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新  康颖  邹芳  杨阳  吴祖成 《载人航天》2014,(6):534-537
研究了密闭体系中微量气味污染物的脱除作用与机理。采用电晕放电自由基簇射技术,实现了人工环境下氧化性自由基的产生;以电子自旋共振技术(ESR)对气态羟基自由基实施了捕集和检测,验证了在羟基自由基的存在下NH3被氧化为N2。通过U—I获得反应能耗和污染物去除效率为:NH3脱除效率为90.6%时,能耗1.0W。研究表明:自由基簇射技术产生的氧化性自由基可有效去除密闭生存环境中产生的NH3等微量有害气味成分,将在空间站等密闭生存系统内空气净化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液相火花放电现象是金属微弧氧化表面处理时典型特征,发射光谱(OES)技术是表征微弧放电光谱特征和探索微弧氧化机理的有效手段。本文综述了铝、镁、钛等金属微弧氧化过程中发射光谱的研究现状。介绍微弧放电区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电子密度等特征参数计算原理。重点关注了不同金属基体材料、电参数及电解液组成条件下,等离子体放电行为对微弧氧化膜结构的影响规律,并比较不同放电模型的异同。基于OES谱线评估得到的各种金属微弧等离子体温度为3000~10000 K,为放电通道内快速熔化-凝固过程促进陶瓷膜生长机制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空间射频系统中微波放电现象。采用数值方式对距形波导内传输不同模式场时的微放电特性进行了计算,并进行了简单的比较。论述了抑制微波放电的措施。结果表明,在射频系统中,当传输的是行波场时,微放电的危害相对较大。而采用微扰磁场技术可以有效的抑制微放电的强度。  相似文献   

4.
消融控制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放电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衬套材料消融补充等离子体从而控制电弧生长的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利用一个总贮能800kJ的模块化电容基脉冲功率源系统为消融控制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强流放电提供电能输入,在一定的参数变化范围内,实验研究了脉冲功率源初始放电参数、等离子体发生器几何参数以及消融材料对消融控制电弧放电特性的影响规律。借助于理论分析,也可定性获得消融控制电弧等离子体压力和温度对上述影响参量变化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5.
空间微生物控制技术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飞  袁辉  赵辉 《载人航天》2014,(5):465-473
空间微生物是长期载人航天面临的一个重大安全性问题,严重威胁航天员的生命健康和航天器的长期安全运行。载人航天器内微生物滋生会污染环境,导致航天员感染或生病,腐蚀材料,导致设备故障,在空间发生变异的微生物如被带回地球,还会威胁地球生态安全。空间微生物来源途径多样,种类复杂,且种群在航天环境下不断演变,控制难度大。空间微生物控制是在航天器的设计建造、在轨运行各阶段采取适当的监测、控制和防护措施,控制航天器的微生物水平,防范其风险。介绍了国际空间站飞行前和飞行阶段的微生物控制标准与监测要求,以及国外在载人航天器设计、消毒灭菌、洁净组装、发射及在轨飞行等阶段的微生物控制技术发展现状,并对我国空间微生物控制技术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等离子体激励器控制平板边界层转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陆纪椿  史志伟  杜海  胡亮  李铮  宋天威 《航空学报》2016,37(4):1166-1173
在低速射流风洞中,研究了单级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对光滑平板边界层转捩位置的控制作用。实验采用热线测量技术,以边界层速度脉动与平均速度型作为转捩判据。实验发现,在来流速度为15 m/s,激励器连续放电参数为输出电压峰峰值11 kV,频率4.7 kHz时,在激励器放电作用下,平板边界层转捩位置推迟约40 mm。在相同的来流条件和激励器布局下,研究了不同放电参数对边界层内速度型,速度脉动以及频谱分布的影响,发现提高放电电压、频率和占空比能进一步推迟转捩。实验结果表明:激励器产生的射流效应可以增强边界层流动的稳定性,随放电电压、频率以及占空比增强,射流能量增大,因此边界层稳定性进一步加强,转捩控制效果也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微小型电火花加工系统以及放电检测和系统性能测试环节,根据电火花放电加工过程的工艺要求,研制了相应的微进给伺服控制系统;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满足实际微细加工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局部电弧丝状放电控制激波/边界层干扰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浩  程邦勤  纪振伟  胡伟波 《推进技术》2017,38(11):2431-2438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局部电弧丝状放电激励对激波/边界层干扰引起的气流分离的控制效果和机理。研究发现在干扰区上游和干扰区内进行电弧放电能够有效控制边界层的分离,且控制效果随着能量输入增大而增强,最大可使分离区减小40.6%,而在干扰区下游作用时对激波/边界层干扰基本没有影响。结合热阻塞效应,可得出电弧放电的作用机理是其产生的焦耳热在流场中造成局部流场阻塞,形成等离子体虚拟型面,在流场中诱导出微弱的斜激波和旋向相反的漩涡,增大了边界层内流体的动量,使其抵抗分离的能力增强,从而抑制了气流的分离。  相似文献   

9.
对转永磁同步电机(Antirotary PMSM)在采用矢量控制时,可等效为2个相同的电机串联,在同一个空间坐标系中控制。当负载突变时,两侧转子转速发生变化,由于PI调节速度较慢,两侧转子易发生失步现象,系统将不可控。为解决(Antirotary PMSM)的失步问题,选取对转电机在旋转坐标系下的d轴电流增量和q轴电流增量为状态变量,研究了适用于对转电机的模型预测控制,提出了对转电机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算法。该控制方法动态响应快,而且可以有效避免超调,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模型预测控制比传统的PI调节器动态响应快,可以有效解决对转电机的失步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民用飞机辅助动力装置(APU)是保证飞机安全和舒适性的重要系统。大电流长时放电对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有不利影响.同时起动时间过长对APU也有不利影响。在使用蓄电池作为起动APU的功率来源时,为了减小对蓄电池和APU的损害,需要使用较小的蓄电池输出电流在较短的时间内将APU起动。采用功率-电流分段式控制的起动方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以对蓄电池和APU损伤最小的方式实现APU的起动。对延长蓄电池和APU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姬尧尧  王富生  岳珠峰  刘志强 《航空学报》2014,35(11):3182-3189
为了研究金属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击穿特性,在WZ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在绝缘聚合物介质中填充不同体积浓度的理想金属粒子的逾渗模型。利用计算机对放电通道的发展进行仿真,并对得到的仿真图形进行比较,研究了金属颗粒的体积浓度、下极板施加的电压、放电通道内的阈值电压和树点发展的概率指数对放电通道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粒子体积浓度越大,则放电树枝分枝越多。因此,填充金属颗粒可以明显地增强绝缘介质的导电性,其中逾渗阈值为0.6。下极板施加的电压越大,放电通道内的阈值电压和树点发展的概率指数越小,则放电树枝分枝越多,同时放电树枝生长过程中的积累损伤越大,该规律与实际放电情况相符合。  相似文献   

12.
等离子体激励器通过产生的等离子加速气流,可以实现对流动的控制。单级等离子体激励器由于受到等离子体放电的物理限制,其控制作用较小;为了提高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效果,关于多级等离子体激励器的研究得到发展。采用图像采集和粒子示踪测速系统(PIV),对传统多级等离子体激励器和多级双极性等离子体激励器的放电现象以及气流加速进行研究,并通过流场速度分布计算等离子体激励器对空气产生的推力和吸力。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升高,传统多级等离子体激励器产生的推力和吸力会逐渐减弱;而多级双极性等离子体激励器产生的推力和吸力均呈逐渐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开展磁流体(MHD)流动控制原理研究,建立了磁流体技术试验系统,采用电容耦合射频-直流组合放电对Ma=3.5气流进行电离,在磁场作用下产生顺/逆气流方向的洛伦兹力控制流场,采用试验段静压变化来监测磁流体流动控制效果,通过一维模型计算磁流体流动控制过程中流场变化情况,分析磁流体流动控制效果;通过添加电磁源项的Navier-Stokes方程耦合电势泊松方程建立了二维磁流体动力模型,对磁流体流动控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主要结论如下:在磁场约束下,电容耦合射频-直流组合放电能够在Ma=3.5流场中产生大体积均匀电流,电导率约0.015S/m;在焦耳热和洛伦兹力作用下,磁流体加速时静压升高了130Pa,减速时静压升高了200Pa;磁流体流动控制过程中,仅有不足10%的能量在磁流体通道内发生了作用;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试验条件下,加速时静压升高了128Pa,减速时静压升高了208Pa,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甲烷-空气混合气体放电等离子体增强点火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双晏  金星  张鹏 《推进技术》2015,36(10):1509-1515
为研究放电过程产生的等离子体对缩短甲烷点火延迟时间的效果,针对脉冲式放电,本文耦合了密度方程、能量传递方程以及Boltzmann方程,对于甲烷-空气混合气体放电粒子浓度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将计算得到的放电过程中激发态分子及活性自由基作为初始组份代入CHEMKIN中进行计算,计算了放电条件下等离子体对于甲烷点火延迟时间的影响。相比于附着过程,甲烷粒子弹性碰撞、激励、电离过程的碰撞截面要大2~5个数量级。随着粒子能量的增加,各个过程碰撞截面的变化并不单调,均存在碰撞截面最大的点。混合气体的激发过程导致了80%以上的能量损失。当约化场强逐渐增大时,甲烷的电离效应逐渐增强。混合气体的附着与弹性碰撞效应造成的能量损失比较小,相比激发与电离效应可以忽略。放电过程能够产生大量不同种类的活性粒子与自由基,不同活性粒子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相同。其中,随着放电,振动激发态氮分子浓度保持为1015/cm3量级。电子激发态氮分子粒子数密度随着放电的进行,在10-8s~10-7s会产生一个峰值。模型计算的单脉冲放电产生的活性粒子,在大多数点火温度下,可将点火延迟时间缩短10%以上。脉冲式放电对于甲烷-空气混合气体点火有显著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5.
微小型微步距进给驱动装置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制成两类任意行程、微步距进给驱动装置。设计并组建了与之配套的驱动控制源和相应的检测系统、便携式电加工系统、放电检测和系统性能测试环节;给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飞机数字式电子防滑系统采用新控制律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瑜  王纪森  史殿芸 《航空学报》1995,16(1):124-128
 讨论了从改进控制律着手提高系统性能的方法。在建立能适应系统随机扰动的基准速度产生器模型和改进控制器放电功能的基础上,设计了模糊复合控制器,通过调节系统的防滑循环频率,在减少深打滑和提高刹车效率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电火花加工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成熟且不可或缺的加工方法,新工艺、新方法和新装备层出不穷,如何提高加工效率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电火花加工过程中,为防止对工件产生损伤,要避免电弧放电,通过各种工艺手段提高加工效率的效果不明显。通过有效控制电弧通断,利用电弧弧柱极高的能量去除材料,可以极大地提高放电加工效率,是近年来研究高效放电加工的一个新方向。另外,放电烧蚀加工利用电火花放电作为诱导能量,控制金属基体与通入的氧气燃烧产生化学能用于蚀除工件,该能量远远大于脉冲电源的能量,是高效放电加工的另外一个新方向。放电烧蚀加工辅以其他方法形成复合加工,对已烧蚀表面进行优化处理,可以实现高加工效率的同时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综述了电火花加工、电弧加工和放电烧蚀加工技术在高效加工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详细描述等离子体在放电腔内的产生、演化过程,建立了放电腔内部等离子体流动的二维轴对称全粒子数值模型。在考虑壁面二次电子发射影响的前提下,模拟得到了稳态后放电腔内电磁场、电子与离子数密度,电流密度等一系列参数分布,且与相关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吻合较好。模型得到了实验中难以观测到的放电腔内等离子体的产生、演化过程以及稳态下的分布规律,合理解释了放电腔工作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电磁加载系统放电回路原理进行分析,研究了系统控制参数对电磁力应力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减小放电回路电阻可保证设备在最大电容量和极限放电电压时放大器输出的应力波幅值足够大;增大放电回路线圈匝数,电磁力应力波的幅值升高,同时脉冲宽度变宽,选择电磁加载设备线圈匝数时应综合考虑应力波幅值和脉宽;放电回路电容量主要影响电...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正弦波激励及纳秒脉冲激励两种激励方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控制技术原理,介绍了近年来该技术在分离控制、激波控制、附面层转捩控制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及成果,展望了该技术在未来飞行器发展中的应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对现代飞机的气动设计可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