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国际宇航科学院的地球观测小卫星研讨会,阐述了当前小卫星发展的3个特点,即各国竞相发展,小卫星有“遍地形花”之势;对小卫星在地球观测以及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需求迫切;重视和加强地球观测有效载荷、小型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航天》2013,(11):F0002-F0002
据欧洲空间局的官网报道,已经酝酿11年的“蜂群”卫星星座(Swarm)将于11月14月由俄罗斯“轰鸣”火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蜂群”是欧空局继地球重力场和海洋环流探测任务卫星(GOCE)、土壤湿度和海洋盐度研究卫星(SMOS)和“克里塞特”2极地冰层探测卫星后实施的第四个地球探测项目,主要用于研究地球磁场变化规律,为研究气候变化和地球内部演变过程提供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3.
灵恩 《中国航天》1995,(10):10-11
环境监测与欧洲遥感卫星15年前人类发现存在于10~50公里高度上环绕地球的臭氧层出现空洞。这一现象后来又于1987年被美国雨云7卫星监测到并展示在人类面前。从此,制冷设备和空调所需的冷却剂氟里昂,由于被认定是臭氧层杀手而成为令人讨厌的东西,它使臭氧层...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全世界的天文学家都较着劲,希望自己能够首先在太阳系外找到“第二地球”。2007年4月24日,欧洲的科学家显然抢得了头筹。日前,他们宣布,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了一颗温度和大小都与地球类似的适合生命居住的行星。他们暂时将它命名为Gliese581c。正当许多人为这座“搜寻宇宙生命中一个重要里程碑”欢呼雀跃时,科学界却传出了质疑的声音:“第二地球”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5.
携带“天网”4和Astra两颗卫星的第一枚民用“阿里安”4火箭在圭亚那航天中心发射成功.在发射后不到18分钟时,卫星成功地进入地球静止转移轨道(GTO).这是欧洲最先进的“阿里安”4火箭的第二次发射,第一次是在1988年6月.  相似文献   

6.
对中巴地球资源卫星FM1星空间环境监测(SEM)分系统在轨飞行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对测量的结果与预示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在太阳质子事件发生时测量结果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工程》2010,(5):42-42
据“太空飞行现在时网”2010年8月27日报道,欧洲与日本的航天局正考虑对其机器人空间站服务飞船进行升级,以此实现运送货物返回地球,这有可能在2020年为载人太空舱打好根基。两航天局的官员希望在2011年前对新的宇宙飞船做出决定。目前,两航天局还没开始研制载人飞船,但都已开始设计将货物运回地球的再入飞行器。一旦2011年航天飞机退役,从空间站运输货物返回地球的能力将严重短缺。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工程》2010,(6):60-60
据国外媒体报道,欧洲航天局(ESA)的成员国将决定是否批准拨款对其自动转移飞船(ATV)进行升级。目前,该飞船主要用于向“国际空间站”(ISS)运送补给物资。但经过升级,它将具备运送物资设备重返地球的能力,甚至可以载人飞行。对于这项升级的可行性研究将需要额外的1.5亿欧元拨款,欧洲国家将在今年年底之前决定是否继续这一项目。  相似文献   

9.
曹志宇 《上海航天》1998,15(5):41-43
“风云二号”自旋稳定地球同步气象卫星,以地球脉冲作为姿态控制基准,以太阳脉冲作为图像扫描基准,太阳、地球、卫星三者之间的相对关系在连续不断地运动变化。为了验证扫描成像原理和在地面测试卫星的成像质量,需对三者的相对关系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太阳、地球、卫星相关模拟源,成功地用电子信号准确模拟“风云二号”卫星在静止轨道上感受到的不断变化的太阳、地球信号,使卫星的成像测试顺利进行,同时发现了卫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薛忠 《中国航天》1992,(3):27-27,30
日本的地球资源卫星-1(JERS-1)是日本用于地球资源和环境监测的地球观测卫星。该星载有一部合成孔径雷达(SAR)和若干台光学探测器,本文介绍了JERS-1的构成及其有效载荷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5月4日,法国“斯波特”5地球观测卫星由一枚“阿里安”4火箭从库鲁航天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开始了它在今后5年里对整个地球的观测任务。  相似文献   

12.
水客 《航天员》2009,(3):56-57
双星升空,“将颠覆对宇宙的认识” 格林尼治时间2009年5月14日13时12分(北京时间14日21时12分)。欧洲“阿丽亚娜5-ECA”火箭搭载双星:赫歇尔空间天文台及普朗克巡天者,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两颗探测卫星,将被送上距地球约150万千米,也就是比月球距离远3倍的第二“拉格朗日点”附近的深空轨道,成为围绕太阳旋转的航天器,以背对太阳和地球的姿势,对宇宙进行持续观测。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工程》2010,(2):73-73
据美国spaceflightnow网站2010年1月22日报道,欧洲航天局希望确定一项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议案,确保2010年有足够资金建造这个网络。欧洲数据中继卫星网络包括两个安装在商业卫星上的通信有效载荷和至少一颗专用卫星。这些卫星平台将在地球同步轨道上飞行,几乎能对全球进行覆盖。欧洲数据中继卫星的第一个用户将是“全球环境与安全监视”(GMES)计划,  相似文献   

14.
欧空局2000年后的地球观测战略于1995年10月18-20日欧空局理事会议上顺利通过,该战略包括两个方面的任务-“地球探测”和“地球观察”,前者用于研究和了解地球而后者则用于专门的地球观察。  相似文献   

15.
ADS—B在欧洲     
欧洲是“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技术的策源地。世界上第一次机载“飞行情报舱显器”(CDTI)与ADS—B技术的联合演示,就是1991年2月瑞典民航局在首都的Bromma机场进行的。但是在欧洲,ADS—B技术的应用似乎更艰难些。相比美国和澳大利亚,欧洲各国要统一推广某种技术标准,难度大多了。好在本世纪初,欧洲一体化进程大大推进了新航行技术在欧洲的应用。2004年5月,欧洲空管(叫ROCONTROL)发布了欧洲实施新航行技术的政策,制定了一个“欧洲民航委员会通过新通信和监视技术应用推进空管一体化”(Co—operative ATS through Surveillance and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s Deployed in ECAC——CASCADE)的实施计划,吹响了欧洲空管向新技术进军的号角。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2009,(4):45-45
欧空局“重力场与稳态洋流探测器”(GOCE)卫星于3月17日由欧洲呼啸发射服务公司的俄制呼啸号运载火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成功。卫星被送入一条低高度近太阳同步轨道。本次发射原定去年9月份进行,但由于火箭的“和风”KM上面级出现制导与导航系统故障而推迟。GOCE是迄今最复杂的一颗用于地球重力场研究和地球水准面测绘的卫星.重约1050公斤.所携重力梯度仪由6台(3对)当今最先进的高灵敏度加速度计组成.用于在全部三个轴向上测量重力场各分量.  相似文献   

17.
陈曦 《航天员》2013,(2):52-55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中国诞生了第一位女航天员,而在生物界也诞生了第一位返回地球的“蜘蛛航天员”。这只蜘蛛名叫“纳芙蒂蒂”,是一只红背跳蛛。也叫“约翰逊跳跃者”蜘蛛。它是第一只完成了太空生活后成功返回地球生活的蜘蛛,在国际空间站里共度过了一百天的太空生活。  相似文献   

18.
美国、欧洲、加拿大和日本的地球科学家们正在合作设计一种名为“对地观测系统”(EOS)的航天器系列。这个系统在今后10年间将取代各自发射的极地轨道气象卫星、陆地遥感卫星和海洋遥感卫星。EOS 的任务是监测自然力和人类对地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天》2013,(12):51-51
正在飞往木星的NASA“朱诺”探测器10月9日从地球附近飞过,以借助地球引力来提高飞行速度。此次飞越与地球的最近距离为558公里。耗资11亿美元的“朱诺”探测器是2011年8月由宇宙神5火箭发射的。由于运载能力的限制,该火箭无法把“朱诺”送上直接飞往木星的路线。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我国独立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FY-1的性能和主要功能,着重介绍了FY-1C星在气象遥感、海洋遥感、空间环境研究、地球环境监测、抗灾救灾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以及对国际气象业务的贡献,并展望了我国下一代极轨气象卫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