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航天》2009,(1):15-15
本刊讯 历经16年筹建、旨在推动亚太区域开展空间合作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亚太空间合作组织于2008年12月16日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欧洲空间标准化合作组织的组织形式及各部门承担的主要工作内容、与各标准化组织的联系、工作总则和1995年主要任务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合作已成为世界宇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石和战略布局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近4年来,受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世界卫星工业增长速度减缓,卫星发射总量减少,加上卫星制造大国美国以各种借口禁止发放美制卫星(包括使用美国零部件的卫星)的出口许可证,使我国长征火箭承揽国际商业发射服务面临困境,面对多种因素带来的严峻挑战,只有与时俱进,以变应变,才能在国际航天市场中站稳脚跟,谋求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志文 《卫星应用》2004,12(1):17-17
2004年2月16目~18目,在中欧卫星导航技术培训合作中心的报告厅里,举行了关于我国和欧盟最大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伽利略计划”的技术性谈判,非正式的谈判已经在北京和欧洲之间进行了几轮。由“伽利略计划”联合执行体(JU)主任Rainer GROHE  相似文献   

5.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1):62-62
2007年11月16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公布第11份计划,其中包括飞往火星的计划。印度可能在2015年左右用地球静止卫星运载火箭(GSLV)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它重约500kg。  相似文献   

6.
4月16日,民航局空管局组织召开了奥运空管工作会议,会议由王利亚副局长主持,苏兰根局长、吕小平副局长和李宗冀副局长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民航事业的蓬勃发展,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作为西部的枢纽机场,近几年航班起降架次以平均每年16%的增长率持续增长,年总起降架次早已突破10万架次,日起降架次  相似文献   

8.
2014年3月24日至4月4日,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法律小组委员会在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举行了第五十三届会议。委员会共有57个成员国派代表出席了会议。同时,有5个国家和16个国际组织派观察员出席。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工程》2010,(2):16-16
据中国航天网2009年12月25日报道,日前,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总部大楼启用仪式在北京举行。这标志着亚洲地区最大的空间合作组织开始正式官方运行,其总部大楼及相关设施均由中国政府捐赠。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总部大楼启用后,有巴基斯坦、伊朗、蒙古等五大成员国的国际职员人驻。作为该组织最高决策机构的部长级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也即将在此举行。亚太空间合作组织于2008年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2006,(12):45-45
印度首颗月球探测器“月船”1项目首席科学家戈斯瓦米9月2713称,该探测器将在2008年上半年发射。他说,由于2008年2月有一次月食,发射日期要到晚些时候才能最终确定,“但肯定在2008年初”。这个耗资40亿卢比的探月器将携带两台国外科研仪器,分别来自美国航宇局和保加利亚。当被问到与美国的合作时,戈斯瓦米说,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对这种科研合作持开放态度。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工程》2011,(1):158-158
据印度有线广播电视网报道,2010年12月25日16时05分,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0)从东部地区安得拉邦的斯里赫里戈达发射场发射GSAT-5P新型通信卫星,执行发射任务的GSLV—F06型运载火箭在升空2min后突然爆炸。  相似文献   

12.
刘洁  刘姝  田胜 《中国航天》2011,(10):6-9
2011年9月13~15日,以"应用空间技术进行地震监测和早期预警"为主题的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第三次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亚太空间合作组织8个成员国和美国、法国、日本、意大利、俄罗斯等国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3.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6,15(4):42-42
2006年9月21日,据印度媒体报道,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签订合同,使用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极轨卫星运载火箭将其研究组织设计建造的16颗纳星,于2007年送入太空。这些纳星重1kg-5kg不等,将在太空中组成一个编队,对太空进行研究,其中包括一系列的微重力试验。过去,印度火箭曾发射过韩国的KITSAT-3,德国的DLR—TUBSAT和BIRD,以及比利时的PROBA等重量低于60kg的微卫星,但发射纳星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4.
印度航天工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独立设计和制造卫星并用国产火箭发射国内、外卫星的能力。印度航天发展的最大特点是以应用为导向,重视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卫星应用技术的开发。迄今,印度已经建立了完备的航天组织机构,建成了一套完整的空间体系。本文介绍了印度航天工业的组织管理,航天预算,全面介绍了印度的卫星研制、运载火箭,空间探索和国际合作等情况。  相似文献   

15.
《航天》2009,(3):54-55
2009年1月16日,为期20天的“梦想航天、探索宇宙”全国第四届太空画展在北京落下帷幕。本次画展吸引了6万多名来自全国的观众,在展览期间,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还专门组织了在京的部分职工前去参观,北京161中学培训中心组织参加少年宇航技师培训的十几所学校的学生到画展现场观摩学习,来自广西、河北、内蒙古等地的作者和家长也专程赴京参观并交流。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2009,(1):45-45
在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访问印度期间.俄印两国于去年12月5日签署了核能、武器出口和航天技术合作等协议。根据俄联邦航天局和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签订的关于联合研制载人飞船的谅解备忘录.俄方将在2013年用联盟号飞船为印方运送一名宇航员,并为印2015年发射其首艘载人飞船提供技术帮助。双方将联合研制这种可乘两人的载人飞船。印度政府已为开展该项目拨款9.5亿卢比(20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7.
焦立中  郭强 《航天员》2009,(1):56-57
焦立中先生是美国著名的华裔航天员,也是本刊的老朋友,他对中国的航天事业非常关注,对本刊也非常关心,2006年曾接受过本刊的专访;2007年参加过本刊举办的与读者互动活动,2008年,神七飞天前夕,他特地给神七乘组写信进行鼓励。此次,焦立中先生从一个航天员的角度,客观地论述了美国与中国航天合作的可能性——寻找互惠的合作领域,才是更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4月16日,空管系统缩小垂直间隔(RVSM)总结会议在北京召开。 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吴成昌副司长在讲话中指出,在民航局领导下,空管系统在此次成功实施RVSM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空管局领导靠前指挥,始终奋斗在一线;广大一线职工辛勤工作,坚决贯彻领导的指示,实现了RVSM的成功运行,得到了国际民航组织和民航局的肯定。  相似文献   

19.
《卫星应用》2007,15(3):1-1
5月24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在位于法国巴黎的欧洲航天局总部签署了“空间和重大灾害国际宪章”,这标志着中国国家航天局已成为这个国际减灾合作机制的正式成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4个国家及组织(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中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度、乌克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的航天机构开展了关于全球合作空间探索的讨论,并于2007年5月联合发布了多国合作空间探索的顶层战略——《全球探索战略:合作框架》。之后根据该战略要求,成立了国际空间探索协调组(ISECG)。通过这个机构,各航天机构可以交换信息,促进各自的探索计划及合作的探索工作。2011年9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