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UFO信箱     
山东品继飞:近日,我看了贵刊2000年第4期上傅民杰先生撰写的《三星状UFO调查实录》一文,有些不同看法,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作者声称见到三个在空中排列为非对称三角形的三星状UFO,一个大的,两个小的,小的紧挨着大的左右两边,并拖出半环形状的尾迹。而作者又说这个飞行物一直呈直线运动。这点我就不明白了:既然直线飞行,又何以拉出半环形尾迹?作者还称,该物体速度很快,高度却只有80米~100米。我认为:该物体既然会拉线,就必有其道理,它一定是一种喷气飞行物,而不是作者后边说的是靠反重力飞行。即使它靠反重力飞行,飞…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对用热敏元件敏感面作视场光阑的地平仪探头的视场特性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视场扩展的一些规律。作者对热敏元件浸没介质层热传导是视场扩展的主要原因的观点表示怀疑。通过实验,在视场扩展的差异和热敏元件结构的关系方面有所发现,并作了相应的分析。文中还提出了大气强烈吸收带引起的背景干扰及其对视场扩展的测试影响问题。提出这一观点对如何估计地平仪在外层空间受太阳干扰的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在对视场特性进行分析的同时,作者还对在探头中设置机械视场光阑改善视场扩展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UFO信箱     
内蒙古效衡乾:我是《飞碟探索》的热心读者,在读完贵刊2002年第3期董玉华的《它们仍将保持沉默》一文后,我觉得文中有几个观点不妥,下面提出我个人的一些意见:第一,作者写道:“外星人已来到地球,而又不与我们接触,是为了遵循宇宙法则,即不干涉文明的自然进化过程。那么它们没有必要频繁到达地球,可以每过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来一趟。”从这里不难看出,作者犯了一个基础性的错误,那就是作者把所有到达过地球的外星人都说成是一种外星人了,即他们来自同一文明。我认为,既然承认有外星文明存在,那为什么只能是一个,而不是许多个?既然是许多个,这…  相似文献   

4.
UFO信箱     
山东吕坤:我是一位《飞碟探索》杂志的忠实读者,我觉得贵刊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很有阅读价值,它能让我们开阔眼界,放眼未来,了解一些高科技知识与未解之谜,这无疑将对我们高中生的生活与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我读了贵刊 2000年第 5期的《人类史前文明破译》一文,觉得其中有些观点不太科学,我就此文的一个观点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据科学家的研究,地球诞生已经 46亿年了,而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300万年之前 (有化石证明 )。以作者的观点来说,生物周期为 140万年,那在这 300万年中已经有一轮回了,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并不是一些…  相似文献   

5.
《太空探索》2011,(4):29
《单程去火星?去不成!》一文发表后,很多读者跟帖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一位署名"WADE"的读者说:"我会去的。纵观历史,愿冒生命危险去探索地平线那边世界的,不乏其人。我们是富有探索  相似文献   

6.
1971年4月19日,即美国阿波罗14号的两名航天员第一次使用手推车在月球上采集岩石标本两个月后,苏联成功发射了礼炮1号空间站,并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个消息,宣称苏联拥有了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发射的第二天说,礼炮1号的飞行是"征服太空的重要一步"。他还骄傲地告诉全世界:"我们根本就没打算去月球。我们要另辟蹊径。"他所指的"蹊径"就是发展载人空间站。勃列日涅夫强调指出,苏联科学界认为,建立航天员轮流居住的空间站是人类进入太空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UFO信箱     
山东刘阳:读完贵刊2001年第4期王中纲先生的《UFO可能是地球人所为》一文之后,我觉得文中有几个观点不妥,下面就这篇文章提一些个人的意见:第一,作者认为只有熟知地理环境的地球人才能驾驶飞碟自由飞翔而不出事故。对此,我举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蝙蝠视力很弱,当然对地理环境不可能熟知,但它为什么能在傍晚觅食时自由飞翔而不出事故?这是因为蝙蝠能够发出一种超声波,遇到障碍而传回自身,从而躲开障碍。由此我们可以设想:飞碟中安装了一种能够收发超声波的仪器,从而使不熟悉地球环境的外星人能够自由飞翔而不出事故。…  相似文献   

8.
齐悦 《飞碟探索》2002,(1):17-17
千百年来,人类主宰地球的意念在各种肤色的人们心里根深蒂固。没有人会去怀疑,就像当年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一样即使有人猜测过也仅仅是稍纵即逝。但问题好像就出在这里:我们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寻找所谓的“外星生物”会不会和我们正共同主宰着地球呢?答案是不肯定的,因为这仅仅是一种猜测而已。但却至少引出了一个问题,即:何谓“外星生物”?依本人观点,外星生物应是不同于人类的、存于另一种世界之中的、与人类具有同等水平而不同质的思维水平的生物体。这里之所以用“另一种世界”,包括了三种可能性:宇宙中地球以外的另一个星…  相似文献   

9.
平行世界:盛开文明的暗场(下)○傅民杰编译1971年,在彼尤拉坎天文台举行了“同地外文明联系”的国际会议,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卡尔达索夫在会上提出一种新理论:可利用宇宙中的黑洞和白洞向其他宇宙迁移。我们的宇宙空间具有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的性质,还...  相似文献   

10.
UFO信箱     
沈阳刘名鸣:看过《飞碟探索》2002年第5期的《反物质世界的空间概念》,觉得作者的解释不是很有道理,所以想阐述一下本人的观点。我认为反物质世界是与物质世界相对应的,两个世界除了物质的性质不同外,其他均应相同。那里也应有生物、星球等,只不过我们彼此存在的空间不同而已,就像照镜子时所出现的情况一样。我在这里引用《飞碟探索》2002年第5期中的坐标系的方法证明,不过这个坐标系只存在一、三象限(或二、四象限)。假设一象限(或二象限)为物质世界,那么三象限(或四象限)便为反物质世界。那么,从第一象限中任取…  相似文献   

11.
太空城的建材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虽然我们用三篇文章进行介绍,但也仅仅是说个大概,如要进行详细介绍,可能得写一本大部头的专著。前两期介绍了与月球有关的建材系统,这一期主要介绍利用小行星资源的问题。在未来太空城的建设中能否利用小行星的资源,主要考虑以下问题:小行星上有何种资源?小行量上的环境?小行星资源的开采、冶炼、加工和运输?  相似文献   

12.
1 美国航空航天局领导人相关论述及反应 1.1 关于"航天飞机和空间站是错误的"主要论述 □□航天飞机和空间站几乎是过去30年中美国载人航天计划的全部,然而现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领导人认为都错了.《今日美国报》报道,2005年9月记者采访了NASA局长格里芬,当问到航天飞机是否是一个错误时,格里芬说,"我的看法是这样的,这种设计是极端冒险,公正地说几乎是不可行的途径".当记者问到空间站是否是一个错误时,格里芬说,"如果由我来做决策,我们不会再研制还在研制中、还在轨道上组装中的这种空间站".格里芬局长坦率承认,NASA这两个最大规模的航天项目是两个巨大的错误.他告诉《今日美国报》记者,过去30年几乎所有的美国载人航天计划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3.
《太空探索》2003,(8):12-13
今年6月16日.是世界上第一个女航天员捷列什科娃上天40周年纪念日,也是女性载人航天40周年,在这40年的历史中,女航天员们前赴后继,证明了在太空中女性能和男性做得一样出色,赢得了人们的敬佩和尊重。为此.我们特辑录了捷列什科娃的一些照片,共同庆祝和纪念这个日子。  相似文献   

14.
正恐龙真的灭绝了吗?仅仅想象它们生活在远古时代,就能令人心生敬畏,兴奋不已。不过已经有证据显示,这个"失落的世界"其实正围绕在我们身边。主流观点认为,恐龙分为非鸟类和鸟类两个类群——非鸟类是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是传统认知上我们所认为的恐龙;鸟类则包括从始祖鸟那样古老的飞行生物,到在绿篱上啁啾的麻雀,以及像鸵鸟和鸸鹋一样不会飞的大型鸟类。所以,没错,今天我们所知的鸟类就是恐龙——这个观点最初似乎令人惊讶,但是,  相似文献   

15.
1980年,美国物理学家艾伦·古恩提出了宇宙膨胀说,这一学说解释了宇宙大爆炸的成因。在得到各向同性的SK背景辐射说、天作红移光谱说的支持,宇宙膨胀说被公认为最好的宇宙构造说。尽管如此,它仍然不是惟一的、完美无缺的宇宙构造说。俄罗斯的一位物理学家就提出了混地膨胀说,认为宇宙由无数个小宇宙组成,一些小宇宙在迅速生长,一些在缓慢膨胀。在本文中,笔者试图论述不同于上述宇宙构造说的新说:旧宇宙并在说。旧宇宙并存说认为:和正在膨胀的宇宙并存,还有一个正在收缩的旧宇宙。旧宇宙产生于极为遥远的过去,产生于第一次宇宙…  相似文献   

16.
如果所有的感觉都是大脑产生,超自然现象也只不过是神经的作用而巳. 五个世纪前,魔鬼盘踞着我们的世界,男魔女妖以淫欲折磨熟睡的不幸之人.两个世纪前,鬼魂在我们的世界徘徊,人们被幽灵和食尸鬼惊扰,整夜充满恐惧.20世纪,灰灰绿绿的外星人到访我们的世界,绑架人类以从事各种实验.今天,许多人声称有"灵魂出窍"的感觉,说自己曾飘浮在床的上空.  相似文献   

17.
UFO信箱     
《飞碟探索》2004,(6):42-42
重庆张智华:我喜欢看《飞碟探索》,不仅是因为对神秘的世界充满好奇,同时也是想获得一些科学知识。我对贵刊2004年第3期发表的《遥远的明亮星宿》一文有些疑虑,提出来与作者探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2003年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了距离地球最远的两颗恒星,它们距离地球大约有800亿光年之遥……天文学界认为,宇宙的年龄大约在100亿~200亿岁之间。这两颗恒星大约形成于宇宙80亿岁左右,是宇宙中年龄最大的已知天体之一。当时这两颗恒星的体积只有现在的1/7,距离地球也要近得多,只是随着宇宙不断地快速扩张,它们与地球的距离才越来越远……”疑…  相似文献   

18.
拜访外星人     
心榕 《太空探索》2008,(3):36-38
宇宙中到底有没有"外星人"?这是一个人类百谈不厌的话题。有人说有,希腊一位名叫米特洛多·希奥斯基的哲学家曾说:"广阔的田野里不可能只生长麦穗。同样,广阔无垠的宇宙中也不可能只有一个住人的世界。"也有的人说没有,美国加州大学的提普勒认为,如果存在"外星人"的话,我们也许早就和他们取得联系了。到底有还是没有"外星人",人类决定去找找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发射了  相似文献   

19.
<正>一年一度,今年4月24日,我们迎来了第四个"中国航天日"。著名哲学家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一件就是我们头顶璀璨的星空。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万户飞天的勇敢尝试,从屈原千古名篇《天问》到毛泽东主席的著名诗句"可上九天揽月",中国人的飞天梦想源远流  相似文献   

20.
正多年以来,如何定义生命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科学家提出了各种观点,其中一些认为生命具有较高的特殊要求(例如是由细胞构成),但这些观点可能使未来的人工智能机器和地外文明失去了"生命资格"。既然我们不想将对未来生命的构想局限于当前遇到的物种,那么我们应当让生命定义的范围更广泛一些。简单地讲,未来生命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