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于1988年12月中旬在苏联和平号空间站上进行衍架结构的天线展开试验。从11月开始用1个月的时间,法国宇航员利用搭乘和平号空间站的机会实施舱外活动,以便进行由法国航空空间公司研制的衍架天线(ERA)的展开试验。 ERA是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管和由轻合金制成的铰链构件所组成。它折叠后  相似文献   

2.
7月份,一名叙利亚宇航员将在苏联“和平”号空间站上驻留7~8天;今年6月,一名保加利亚宇航员将驻留8~10天;明年下半年,一名法国宇航员将在“和平”号空间站工作一个月,还将在舱外活动。苏联人希望在法国宇航员上天时,“和平”号空间站将另外对接一个大型实验舱。编者按:7月22日,经过18个月训练的叙利亚宇航员穆罕默德·法里斯和两名苏联宇航员乘坐“联盟 TM-3”飞船进入空间,7月24日与“和平”号对接,7月30日返回  相似文献   

3.
预计,1987和1988两年苏联将与法国、保加利亚和叙利亚等国进行联合载人空间飞行。1987年下半年,苏联首先将与叙利亚进行联合载人空间飞行。目前,叙利亚的两名宇航员穆尼阿·哈比卜和默罕默德·法里斯正在苏联接受有关载人空间飞行和各种科学实验的训练。这两名宇航员宣称:两国空间合作将有利于两国间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7月份,苏法两国签订了空间合作附加议定书,以延长1966年6月政府间空间合作协定。特别是在扩大载人飞行合作、航天飞机地面试验、研究地球环境及火星探索方面。双方原则决定1992年第二季度法国宇航员登上和平号空间站进行医学和生理实验、电泳和流体实验。这将是法苏第三次载人联合飞行。飞行时间为14天,2天在联盟号飞船上,12天在和平号空间站上。但在费  相似文献   

5.
6月24日,苏联发射了联盟T-6载人飞船,次日该飞船与礼炮-7—联盟T-5的轨道复合体对接。整个大轨道复合体科学仪器工作正常,宇航员自我感觉良好。根据法苏空间合作协议规定,一名法国宇航员也乘联盟T-6进入礼炮-7号轨道站。并在此站上进行科学和技术试验,试验内容包括宇宙医学、宇宙生物学、天文学及宇宙冶金学等4个学科,共计10项,这些试验是:  相似文献   

6.
今年5月16日法国空间研究中心主席于贝尔·居里安宣布,法国第一名宇航员的飞行计划将在夏季趁与苏联举行的下届工作会议之际确定下来。他强调说,这并不是一次权威性的飞行,而只是法国派遣宇航员到空间去参加一次重大的空间活动。这个计  相似文献   

7.
勃列日涅夫最近宣布,苏、印宇航员不久将进行联合空间飞行。接着,苏联国际宇宙组织副主席诺威科夫发表声明,莫斯科附近的加加林训练中心将为印度训练宇航员,以参加“礼炮7号”的苏印联合飞行。在此之前,苏联还曾为越南训练宇航员参加过“礼炮6”的空间飞行。训练宇航员的时间为两年。过去的经验表明,能驾驶现代飞机(如米格-21)的经验丰富的飞机驾驶员最适宜训练为宇航员。训练内  相似文献   

8.
法国宇航员对第二次乘苏联太空飞船飞行早有所考虑。在1985年10月,戈尔巴乔夫在巴黎访问期间,确定了于此事有关的原则问题。1986年3月7日,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总经理和苏联国际空间委员会主席,及苏联空间总局局长在碰头会上签定了一项合同议定书,正式确定:1988年中期,一名法国宇航员将进入苏联“和平”号太空站作30~40天的长时间飞行。  相似文献   

9.
对模块化空间可展开天线支撑桁架结构进行空间热交变环境下的热 结构分析,为天线结构因热致变形影响形面精度和网面稳定性提供合理的防护建议。采用ANSYS APDL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大口径模块化空间可展开天线支撑结构的精细化数值模型,基于已有试验分别验证了模块化可展开天线结构有限元建模和热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在瞬态温度场作用下约束位置等参数对支撑桁架弦杆及拉索应力的影响和热致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可展开天线结构的应力和变形随时间历程发展与瞬态温度场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同一瞬态温度场下,天线结构中心模块拉索热应力最大,同圈模块的弦杆热应力幅值基本相同,其上弦杆热应力逐圈增大,而拉索热应力逐圈减小;天线结构热致变形在距离约束最远端处整体累计值最大,上层中心点处累计热致变形可达15mm左右,对天线形面精度的影响不可忽略;将天线支撑桁架结构最外侧且距离结构中心最近的模块顶角和与相邻模块竖杆拼接处作为星载天线伸展臂约束时,天线结构的热致变形最小。将该处作为模块化空间可展开天线的展开支点,并建议对天线支撑结构表面采用涂刷隔热防护复合材料涂层等防护措施,以增加天线结构在太空极端环境的适应性,从而减小温度交变对天线整体形变和网面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航天简讯     
苏联宇航员称空间行走风险极大曾于1988~1989年,在和平号空间站渡过了240天的苏联宇航员波利亚科夫最近说,苏联在空间行走200小时的记录是在冒极大风险情况下进行的。他亲眼目睹了同伴们在舱外进行的艰难活动。他说,1988年,苏联宇航员亚力山大·沃尔科夫和法国宇航员让一卢·克雷蒂安在空间活动6小时之后,累得连鞋带也解不了,罐头盒也打不开,茶杯也端不起来。克雷蒂安筋疲力竭,迈不动  相似文献   

11.
据美国的情报分析人员说,苏联礼炮-7号空间站上的宇航员进行了大量的载人军事空间操作以协助苏联地面、海洋和空中的军事训练。分析人员认为,苏联正在安排高水平的未来军事载人空间操作,这些操作包括直接与苏联地面部队进行联络。美国评论认为苏联宇航员在礼炮号上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军事操作:  相似文献   

12.
空间可展开天线的展开平稳性是天线顺利展开的关键。天线的收展比是运载火箭空间配置的重要参考因素。为减小天线展开过程中的振动冲击,提高展开平稳性,降低空间可展天线收展比,梳理了可展开天线桁架机构的常见构型,提出一种剪叉伸缩竖杆式环形桁架机构,并详细介绍了该机构的基本单元及展开方式。对该机构的收展比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口径和展开高度的情况下该机构的高径比比Astromesh天线桁架机构减小了35%左右。对该机构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分析了机构展开平稳性,结果表明在相同大小驱动力作用下该机构的各节点加速度均方根是Astromesh天线桁架机构的30%左右,具有更好的展开平稳性。试制了缩比模型并进行了展开实验及相关参数测试,验证了机构设计的合理性及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可展开天线机构是网面可展开天线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天线展开后结构的稳定性和刚度具有重要影响。针对空间可展开天线大型化、高收纳率、高精度化发展趋势,设计了一种辐射肋式空间可展开天线机构新构型。首先,开展了天线整体结构设计,根据结构组成进行尺寸计算并建立了结构的三维模型;然后,采用数值仿真软件开展了机构运动学仿真研究,并分析了运动的变化规律;最后,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开展了结构模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机构能够实现由收拢至展开的运动变化,展开过程中机构具有良好的同步性,构件间无干涉,验证了结构方案及原理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对于空间可展开天线基础理论及工程应用等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九年十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在法国科西嘉的阿雅克肖召开了法苏空间合作年度会议。出席会议的法苏代表共有一百四十名。法苏空间合作是从一九六六年开始的,迄今已有十三年的历史。十三年中,不仅苏联代法国发射了三颗科学卫星,而且法国也在苏联的卫星和宇宙飞船上作了多项实验。在这次年度的空间代表会议上,双方代表回顾了过去合作取得的成就,总结了一九七八年两国进行的四项  相似文献   

15.
柔性张拉薄膜可展开天线是将柔性电子、柔性薄膜材料、柔性结构和柔性展开技术融合创新的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大型可展开空间天线,具有轻质、高展收比、高增益和波束灵活的特点,可有效满足遥感、通信、深空探测卫星的特殊需求。阐述了柔性张拉薄膜可展开天线的特点与研究现状;对空间薄膜天线研制的基础理论及综合测试方法进行了总结;结合具体工程问题,论述了大型可展开空间薄膜天线研制所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并进一步分析了薄膜天线的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说这是创造了在宇宙空间停留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宇航员在空间进行了广泛的科学研究;下一步苏的计划是把“礼炮—6号”搞的更加舒适,这就可以保证“礼炮—6号”上永远有人。  相似文献   

17.
5月14日美航宇局局长弗莱彻宣布了太空站基础构型的抉择。该局决定太空站分两个阶段。首先在太空站上居住的是“访问者”宇航员,其次是从1994年起宇航员才能长时间居住,同时可接纳八名宇航员。太空站从1987年春季开始研制,预计1993年用航天飞机发射,要往返渡运十四次,才能把站的需要部分运到空间,在410公里高度轨道上由宇航员组装,到1996年一个完整的太空站将完成。最后,由航天飞机发射两个美国平台:一个是极轨平台;另一个是同轨道平台。之  相似文献   

18.
目前,苏联正对联盟号载人飞船和进步号货运飞船进行改进。通过改进:一方面进步号飞船的一部分可以再入回收,以便带回空间站的设备,实验样品或数据;另一方面联盟号飞船的乘员设备将更舒适,并且与空间站对接时,飞船上宇航员的视野将会更大。联盟号飞船与进步号飞船是苏联空间计划的重要运载工具,联盟号从60年代中期起一直在使用,主要负责把宇航员送到空间站,以及将宇航员送回地面的任务。它由三部分组成,推进舱(装有一副太阳能电池  相似文献   

19.
(1)STS-54飞行:奋进号航天飞机的第3次飞行,1月13日发射,飞行6天。主要任务是施放NASA的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进行为建造空间站做准备的第一次舱外活动(已完成)。 (2)STS-55飞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第14次飞行,3月13日发射(经两次推迟后于4月26日升空),飞行9天。主要任务是进行第2次德国专用的“空间实验室”飞行,包括2名德国宇航员的机组人员将在加压实验舱内进行材料与生命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20.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与美国航宇局就日本的首次空间实验室材料处理实验事宜签订了合同,实验日期始于1988年1月。届时,日本宇航员将在空间实验室中进行大约三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