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剧     
董尧尧 《西南航空》2006,106(11):62-63
川剧是中国西南部影响最大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四川省、重庆市及云南、贵州、湖北省的部分地区.川剧主要有高腔、胡琴、弹戏、昆腔、灯戏五种声腔,是明末清初以来中国戏曲声腔剧种演变历史的一个缩影。它以四川方言语汇来演唱故事,加上它华丽的服饰、优美的唱腔、生动的表演和富有诗意的唱词,让人从观赏中得到古典的享受.川剧历史悠久,是巴蜀文化的组成部分。远在川剧形成以前,三国蜀汉已有“参  相似文献   

2.
乡村戏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尧尧 《西南航空》2007,111(4):90-94
川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剧种之一,流传于巴山蜀水之间,曾一度辉煌。近年来,川剧和其他地方戏曲一样,日渐式微,失去了年轻观众,在城市里备受冷落。在川西坝子上活跃着一个民间川剧团,来往于村村镇镇,为喜爱川剧的农村观众献艺。他们  相似文献   

3.
董尧尧 《西南航空》2007,(8):52-54,56
成都有一所民办川剧学校,台湾一家媒体称其为"全中国独一无二的学校",学校自创办至今已近3年。在川剧不景气的今天还有人投资办川剧学校?再加上这个川剧学校低调运作,不事张扬,更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4.
行天  黎朗 《西南航空》2001,58(2):86-87
如果不是因为民风民俗艺术节,我绝不会坐在这里听川剧,只听说大慈寺的二重殿内有演出,就一个猛子扎了进来,不料却是川剧.我们这代人,似乎总是在有意无意地排斥着川剧.然而在我耐心地看完这场演出,心中多少有些伤感--为一群专注的老人,为没落的剧种,也为浮躁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守望川剧     
张芳芳  小浪 《西南航空》2012,(11):102-106
在都江堰,我遇到了那个夏天最难忘的一场演出。千里迢迢从太湖畔来到岷江边,我没有把观看川剧表演列入行程。虽然在课堂上,我曾为年轻的学生们极力推荐这种经典的传统地方戏剧,梅花奖得主张智林担纲的《巴山秀才》也当堂把学生们震撼得眼泪婆娑,但我并不因此对川剧的状况感到乐观……下课铃声一响,孩子们转身就把刚才的感动化  相似文献   

6.
《西南航空》2006,(7):32-32
据悉,成都市今后几年将倾力打造“巴金化”、“金沙化”、“诗歌化”和“川剧化”四大品牌,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化。  相似文献   

7.
董尧尧 《西南航空》2009,134(4):44-48
在成都市繁华地带商业场后面的华兴正街,有一座悦来茶园,这里既是茶园又是戏园,被川剧界称为“戏窝子”。悦来茶园始建于1909年,今年正好100周年。悦来茶园历经一个世纪.至今仍然是戏迷的乐园。  相似文献   

8.
无要不成都     
成都的富足造就了成都人懂得生活、懂得自在的习性;成都的水土成就了"中国美女在四川,四川美女在成都"的著名论断;成都的天气创造了川小吃、川火锅、川麻辣香遍天下的传奇;成都人的超脱形成了成都特有的茶文化。成都人的宽容、风趣、不排外,彰显出成都人骨子里的娱乐精神。  相似文献   

9.
易戈 《西南航空》2006,104(9):106-109
我们在一场盛夏的暴雨中出发前往筠连。从成都.简阳、自贡.宜宾……一路向南、再向南.道路由高速公路、国道、逐步变为坑洞遍布、泥泞不堪的沙石路面.这是个长达8小时车程的旅途。地图上,筠连县位于川滇两省交界处:地质上属于四川盆地南缘向川南山地及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  相似文献   

10.
彭彤 《西南航空》2006,(5):112-116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这是炙手可热的张导对成都的临别赠言。其实,老谋子就跟古往今来在蓉城大发感慨的诸多名人一样,不过是这座城市上空划过的一道流星,离开时他们大都毫不犹豫,因为世间尚有别处可“乐不思蜀”。真正不想离开的,是世居这块土地的人们,他们离不开树影斑驳的四合院,离不开香飘巷弄的回锅肉,离不开川剧场上的鼓锣喧扬,更离不开竹椅木几旁的袅袅茶香……  相似文献   

11.
无耍不成都     
《西南航空》2006,(6):68-68
成都的富足造就了成都人懂得生活、懂得自在的习性;成都的水土成就了“中国美女在四川,四川美女在成都”的名论断;成都的天气创造了川小吃、川火锅、川麻辣香遍天下的传奇;成都人的超脱形成了成都特有的茶化。成都人的宽容、风趣、不排外,彰显出成都人骨子里的娱乐精神。[编按]  相似文献   

12.
无耍 不成都     
成都的富足造就了成都人懂得生活、懂得自在的习性;成都的水土成就了“中国美女在四川,四川美女在成都”的著名论断;成都的天气创造了川小吃、川火锅、川麻辣香遍天下的传奇;成都人的超脱形成了成都特有的茶文化,谈生意、摆龙门阵、搓搓麻将、谈诗说辞、朋友聚会、相亲、约会、谈判……均选择在茶楼进行。成都人的宽容、风趣、不排外,彰显出成都人骨子里的娱乐精神。成都酒吧、超女能够迅速在国内、国际上打出名声,应均由于此。  相似文献   

13.
吴丁丁  王山 《西南航空》2007,(1):108-111
从某种意义上讲,茶铺,好似川人的魂魄。“一天不坐茶铺硬是睡不着觉”,“一天不到茶铺喝茶就无精打采没有精神”,散落在川西坝子的大大小小的茶馆也许就是川人最常态生活方式的写照。  相似文献   

14.
水直  袁蓉荪  石鸣 《西南航空》2010,143(1):74-79
民国33年(1944年),14岁的周崇富从新都马家多来到成都“世益双”.开始了自己的戏鞋生涯;如今,78岁高龄的他已是四川最后的川剧鞋匠。周崇富打算今年年底回老家安享晚年,可他的手艺却面临着失传的窘境,传承数百年的戏鞋手艺,或许只有不到半年的寿命。  相似文献   

15.
糖糖 《今日民航》2012,(1):86-86
小川仁志,1970年京都生人,哲学家。德山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京都大学法学部毕业后,进入伊藤忠商事就职。后辞去工作立志成为人权律师却遭遇挫折,经历了4年半的无业生活后进入名古屋市政府工作。在市政府工作时修完了名古屋市立大学大学院博士后期课程.取得博士(人类文化)学位。曾在商业街举办"哲学咖啡"等面向市民的哲学实践活动。专业是公共哲学、政治哲学。主要著作有《市政府的小川如何成为哲学家》、《"哲学思考"的工作术》等。  相似文献   

16.
川滇黔十市州日前共同签署了《第三届川滇黔十市州合作与发展峰会旅游发展合作备忘录》。根据该备忘录,攀枝花市与九市州携手构建区域间“无障碍旅游圈”,  相似文献   

17.
唐毅 《西南航空》2010,147(6):66-75
四川博物院(以下简称"川博")是一座具有收藏、展示、研究、教育、欣赏等多种功能的现代化园林式综合性博物馆。建院69年来,收藏了大量的反映古代巴蜀、四川近现代和当代历史的珍贵文物,在考古发掘、文物研究、  相似文献   

18.
珑川 《今日民航》2013,(1):20-25
掏耳朵,亦称采耳。是民俗七十二行中的一技,也是天府之国特有的一种耳文化。四川采耳古来有之,据传,古时川人特别是古代狂士,更是会袒胸掏耳,这正体现的是他们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休闲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9.
李杰 《西南航空》2010,147(6):106-109
志才兄是川内很有实力的青年国画家,和他谈画论道,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作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年轻国画家,他总是在不停创作和总结,勤劳的双手书就了金色华章。  相似文献   

20.
陈志学 《西南航空》2010,(3):94-101
四川博物院(以下简称"川博")是一座具有收藏、展示、研究、教育、欣赏等多种功能的现代化园林式综合性博物馆。建院69年来,收藏了大量反映古代巴蜀、四川近现代和当代历史的珍贵文物,在考古发掘、文物研究、陈列展览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