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宫二号作为天宫一号的备份产品而生产,是地面贮存时间最长的载人航天器。为确保满足任务要求,同时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研制成本,开展了天宫一号备份器产品延长设备贮存期的可行性研究及措施制定工作,覆盖天宫二号产品数量的80%,通过识别和克服寿命影响因素,采用维修、改造、改善贮存环境条件、借鉴工程应用信息等延寿措施,首次制定了系统级载人航天器延寿方案。方案的有效性通过天宫二号完成神舟十一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任务得到了验证,也可为后续航天器产品延寿工作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皓 《国际航空》2008,(10):12-13
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升空9月27日,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了我国首次太空行走;9月28日,“神舟七号”成功返回地球。此次飞行任务的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迈出了意义重大的一步。  相似文献   

3.
佳力 《国际航空》2004,(11):36-38
我国已发射了50多颗自行研制的人造地球卫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卫星技术的国际合作和小卫星研制也获得了较大成功;"长征"运载火箭是国产名牌火箭,为进一步提高运载能力,我国将分三阶段发展运载系统;我国已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明年还将发射搭载2名航天员的"神舟"六号;绕月探测工程正式立项,这标志着我国深空探测的零突破  相似文献   

4.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我国将于今年下半年实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实现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相似文献   

5.
北京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飞船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将3名宇航员准确送入太空。此前,"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于6月初降轨调相进入对接轨道,等待"神舟九号"飞船的此次赴会。  相似文献   

6.
简讯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神舟七号飞船冲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夜幕,经过583秒征程,飞船准确入轨。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将联手完成中国人的首次太空出舱活动。21时33分,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     
《载人航天》2014,(1):2
<正>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飞船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胜利。为充分展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科研学术成果,不断提高工程技术水平,推动工程任务经验成果制度化、规范化、成熟化工作,编辑部根据工程领导有关指示精神及编委会要求,围绕"交会对  相似文献   

8.
《国际航空》2006,(1):24
中国航天在2005年依然喜报频传,振奋人心,太空探索计划正在按预定计划大踏步前进. 在10月12~17日,搭乘两名航天员的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经过5天的太空飞行,顺利返回内蒙古中部地区的主着陆场,着陆地点与预定目标仅相差一千米."神舟"六号载人多天的飞行任务中,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多项"第一".  相似文献   

9.
2008年9月25日21:10,举世瞩目的中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把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其中翟志刚实现了中国航天员的首次出舱。他们在成功完成了多项太空飞行任务后,于9月28日17:36安全返回地面,实现了准确入轨、正常运行、出舱圆满、健康返回4个目标。多项突破除继续神舟系列飞船进行飞行考核验证外,神舟七号此行有多项突破:  相似文献   

10.
《航空港》2005,(5)
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致电祝贺。吴邦国、贾庆林、黄菊、吴官正等领导同志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飞船返回实况。吴邦国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贺电。金秋明月夜,翘首望穹天。在全国各族人民的热切期盼中,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航的时刻即将到来。17日凌晨3时许,吴邦国、贾庆林、黄菊、吴官正等领导同志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相似文献   

11.
简讯     
《国际航空》2011,(11):8-8,10,12,14
“神八”与“天宫”顺利对接 11月1日清晨,携带神舟八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火箭顺利升空。两天之后,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了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这标志着中国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12.
与2003年10月15日发射并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神舟”五号相比,“神舟”六号在保持“神舟”五号主要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做出了110多项技术改进,主要可归纳为4个方面:第一,针对两人五天的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载人航天空间天文领域优势和局限性的基础上,讨论并综述了礼炮号空间站、天空实验室、和平号空间站、空间实验室、国际空间站、以及阿波罗月球探测等航天工程开展的空间天文项目。介绍了我国神舟二号首次空间天文探测和天宫二号伽玛暴偏振探测仪,总结分析了载人航天空间天文在轨服务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载人航天飞行器非常适合开展空间天文多波段观测,我国未来应充分利用载人空间站等平台的综合优势,开展先进的大规模空间天文前沿探测。  相似文献   

14.
《载人航天》2008,(4):4-7
2008年9月25日至28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经过68小时27分钟的太空飞行后胜利返回祖国大地,工程完成了"准确人轨、正常运行,出舱活动圆满、安全健康返回"的任务目标,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2008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相似文献   

15.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后,国际空间站日本实验舱段"希望"号将在2008年搭乘美国航天飞机发射升空,从而开辟日本载人航天探索的新纪元。日本虽然不像俄罗斯、美同和中国这样拥有完整的载人航天体系,但也在载人航天领域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截至目前,日本共有8人获得了航天员资格。而参与国际空间站项目并研制"希望"号实验舱,标志着日本载人航天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继神五、神六之后,又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今年9月,神舟七号上天了。对于中国航天来说,这次神七的发射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不仅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第二步的开始,也是中国航天员第一次走出飞船,实现舱外活动。人们通常将舱外活动形象地比喻为太空行走,这是一种更为通俗的说法。对于太空行走,人们或许会提出一些问题:为什么要进行太空行走?它有危险吗?航天员是如何走出飞船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相似文献   

17.
航天员选拔训练是载人航天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选拔训练合格的飞行乘组将直接影响到工程计划的顺利实施和飞行任务的成败。简要分析和阐述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出舱活动任务对飞行乘组及航天员选拔训练的要求与挑战、选拔的策略和原则,概述选拔训练的项目、内容、方法、实施安排与结果,以及出舱活动训练简况。  相似文献   

18.
《载人航天》2008,(4):65-65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阶段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其主要任务是:实施我国航天员第一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19.
《载人航天》2008,(4):1-3
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负责人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巩固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业已取得的丰硕成果,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发展新的历史跨越,确保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持续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20.
《载人航天》2008,(4):12-12
(2008年11月6日)2008年9月25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同志乘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空间科学实验任务后,于9月28日安全返回地面。这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