,力学性能及电性能变化幅度不大,无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多次固化未对该中温材料体系的力学性能及电性能造成影响。材料体系天线罩的制造可以采用分步固化工艺,分步固化工艺对其力学和电性能不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硼酸铝晶须及其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介绍了硼酸铝晶须的特性、制备方法及其在热固性树脂与热塑性树脂和医学中的应用研究概况,以及硼酸铝晶须的表面处理对复事材料性能的影响,并提出晶须的表面改性、材料的加工工艺及降低制造成本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成立于1957年,是中国航天领域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中心,首任所长姚桐斌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二研究所主要从事航天及高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工作,承担着大量航天产品研制、生产任务,拥有丰富的复合材料设计、加工、生产经验,以新颖独到的材料工艺设讨一方案为火箭、卫星及其他高技术领域提供了更轻、更强及特种功能的部件。研究所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复合材料成形与加工工艺技术中心、无损检测工艺技术中心、焊接工艺技术中心、表面工程工艺技术中心;建有先进功能复合材料技术重点实验室、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制造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8.
民用飞机结构与复合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简称北研中心),于2011年8月经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正式认定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杜善义院士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商飞公司飞机机体设计专业副总师、北研中心副总设计师徐吉峰担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从事民用航空领域基础技术、关键技术及前沿技术的研究,科研专业涵盖飞行器设计、机械工程、工程力学、材料与工艺、智能检测与控制以及增材制造等。实验室具备静强度、疲劳强度、动强度、环境条件下强度试验验证能力和新型结构加工制造能力、结构健康监测及无损检测等能力,为民机材料、工艺制造、结构和检测等研究方向夯实技术基础及突破关键技术提供技术和条件保障,成为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的数据获取和成果转化的有力支持平台。  相似文献   

9.
针对民用飞机主承力结构金属增材制造技术适航验证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金属结构增材制造技术适航验证研究。通过增材制造技术适用适航条款分析,给出了民用飞机金属结构增材制造技术适航验证思路,包括材料规范的建立、增材制造工艺的认证、材料强度性能的确定、结构特殊系数的选取和结构性能的验证,对每项验证方法给出了具体实施途径。以某型号前起落架支柱外筒增材制造A-100超高强度钢为例,给出了大型整体金属结构增材制造技术适航验证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耐磨有机玻璃的涂层材料,制造工艺及用途。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叙述了用难切削材料镍基铸造高温合金制造小扇形结构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2.
增材制造是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民用飞机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取决于增材制造技术和适航验证技术的成熟度以及材料标准体系的完善度,对民用飞机起落架典型结构所用的A-100、TC18材料进行了激光/电子束增材制造技术应用研究,建立满足适航要求的材料与工艺认证、力学性能表征、内部质量控制与无损检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的切削刀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材料、制造工艺等方面论述了切削刀具材料的演变及在制造设计方面的进步,并提出了21世纪切削刀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美国开发的九种先进材料与工艺美国的先进材料与工艺计划(AMPP)是一项国际合作研究与开发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确保美国在材料和工艺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其目的是经济上增强国际竞争力,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美国人的生活质量,该计划实施几年来,已经取得了许多重...  相似文献   

15.
先进结构是支撑航天运载器研制及航天任务实施的基础,而先进材料与工艺技术则是先进航天运载器结构研制的重要基石。本文在简要论述航天运载器结构特点及我国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综述了我国航天运载器结构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和智能材料的应用与发展需求,最后从超大型结构制造、整体高精高性能制造、复合材料结构制造、增材制造和绿色制造五个方面综述了航天结构先进工艺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对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孙中雷  马健  邱弢 《民航学报》2023,(1):109-113
本文针对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应用在民机结构时,适航符合性验证技术研究不充分,安全认知不全面,缺乏统一的适航审查要求和符合性验证方法的问题,开展了民用飞机的金属增材制造结构适航符合性验证技术研究。根据民用飞机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特点和适用条款,分析了民用飞机金属增材制造结构的适航符合性验证要求,包括材料、工艺、材料强度性能的确定、特殊系数、零件设计、无损检测和制造数据等方面的要求,并针对每项适航符合性验证要求,研究了符合性验证技术和实施路线,给出了增材制造结构的适航符合性验证方法。以激光选区熔化成形进气道零件为例,给出了金属增材制造结构适航符合性验证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7.
增材制造技术(AM)是一种基于离散-堆积原理,以计算机模型数据来加工组件的新型制造技术。激光选区熔化(SLM)作为增材制造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以其一体化制造特点和在复杂结构零部件制造领域的显著优势,成为航空航天制造领域的重点发展技术和前沿方向。本文综述了SLM技术的材料体系和应用领域,主要对SLM技术的最新工艺研究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典型应用进行细致分析。重点阐述SLM铁基合金、镍基合金、钛合金和铝合金等材料体系的研究进展及成果。SLM技术在各领域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存在成形材料内部缺陷多、高性能材料的裂纹及变形、标准体系的欠缺和粉末材料兼容性低等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使其发展受到一定制约,需要在这些方面做更深入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某型飞机碳纤维复合材料面板-Nomex蜂窝夹层结构方向舵的制造工艺,包括方向舵的结构特点及制造要求、成形模具结构的选择、预浸料的制备、预固化和二次胶接共固化工艺参数的确定等。  相似文献   

19.
中心简介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是我国航天领域新材料的研制和生产中心,也是我国先进复合材料研究开发的重要基地,拥有丰富的复合材料设计、加工、生产经验,以新颖独到的材料工艺设计方案为火箭、卫星及其他高技术领域提供了更轻、更强及特种功能的部件。缝编材料技术开发中心隶  相似文献   

20.
空间站高温固液相变蓄热容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相变材料(PCM)容器是空间太阳能动力装置吸热—储热器的关键部件。吸热器的蓄/放热性能及其寿命取决于PCM容器的设计与制造是否可靠。文中对PCM容器的结构设计及其制造工艺、PCM的充装工艺、PCM的熔化—凝固特性和空穴的形成、PCM熔点及相变潜热的测量以及PCM与容器材料的相容性这些关键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