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载人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国际上掀起了一个空间探索活动的新高潮,而作为载人空间探索活动重要支撑的回收和着陆技术也相应取得了重要进展。文章综述了关、欧、俄在载人飞船、登月舱、火星着陆器等载人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方面的研究和进展。  相似文献   

2.
2014年6月4日,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发布了载人空间探索报告《探索途径:载人空间探索的理由与方法》。该报告正文280页,历时18个月,耗资320万美元。报告主要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载人航天”(Rationales)和“下一步应该如何发展”(Approaches)的问题,阐述了发展载人航天的理由和价值定位,调查并分析了公众和利益相关方对当前美国载人航天的态度,探讨了未来载人航天的发展方向,并按不同途径进行了技术分析和经济可承受能力评估。  相似文献   

3.
未来载人航天发展的重点将围绕国际空间站进行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同时积极开展以月球探测和火星探测为核心的深空探索活动。目前,美国、欧空局、俄罗斯、日本和印度都制定了深空探索计划。国外载人航天的发展将在空间往返运输器领域展开新一轮竞争与合作。预计美国凭着强大的技术力量、经济投入和决心将主导载人航天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黄志澄 《航天》2014,(10):14-19
最近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在对美国航宇局(NASA)的载人火星探索任务的评估报告中,将“进入、下降与着陆(Entry, Descent, and Landing, E D L)”技术,列为载人火星探索任务的第一项关键技术。其余两项分别是空间推进及能源和辐射安全。对于载人火星探索任务,为何EDL 技术会显得如此重要?为了问答这个问题,就让我们首先从“好奇”火星探测器的EDL过程说起。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1998,(4):10-11
国际空间站将用来验证载人火星探索技术图1充气式运输居住舱样舱将对接到国际空间站上美国航宇局准备对国际空间站的用途作一次重大调整,让这座470吨重的空间设施与开发载人火星探索所需的专用硬件和技术更多地联系起来。该局已初步确定将在2014年发射一颗载人火...  相似文献   

6.
载人航天器防操作失误设计分析周前祥龙升照人类的空间活动,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探索和了解外层空间的科学活动;另一类是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的活动。在这两类活动中,载人航天均占有重要位置。载人航天的核心是人进入空间。人上了天以后,便与载人航天器及...  相似文献   

7.
<正>载人月球探测是具有高度挑战性、创新性和引领性的重大科技工程,是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抓手,将助力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具有突出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使命召唤下,实现无人探测向载人登月的重大跨越迫在眉睫。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系列型号肩负着我国载人登月任务的重大历史使命,根据我国载人航天领域任务长远发展规划,全新研制的高可靠、高安全载人火箭将填补我国载人登月的能力空白,牵引带动以重复使用为代表的下一代运载火箭技术发展,同时实现近地空间载人运载火箭的更新换代,支撑未来空间站运营的更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送入预定轨道。随着"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首飞成功,参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建设的"长征"火箭"三勇士"已经全部亮相。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  相似文献   

9.
子力 《中国航天》2005,(12):25-27
1.何为“机组探索飞行器”?“机组探索飞行器”(CEV)是美国用于载人空间探索的新型航天器。它将能在地面和国际空间站之间往返运送3名宇航员(外加货物),但具有乘载多达6名机组人员的能力。它将用于把4名机组人员送到月球轨道;而在最终用于载人火星探索时,它甚至可乘坐多达6人。  相似文献   

10.
航天第十专业(空间模拟与环境工程)信息网第四届全网大会与技术交流会于1994年9月12日至16日在承德市召开。共有19个单位4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议程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进行了专业技术交流;二是召开了第四届全网大会;三是总结了网刊《环模技术》编委会的工作。在技术交流会上收到论文20篇,宣读了18篇。我部范含林撰写的《载人飞船热控系统地面模拟试验有关问题的探讨》一文也参加了交流。本次交流会的主题是载人航天的空间模拟技术。围绕这一主题,代表们就载人航天环境模拟技木、空间环境对航天器的效应研究、空间环境试验技术研究、空间环境模拟技术,发动机试车模拟技术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以来,载人登月和无人探月成为世界航天界的新热点,也成为载人航天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2004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总部公布了“空间探索新构想”,其中指出美国将在2020年实现载人登月。  相似文献   

12.
ILC Dover有限公司得到资金进行一项三年项目研发创新航天服压力服技术,可以保障更安全,更可靠和有效的载人空间开拓探索。  相似文献   

13.
超高速撞击试验是开展载人航天器及大型应用卫星空间碎片超高速撞击风险评估和防护设计的基础,作为我国航天器环境效应和可靠性工程验证部门的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在这个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文章介绍了二级轻气炮超高速撞击地面模拟试验技术、典型防护结构防护性能的超高速撞击试验验证、载人航天器外露材料超高速撞击特性、毫米级弹丸7 km/s以上超高速稳定发射技术探索、高性能防护结构研究等方面的若干近期进展。展望了我国空间碎片防护需求和地面超高速撞击试验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载人航天器密封舱微生物防控技术体系框架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载人航天器密封舱内环境适宜航天员工作和生活,同时也给空间微生物提供了生长繁殖的有利条件。而空间微重力和电磁辐射等环境会加大空间微生物对材料的腐蚀能力。因此,必须对空间微生物防控技术进行体系化研究。文章从空间微生物菌种的采集和鉴定、空间环境下微生物对航天材料的腐蚀机理、载人航天材料抗菌涂层选择以及微生物控制技术等方面对微生物防控体系进行阐述,可以作为开展载人航天器空间微生物防控技术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10月8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NASA火星征程:制定太空探索的后续步骤》,阐述本世纪30年代人类到达火星空间、最终登陆火星并开展可持续探测的战略目标,提出以载人登陆火星为总目标的空间探测实施战略、原则和挑战,循序渐进地迈上"依赖地球"、"试验场"、"独立于地球"三个台阶,指导未来载人火星探测活动。载人火星探测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提出的规模最为宏大的航天工  相似文献   

16.
日本航天技术取得进展日本目前正在继续开发其未来的载人和不载人航天器所需的技术。其中载人航天器技术包括将由日本宇航员在美国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日本实验舱上进行的空间试验技术。有关航天飞机的基础研究工作也在进展之中。在不载人航天器方面,日本正在实施所谓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任务的不断推进,空间无损检测技术成为确保飞行器长期在轨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手段。由于空间环境条件与地面差异大,以及特殊的活动限制,使空间采用的无损检测方法与技术要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苏联等航天先进大国就开始探索在空间实施无损检测的必要性及可行方法,并开发了一些检测装置。文章对空间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应用情况进行论述,并对未来技术发展方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张叶 《航天员》2013,(5):30-30
2013年9月16日,由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和联合国外空司共同主办的载人航天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开幕式后,举行了纪念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十周年的活动,由联合国外空司空间应用专家土井隆雄(Takao DOI)主持.来自世界各国的航天员、航天机构代表分别致辞表达祝贺,不仅表达了他们对中国航天英雄杨利伟的高度赞扬。还对中国载人航天在未来太空探索中注重国际合作的做法给予了肯定。  相似文献   

19.
王景泉 《中国航天》2005,(12):33-35
2004年1月布什政府发布空间探索新设想,提出了空间站发展新的时间表,明确了载人登月球、登火星和开发太阳系其他行星的新目标。欧空局、俄罗斯、中国、日本、印度等纷纷提出了行星探测新计划。世界上出现了将载人航天嫁接于行星探索和太阳系开发的重大历史性转变。一、主要航天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太空探索的不断推进,空间核动力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热潮,该技术可以将核能转换成热能、电能或推进动力,以满足多种航天器的飞行需求。相比化学燃料、离子推进和太阳能推进等技术,空间核动力技术具有抗辐射能力强、体积小、质量轻、寿命长、窗口利用率高等诸多优点。在空间核动力技术领域,俄罗斯取得的成果不容小觑。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苏联/俄罗斯有关科研单位及企业就一直在开发可用于轨道间拖船的核动力装置,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基础。核动力技术应用潜力广泛,例如,用于建立月球基地、载人火星考察、星际航行等太空探索任务,将航天器低成本送入高轨,太空垃圾清除,以及保护地球免受彗星、陨石威胁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