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8年12月25日0时53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C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三号送入预定轨道。"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三号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用于开展相关技术验证。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C运载火箭属于"金牌火箭""长征"三号A系列,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2018年,长征"三号A系列运载  相似文献   

2.
正2020年2月4日23时36分,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托举"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六号直冲云霄。随后,卫星被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六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主要用于卫星通信、广播电视、数据传输等业务,并开展相关技术试验验证。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属于"金牌火箭"——"长征"三号A系列,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1月5日23时18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点火,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号送入预定轨道。"金牌火箭"实现了2017年我国宇航发射"开门红"。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抓总研制,是我国新一代大容量通信广播试验卫星,主要用于卫星通信、广播电视、数据传输等业务,并开展多频段、宽带高速率数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11月3日11时22分,"长征"四号B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简称"高分"专项)"高分"七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为一箭四星,火箭同时搭载了精致"高分"试验卫星、"苏丹"科学实验卫星一号、"天仪"十五号卫星等3颗卫星。"高分"七号卫星由中国空间  相似文献   

5.
“高分四号”卫星遥感技术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分四号"卫星是中国首颗地球静止轨道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是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分四号"卫星将高时间分辨率和较高空间分辨率相结合,为减灾、气象、地震和林业等多个行业的应用提供遥感数据服务,并为海洋、国土和水利等行业以及国防建设提供遥感数据支持,实现中国民用高分卫星研制和卫星遥感应用领域的新突破。文章分析了"高分四号"卫星在运行轨道、探测手段、控制体制等多方面的任务特点,总结了卫星总体设计技术、高精度控制技术、复杂条件下像质保障技术、高精度热控技术、高可靠长寿命技术等创新点,为中国静止轨道高分辨率光学遥感领域后续发展提出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4月30日6时5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实施"长征"四号B运载火箭"一箭双星"发射任务,将"天绘"二号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长征"四号B运载火箭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一款常温液体运载火箭,具备发射多种卫星、不同轨道要求的单星、多星发射能力。此次任务为了适应"一箭双星"的串联布局和卫星包络需求,箭体首次采用了3.35m直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11月28日07时52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C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二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高分"十二号卫星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安排的遥感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9月12日11时26分,"长征"四号B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实施"一箭三星"发射,将"5米光学"卫星("资源"一号02D星)和"京师"一号卫星、"金牛座"纳星送人太阳同步轨道。"5米光学"卫星("资源"一号02D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属于空基规划的中等分辨率遥感业务卫星。卫星工作在太阳同步轨道上,回归周期为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2月20日05时07分,"长征"二号D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以"一箭四星"的方式将4颗"新技术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长征"二号D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任务,此次搭载的"新技术试验卫星" C、D、E、F,用于在轨开展星间链路组网及新型对地观测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6月25日02时0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成功将"北斗"三号第2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2)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北斗"三号IGSO-2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第21颗"北斗"三号卫星,也是"北斗"导航系统第46颗卫星。截至目前,在我国发射的"北斗"三号卫星中,有18颗运行于中圆轨道(MEO)、1颗运行于地球静止轨道(GEO)、2颗运行于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据悉,卫星设计寿命12年,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11月20日7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D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试验"六号卫星,并同时搭载发射了"天平"一号A星、B星,"嘉定"一号卫星,"软件定义"卫星共4颗微小卫星。卫星被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长征"二号D火箭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迄今为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发射了101枚"长征"系列火箭,其中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10月5日02时5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C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高分"十号卫星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安排的微波遥感卫星,地面像元分辨率最高可达亚米级,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领域,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11月5日凌晨01时43分,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北斗"三号第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3)卫星由"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随后,卫星被送入预定轨道,太阳翼顺利展开,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至此,"北斗"三号IGSO轨道卫星全部发射完成,将为我国及周边地区、南北极地区提供更加精准的导航服务,对于进一步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组网、服务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12月29日0时04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四号"卫星。这是中国首颗地球同步轨道高分辨率遥感卫星。至此,中国航天2015年持续高密度航天发射完美收官,全年共实施19次航天发射任务,将45颗中外航天器成功送入太空。"高分四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22次飞行。  相似文献   

15.
<正>9月12日23点42分,随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声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响起,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一号顺利升空。此次发射的卫星是我国通信技术试验系列卫星的首颗星,主要用于开展Ka频段宽带通信技术试验。据悉,此次发射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一号和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12月16日15时22分,"长征"三号B/"远征"一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形式,成功将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52、5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北斗"三号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全部发射完毕,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  相似文献   

17.
正2021年3月12日01时51分,我国新一代中型高轨液体运载火箭"长征"七号A运载火箭托举"试验"九号卫星刺破夜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家族又添新成员。"长征"七号A火箭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力为7t,有效填补了我国高轨运载能力空白。  相似文献   

18.
<正>有着中国"大力神"火箭之称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于9月5日凌晨0时14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基于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的鑫诺六号通信广播卫星送入太空。火箭飞行约26分钟后,星箭分离,卫星精准进入近地点高度为213公里、远地点高度为42016公里、轨道倾角为25.2度的地球  相似文献   

19.
正2021年7月6日23时5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C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一号05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至此,我国第一代数据中继系列卫星圆满收官。"天链"一号05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的第四颗装备星,其使命是维持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的完整性,保证系统的覆盖率和服务能力不下降;为航天器用户和相关平台等其他用户提供数据中继、测控信息传输和测定轨服务,  相似文献   

20.
“高分四号”卫星观测能力与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四号"卫星是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工程中首颗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也是目前世界上地球同步轨道上第一颗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它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率、极高时间分辨率、多种谱段选择、广阔的观测范围等特点。为使"高分四号"卫星充分发挥观测能力,成为灾害监测以及防灾减灾的有效工具,文章对应典型遥感应用,总结归纳出了五种观测模式,分别是凝视模式、跟踪模式、巡航模式、签到模式、夜间模式,并分析给出各种模式下相应的观测策略。文中还以现有国产遥感卫星为例,讨论了影响"高分四号"卫星应用的两种重要因素,即数据连续性和数据稳定性,其中针对巡航模式对数据连续性的潜在影响提出了"高分四号"卫星在轨使用建议,针对数据稳定性提出了一种评价模型。该文对于有关方面应对多种观测需求、合理使用"高分四号"卫星在轨观测能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