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新一代运载火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运载火箭的现状 ,指出了国内运载火箭技术上的差距以及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必要性与基本思路 ,提出了新一代运载火箭的总体技术方案 ,并对方案论证与工程实施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实现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的高可靠性研制目标,在充分继承和借鉴国内外运载火箭型号成功经验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在以"两分析"、"九设计"、"双试验"(简称"2+9+2")为代表的长征七号可靠性工程技术方案,结合型号研制实际改进了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工作,总结提炼和应用了可靠性设计"九要素",研究应用了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发展完善了运载火箭各类产品的可靠性指标验证技术。"2+9+2"可靠性工程技术方案的成功应用,克服了各种制约因素,有效解决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研制中的可靠性问题,促进了我国运载火箭可靠性工程技术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唐亚刚  袁永欣  龙威  张涛  程延江 《载人航天》2014,(4):367-370,385
运载火箭研制费用估算是费用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正确估算研制费用对于方案选优、加强研制过程中的费用管理以及估算整个寿命周期的费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参考美国国家宇航局( NASA )的费用估算关系( CER )模型,提出了基于运载能力、起飞质量、外形尺寸等参数的参数-费用估算模型。鉴于我国运载火箭样本少的实际情况,采用偏最小二乘法( PLS)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估计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较小,估计效果比较理想。为下一步运载火箭研制方案筛选和费用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一代运载火箭电气系统体系架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运载火箭电气系统的现状进行了回顾,简要介绍了长征运载火箭电气系统近年来的发展,重点介绍了国外主流运载火箭的导航系统、总线体制以及冗余设计方案。随后分析了美欧新一代运载火箭在电气系统设计方案上的主要特点,重点对中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从总线体制、冗余体制、分布式控制、IMA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讨论,这些方面可以看作这一时期火箭电气系统的主要特征;并且对比了中型运载火箭与Ares/SLS火箭在这些方面的区别。最后对我国未来重型运载火箭电气系统的发展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载人航天运载火箭型号配套研制的可靠性信息采集、管理和评估系统(RICE)。利用该系统完成载人航天运载火箭研制过程中可靠性信息的采集、管理,并在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前进行了可靠性评估。  相似文献   

6.
我国研制的新一代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于5月12日零时17分由新型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4分钟后,卫星进入近地点2O9千米,远地点36194千米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控制下,星上远地点发动机作了三次点火,变轨成功,使卫星顺利进入准同步轨道,并已最终将卫星定点在距地球35786千米高度的东经125度赤道上空.“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较大的运载火箭,这种型号  相似文献   

7.
分布式安全航电软件系统架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充分体现了开放性、重用性、可靠性、可重构和低成本等特性的优势,这些特性在研制机载软件系统中同样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在研究ARINC653和ASAAC等系统软件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新一代航空电子系统对软件系统的需求,论述了分布式安全航电软件系统的体系架构和接口等方面的设计考虑.  相似文献   

8.
新一代运载火箭箱体材料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对国外大型运载火箭贮箱箱体材料的分析研究 ,结合我国贮箱研制经验 ,对铝 -镁系、铝-铜 -镁系、铝 -铜 -锰系、铝 -锂系铝合金和碳 /环氧复合材料进行分析对比 ,提出我国新一代 5m级运载火箭的贮箱材料以选择铝 -铜 -锰系的 14 7(2B16 )合金为宜 ,并建议对用于贮箱的 14 7合金板材的含氢量给予明确限定 ,以利于降低材料焊接时的气孔倾向  相似文献   

9.
载人运载火箭软件工程化二十年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以来,在航天领域中系统地开展了软件工程化的应用推广,其中载人运载火箭软件研制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CZ-2F火箭软件工程化的历程进行回顾,从发展段的自发行为,到成长段的规范管理,至今天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对比统计了同时期各型号软件质量问题,分析了问题的性质以及问题发现的环节,可以看出软件工程化对提高载人运载火箭软件质量起到了显著的效果;最后结合火箭的特点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工程化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0.
广龙 《国际航空》2002,(1):61-63
1980年7月,印度首次发射自行研制的运载火箭。1994年10月,印度首次发射极轨卫星运载火箭,把重870千克遥感卫星送入高825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这使印度成为第6个具有大中型卫星运载能力的航天大国。2001年4月,印度成功地将新一代火箭,即地球静止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将重达1540千克试验卫星送入对地同步轨道,此举使印度成为第6个能独立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
现代作战飞机技术战术指标与作战效能的提高使得军品软件的代码行与功能点越来越多,软件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软件研制的复杂性也越来越高,造成软件在飞机成本中的比例逐渐升高。阐述了开展软件定价方法研究的必要性,分析了国外开展软件定价方法研究的进展,研究了美军采用参数模型法进行软件定价的主要方法,介绍了美军进行软件价格管理的有益经验,提出了我国开展相关工作的建议,为加强军品软件价格管理工作,提高军费使用效益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软件工程化管理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做好软件研制过程的管理的几点设想、对规范软件研制全过程控制和把握软件研制过程管理几个关键环节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瀑布过程模型要求所有需求都明确并经过评审后才能开始软件设计和编码,使得整个软件系统的研制周期很长。为了缩短软件研制周期,可以采用迭代过程模型开发飞控软件系统。在采用迭代过程模型时,必须合理确定迭代的次数和每次迭代的时机。本文介绍了软件需求演化的概念,建立了基于需求演化规律的迭代次数和迭代时机确定模型,提出了确定软件需求演化函数的方法。以实例对模型的应用和演化函数确定方法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王维彬  巩岩博 《推进技术》2021,42(7):1458-1465
系统性地回顾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芯一级50t级氢氧火箭发动机YF-77的设计与研制历程。通过分析氢氧发动机的特点以及国内外氢氧发动机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国内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发的技术路线和50t级氢氧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背景;对50t级氢氧火箭发动机的总体技术方案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发动机主要组件的技术方案及其特点开展分析;对发动机热试车情况、可靠性验证情况和故障排除情况进行了分析;对50t级氢氧火箭发动机的研制情况、技术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对国内氢氧发动机和液氧/甲烷发动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随着航天飞机退役时间的迫近,NASA正在全力发展作为替代方案的新一代航天运载器--载人运载火箭(CLV),并希望缩减研制费用和实现新老系统之间的平稳转换.按照NASA的设想,将用CLV和"载人探测飞船"(CEV)的组合代替过去的航天飞机执行载人航天任务.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典型火箭运载能力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载能力是火箭性能的关键指标,通过分析国内外几种典型火箭运载能力的变化情况,包括CZ-3A系列、阿里安5系列、航天飞机及猎鹰9号,梳理了火箭研制及飞行应用阶段提升运载能力的有效措施,包括增加推进剂加注量、箭体结构减重、发动机性能提升和总体优化设计等,可为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研制及改进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动态     
<正>01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整流罩分离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1月12日]2014年12月26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整流罩第一次分离试验在天津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基地取得了圆满成功。该型整流罩是国内在研型号中长度最长、质量最大的整流罩。因此,分离难度大、分离过程复杂,给安全分离和回收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科研院所成立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整流罩分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代表目前运载火箭固体发动机材料技术水平的欧洲织女星(Vega) 三级发动机和作为未
来织女星和新一代运载火箭技术验证的Zefiro 40 发动机以及日本Epsilon 固体发动机的技术特点及其复合材
料与工艺研究进展,结合我国运载火箭固体发动机材料的技术现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前言     
航空航天部航天系统第十三情报网91131会议于1991年10月15日至19日在广西桂林市召开,会议得到了本网各成员单位热情的支持,共收到论文27篇。会议以新一代航天飞行器研制中应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为主题,对运载火箭、固体发动机、卫星、空间站等航天飞行器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天津圆满完成了所有部段的进塔工作。至此,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首次向世人展示其全貌。目前,该型火箭全面进入全箭模态试验阶段。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芯二级氢箱运抵低温区贮箱台后,进行了液氢工况内压合格试验、液氢轴弯内联合使用载荷合格试验以及整箱内压破坏试验等各项研制任务。该试验安全风险高、技术状态多、准备周期长。因此,试验过程中将工作重点放在试验风险识别处置、技术状态管控、计划动态监控协调等方面,以确保任务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