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面临的电子战环境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舰导弹在实战中的命中率和威力已使各国加强了对舰船防御系统的研究,从而使反舰导弹的突防难度增大。舰载有源干扰对末制导雷达的威胁并不大,而箔条干扰、舷外假目标以及弹炮一体化系统却对反舰导弹形成极大威胁。因此反舰导弹除了应在战术、技术上使用有效的抗干扰措施外,其末制导雷达应采用缩短开机时间、多参数大范围捷变技术使敌舰船防御系统难以截获雷达信号,或仅有很短的反应时间;采用信号识别技术区分真假目标;扩展雷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现役舰船点防御系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唯有发展集电子战软杀伤与反导导(炮)弹硬杀伤为一体的点防御系统才能解决好舰船近程反导防御的问题。从系统模式、战术使用、反导能力、实现途径四个不同的侧面,对舰船软/硬武器一体化点防御系统进行了初步的研讨。  相似文献   

3.
黄孟俊  赵宏钟  付强  冯国瑜 《宇航学报》2012,33(10):1486-1491
角反射器是海面舰船对抗反舰导弹的一种重要的无源干扰。本文以漂浮式角反射器干扰和舰船为研究对象,根据耐波性理论,建立了海面目标的微动模型,并分析了它们的微动特征。采用散射中心模型,推导了海面目标横摇运动引入的雷达微多普勒信号模型,利用时频分析方法和一阶矩方法,提取了目标回波的瞬时多普勒和微多普勒。通过定义目标雷达回波的微多普勒主频率特征实现了角反射器干扰的有效鉴别。仿真计算表明,在信噪比大于0dB的条件下,角反射器干扰的正确鉴别率大于95%。  相似文献   

4.
舰船及其海面背景SAR成像模拟是发展海洋遥感的重要途径。针对舰船及其海面背景不同于陆地目标的特性,从SAR成像模拟的方法及优缺点出发,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舰船隐身的主要技术途径,并对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中的舰船检测与分类问题,常规的图像处理技术或者机器学习方式难以准确检测出海上舰船的类别以及当前舰船运行状态。因海上舰船目标具有相对于SAR图像尺寸较小、方位难以测算以及容易与其他目标混淆的特点,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端到端的海上舰船分类与状态感知模型,加入特征金字塔以达到拥有对于微小目标提取其深度特征,同时又保留其相对位置的目的;使用残差结构以解决特征融合网络层数增加导致的梯度消失问题;最后加入舰船状态感知模块,使其最终可以得到海上舰船目标相对于图像的角度值。使用公开SAR卫星图像进行了多次实验,最终体现出提出的端到端的模型具有较高的识别率以及良好的舰船状态估计能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梳理以互联网行业为代表的大数据发展趋势、成效及技术发展方向,分析其对装备质量数据管理的启发,提出舰船装备质量数据资源建设的基本目标。以某造船企业为例,分析舰船装备质量数据特点及当前数据资源建设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分别从质量数据资源共享机制、质量数据管理技术、质量数据分析利用技术3个方面,提出舰船装备质量数据资源建设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反舰导弹雷达导引头在几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技术特点,发展中所解决的一些技术问题,并对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做了推测。  相似文献   

8.
金斌  刘杨 《中国航天》2001,(4):32-34
舰导弹武器系统以水面舰艇为主要打击目标,具有射程远、速度快、飞行高度低、突防能力强、命中概率高等诸多优点。近几十年来,世界许多国家都在竞相发展自己的多平台发射的各种反舰导弹武器系统。我国的反舰导弹武器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跟踪世界反舰导弹武器系统的先进技术,正在向多载体、系列化方向发展。 现代反舰导弹武器系统在研制过程中采用了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在电子设备方面,已从电子管、晶体管发展到集成块乃至大规模集成电路;广泛采用了计算机控制、弱电信号和数字通信等技术:从地面测试、射检发控到空中制导,自动化…  相似文献   

9.
由于类似舰船的陆地目标的干扰和舰船的紧密排列,基于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的近岸舰船检测会出现较多漏检和误检,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网络的近岸舰船的检测方法。为提高近岸背景下的检测精度,使用了注意力机制模型和CSL的技术用于改进网络;分析了YOLOv5网络、注意力模型和CSL算法,基于YOLOv5进行了检测实验,引入注意力模型来改进网络;结合CSL算法,重构了YOLOv5旋转检测网络。通过调整训练参数和改进注意力,近岸目标检测网络的测试结果达到mAP 80%以上,证实了CSL+YOLOv5算法实现旋转检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球静止轨道(GEO)遥感卫星大范围持续观测的特点,文章结合舰船目标检测跟踪应用中的实际需求,利用高分四号卫星对舰船目标检测跟踪的应用模式进行探索研究,识别了目前常规应用流程中存在的各环节独立、处理时延大、检测跟踪难等问题。从提升需求响应时效性,融入实际保障流程出发,立足现有技术发展水平,考虑任务筹划、数据处理、检测跟踪几方面要素,对应用流程进行了优化设计,并通过实际案例开展了应用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舰船目标检测跟踪应用时延缩减到分钟级,同时在无云层遮挡情况下,可对检测目标实施连续的跟踪监视,获取舰船目标位置、运动轨迹等信息。在此基础上,对未来静止轨道遥感卫星在舰船目标检测跟踪中的发展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反舰导弹突防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反舰导弹以飞行高度低、突防能力强、命中精度高、威力大的作战效能而倍受人们推崇 ,如何防御反舰导弹 ,已受到各国军方的高度重视。随着舰载反导拦截武器的发展 ,反舰导弹的突防能力大受挑战 ,为此 ,不断采用高新技术提高突防能力已成为反舰导弹攻防对抗的当务之急。分析了反舰导弹面临的威胁 ,重点讨论了反舰导弹弹载突防技术  相似文献   

12.
弹道变轨对冲压动力反舰导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舰导弹防御技术的发展使反舰导弹已面临新的挑战,迫切需要通过隐身技术、变轨技术、电磁对抗和超声速飞行等技术来提高突防和打击效能,而变轨技术和超声速飞行直接与冲压动力装置相关。在论述变轨技术的基础上对冲压动力约束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不同参数的影响和动力装置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3.
常子田 《中国航天》1996,(12):27-30
俄罗斯的3M80反舰导弹常子田俄罗斯的3M80蚊子反舰导弹(即西方所指的SS-N-22晒斑)具有极高的末速度,低空接近目标,并可进行末段机动,因此,现有的舰载防御系统很难对其进行防范。3M80是彩虹设计局于70年代开始研制的一种导弹,准备用来替换装备...  相似文献   

14.
日本反舰导弹武器的发展李济众二次世界大战后50年来,日本的战略虽多有调整,但不外乎是借助美国这把保护伞,以俄、中、朝为主要战略对象,逐渐发展其军事力量,在本土与沿海防卫的基础上,逐步向外延伸。因此,了解与研究日本的军事战略、军事工业(包括导弹武器)的...  相似文献   

15.
张孙 《中国航天》1993,(10):27-29,32
近来,俄罗斯相继在莫斯科航展及阿布扎比武器展览会上展出了多种以前从未公开过的武器系统,并公布了其中一些系统的详细情况。现将俄罗斯公开的几种反舰导弹详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台湾的雄风反舰导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的雄风反舰导弹刘文叶台湾当局自1949年后,一直在进行武器装备的研究和发展,至今在喷气式战斗机、战舰和导弹方面已形成了较为现代化的研制和生产能力。反舰导弹是其研制的导弹种类之一。在反舰导弹的发展中,最初是仿制以色列的迦伯列I导弹(台湾称之为雄风1...  相似文献   

17.
徐忠 《中国航天》1994,(9):39-39
俄罗斯的新型反舰导弹取代SS-N-22第21艘苏莱曼尼级驱逐舰布局图据简氏防御周刊报道,俄罗斯第21艘苏莱曼尼(Sovremenny)级导弹驱逐舰后甲板原来安装130毫米炮塔的地方将装备一种新型垂直发射的反舰导弹,这种导弹将取代舰载的SS-N-22桑...  相似文献   

18.
反舰导弹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船载ISAR对舰船目标成像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船载ISAR和舰船三维运动为成像条件,针对舰船目标ISAR成像的多普勒特性进行讨论。对海情影响下舰船目标的摇摆成像模型进行数学建模,并从理论上分析多普勒频率特性和船载ISAR对舰船目标成像的复杂性。在建模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舰载导弹的发射问题.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建立了舰载导弹发射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通过定义运动模拟了舰船在海浪中的恶劣运动,采用时间离散采样方法模拟了舰船不同状态下的发射,针对不同推力、发射点及海况因素进行了发射数值仿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样点火下发射导弹出筒的俯仰和偏航角速度出现周期性波动,而滚转角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