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12月1日,全国民航防相撞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民航防相撞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减少航空器飞行冲突,杜绝航空器相撞,保障飞行安全。要从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完善机制、健全法规、专项治理、规范运行、加强协调和提升技术等方面入手,大力加强和改进防相撞工作。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国家空管委办公室副主任马健出席会议并讲话,民航总局副局长王昌顺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民航总局空管局局长苏兰根主持会议并作总结发言,他还在会上对民航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止航空器相撞工作的意见》(讨论稿)作了说明。民航总局…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军民航防相撞都是空管部门的工作重点,对保障空管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本刊2003年第11期刊发的《民航管制员看军民航防相撞》一文从民航角度探讨关于防相撞的问题,本文则从另外一个角度再次把这个问题摆在讨论的桌面上来。  相似文献   

3.
为落实上级关于开展“防相撞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精神,维护空中交通秩序,确保空管安全,3月18日,南京空管中心组织召开了南京地区军民航防相撞工作协调会。南京军区空军机关、空军某部空管部门的领导和管制员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际民航组织要求和我国民航规定,加入航路航线飞行的运输机需要安装机裁防撞系统。文中对目前我国航空器安装机载防相撞系统的情况和世界现有机裁防相撞系统的原理和功能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军机安装机载防相撞系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收集了1990—2009年20年间世界范围内发生的61起飞机相撞事故的数据,采用统计归纳的方法,对飞机相撞事故的数量趋势、事故类型、发生的飞行阶段、机型及飞行任务、发生时间段、发生地进行分析,探索飞机相撞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最后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民航发展的现状,认为我国现阶段飞机防相撞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军民航冲突和通用航空的飞机相撞事故预防上,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空中威胁态势探测与告警是无人机飞行防相撞预警的关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航迹预测的无人机防相撞空中威胁态势探测与告警方法。在该方法中,先采用滑动窗多项式拟合法对入侵机航迹进行动态预测,然后,在航迹预测基础上,利用无人机与入侵机飞行信息,建立针对入侵机的无人机动态避撞区,最后,结合静态保护区原理,对特定飞行场景下的无人机飞行冲突趋势、空中危险接近趋势和飞行碰撞趋势的探测与告警。仿真实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也验证了其用于无人机飞行防相撞预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于黎 《民航科技》2005,(3):24-26
本文论述了加强军民航协调,明确职责,制定切实可行而灵活有效的规章制度。对于做好防相撞工作,保证飞行安全,维护国家声誉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内要闻     
12月1日.全国民航防相撞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12月4日.乌鲁木齐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12月6日,民航总局空管局在合肥召开民航工程建设协调会。12月7日,首届中国民航油料储运员职能大赛暨民航油料储运员选拔活动在广州开幕。  相似文献   

9.
在开展军民航“防相撞宣传教育月”活动中,南京空管根据本地区军民航飞行特点,积极和军航有关部门协调,共同商定开展这项活动的方式和内容,通过活动的开展,为管制员工作创造尽可能宽松的外部环境,使军民航都飞得开、飞得顺、飞得安全,实现军民航飞行安全的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万军 《民航科技》2007,(4):12-15
简而言之,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目的就是防相撞,保证航路通畅:再而言之,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实质就是不断发现飞行冲突、解决飞行冲突。任何表面的或潜在的飞行冲突,只有被发现、被察觉,才会有认识解决的机会。纵观近年来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出现的各类差错,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管制员精力分配不当,未能发现或及时发现飞行冲突而造成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飞行量的增长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航空器空中危险接近或小于规定间隔的事件时有发生。以致于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采取了许多防止方法,但对于可能导致危险接近的原因调查不多,研究甚少、本文将着重从空中交通管制工作角度与大家共同探讨可能导致航空器地面相撞危险和空中危险接近的若干人为因素。一、导致地面相撞危险的因素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任务是防止航空器相撞和在机动区内航空器与障碍物相撞。国际民航组织有关文件要求,塔台管制员在工作中应当对于自己管辖的范围内的航空器不断地目视扫视,以保证安全,这是塔台管制…  相似文献   

12.
航空发动机进气系统结冰适航性条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动机进气系统结冰通常给发动机工作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引起飞行事故,因此CCAR 33.68"进气系统的结冰"对每型发动机在结冰条件下的运行提出了适航性要求。对航空发动机防冰系统的适航性要求进行了解读,归纳了防冰方式对防冰系统的数值计算/关键点分析、试验验证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典型符合性验证案例。本研究了可为国内开展航空发动机防冰适航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60年来我国发生的双机空中相撞及近年来大量的事故征候进行了统计,分析了事故涉及机型、事故发生的时间段、区域及原因。尤其对近年来发生的小飞机与大飞机之间飞行冲突、危险接近及不安全事件进行了综合剖析,提出了措施建议。双机空中相撞,是指离地飞行的两架航空器实体在三维空间位置上的相互占用或重叠现象。如果两架航空器发生空中相撞,通常要经过无相撞风险阶段、飞行冲突阶段、危险接近阶段和空中相撞阶段。1949年以来,我国军民航  相似文献   

14.
前言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任务是防止航空器相撞及在机动区内航空器与障碍物相撞,维护和加快空中交通的有序流动。正因如此,管制工作也具有了高强度,高责任心和高风险的特点。我们希望管制员在实施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时能时刻保持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成熟的管制技能,能与班组其他成员进行良好的协作配合。但这只是理想化的要求,管制员作为人,其能力具有局限性,而且能力的发挥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科学研究证明,人都有犯错误的倾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双机相撞的飞行事故,是空中交通管理中的灾难,历来为从事航空事业的人们所关注。本世纪50年代,美国发生了名次两机相撞的飞行事故,引起了美国总统和参众两院的严重关切,导致了美国的空中交通管理改由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统一主管。70年代,日本发生了一次军民飞机相撞的飞行事故,不得不实行美国的办法,进行统一的空中交通管理。随着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单位空域中飞行的飞机不断增多,一些航空发达的国家,也相继采用美国的体制,改善空中交通管理。虽然军民飞机之间相撞的飞行事故减少了,然而,民航飞机之间相撞的飞…  相似文献   

16.
鸟与航空     
自从飞机问世以来,就一直潜藏着鸟与飞机在空中相撞的危机。随着飞机数量的不断增加、飞行速度的不断提高、涡轮喷气、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以及飞机在军事及商业领域日益广泛的应用,使得鸟与飞机相撞的概率及鸟机相撞发生的灾难性事故也大大增加,鸟给航空业确实出了一道既危险、代价又大且不易解决的难题。本文叙述了鸟与飞机相撞的严重危害及消除鸟危害的方法,也企望通过本文引起我国航空界同仁对鸟机相撞危机的警觉与重视。  相似文献   

17.
适航条款要求"必须通过分析确认,飞机在各种运行形态下其各种部件的防冰是足够的",这就要求民机试飞中必须验证单发引气防冰时的飞机防冰能力。简要介绍了引气防冰的基本工作原理,通过对某民机两种单发引气防冰构型的研究,分析了试飞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着重从适航验证角度对两种构型的差异进行了剖析。结果显示在不同防冰构型下,单发引气防冰的引气需求有较大差异,这也说明在飞机初始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适航条款对单发引气防冰功能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防除冰技术体系系统性强,理论涉及多门学科,是关系到飞机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通过研究防除冰系统技术的构成,针对国内防除冰系统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国内防除冰系统在技术开发、试验验证、工程应用方面的成果,总结了"横向一体化"增长型战略,构建"有人+无人"、"体系+多用"和"复杂+新型"的防除冰系统技术多元化路径。重点发展防除冰系统技术分支中的复杂环境探测技术与新型防除冰执行技术,并通过试验验证设施的同技术化实现多用途功能。  相似文献   

19.
▲12月1日,全国民航防相撞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12月4日,乌鲁木齐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12月6日,民航总局空管局在合肥召开民航工程建设协调会。▲12月7日,首届中国民航油料储运员职能大赛暨民航油料储运员选拔活动在广州开幕。▲12月7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和欧洲宇航防务集团签署了民航专业人才培养合作备忘录。▲12月8日,东航上海—纽约航线成功首飞,东航成为首家直飞该航线的航空公司。▲12月8日,Ameco共公保税库正式启用,成为国内民航业首家拥有共公保税库的企业。▲12月8日,中国民航总局和新加坡交通部代…  相似文献   

20.
选择"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中文专利数据库作为数据源,建立防除冰技术专利数据库,然后从防除冰技术专利现状、重点专利技术和申请人等方面对防除冰技术专利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比分析了国内外防除冰技术专利申请情况,讨论了国内防除冰技术专利的发展态势,可为国内相关企业进行防除冰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