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新机纵横     
《航空科学技术》2005,(4):45-46
贝尔大力宣传V-22作为PRV的优势贝尔直升机公司V-22业务部门在巴黎航展期间宣称,V-22“鱼鹰”倾转旋翼机是美国空军“人员援救飞机(PRV)”项目的理想选择。PRV的任务不仅仅是作战搜索与援救,还可能包括特种作战任务以及支援民用目的。如此宽泛的用途有利于V-22这种半飞机、半直升机的平台。除贝尔-波音公司的V-22外,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领导的竞争小组的US101直升机和西科斯基公司的H-92直升机也将参加PRV项目的竞争。美空军定于下月发布正式的PRV招标书,明年2月宣布中标者。A350年底前正式启动研制工作空中客车公司主要股东之一欧…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10月21日,在美国陆军协会年会上展出了一个全尺寸实体模型,它拥有类似UH-60"黑鹰"直升机的机体和类似V-22"鱼鹰"的倾转旋翼。这就是贝尔直升机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联合为美国陆军"未来垂直起降飞机"(FVL)计划开发的概念产品V-280"勇气"倾转旋翼机。贝尔直升机公司将其称为第三代倾转旋翼飞机,期望它能够重铸V-22"鱼鹰"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贝尔/波音公司联合研制的V-22倾转旋翼飞机贝尔公司新型“休伊”训练直升机一一_吃一 法、中、新三国合作研制的 EC 20.5吨级民用直升机一迈向未来的新型军用和民用直升机  相似文献   

4.
贝尔—波音公司开始在波音直升机公司费城工厂重建一条大型生产线,组装609型倾转旋翼机的机身,为生产第一种商用倾转旋翼机加快速度。同时贝尔公司在其沃特堡工厂建立主机翼组装生产线,准备生产第一副复合材料机  相似文献   

5.
基于倾转旋翼机飞行动力学方程与厚翼型机翼的空气动力学的相关理论,对倾转旋翼机过渡阶段复杂的旋翼流场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发动机短舱转角的变化和机翼失速拓展特性对副翼操纵性能的影响。以V-22倾转旋翼机为算例,建立了机翼有/无前掠角的实体模型,由等功率过渡段速度特性公式和迎角特性公式求出飞机在等功率过渡模式相应发动机短舱转角下的相关飞行参数,对不同发动机短舱转角下不同的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倾转旋翼机机翼前掠角有改善副翼在大迎角下的操纵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贝尔直升机公司在NASA兰利研究中心的跨音速动力学风洞中完成了贝尔/波音公司倾转旋翼飞机1/5缩比模型的风洞试验。该四倾转旋翼飞机是一个四引擎、与C-130大小差不多的飞机,可像直升机一样起飞、悬停和着陆,并拥有固定翼涡轮螺旋桨飞机的飞行速度和航程。该试验模型采用前置动力和后向旋翼、悬臂、短舱以及动态调节机翼,代表了飞行验证机的构型。这个“半翼展”模型的机身长5·14m,旋翼长2·31m。该模型设计用于重现全尺寸飞机的空气动力学和结构响应。贝尔公司、NASA与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联合进行的这些试验,目的是研究前机翼与旋翼对…  相似文献   

7.
军事     
《国际航空》2014,(11):6-6
贝尔V-280全尺寸样机亮相 10月13日,贝尔直升机公司的第3代倾转旋翼机V-280“勇士”的全尺寸实体模型正式亮相,该机将参与美国的联合多任务技术验证(JMR—TD)计划。“勇士”倾转旋翼机的航程可达2100n miles,巡航速度可达280kt,无论航程还是速度都是现有直升机的两倍。它采用三余度电传操纵系统,动力为GE公司的3680kW功率的T64-GE-419发动机。  相似文献   

8.
贝尔/波音609是美国贝尔/波音公司倾转旋翼飞机研制组于去年11月发起的世界上第一种6~9座的小型民用倾转旋翼飞机计划。它是该研制组基于发展V-22军用倾转旋翼飞机成功的设计经验,并在美国大力推行军民两用技术政策的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的民用飞机种类。它的问世仅仅是倾转旋翼飞机打入世界民用飞机市场的一个开端。随着倾转旋翼飞机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它几乎两倍于直升机速度和航程的优势和像直升机一样不需要起降跑道的  相似文献   

9.
V-22“鱼鹰”倾转旋翼机研制历程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倾转旋翼机具有速度快、噪声小、航程远、载重大和耗油率低等优点,本文介绍了贝尔直升机公司V-22"鱼鹰"倾转旋翼机从原理验证阶段的XV-3机到方案验证阶段的XV-15机,再到实用工程研制阶段的V-22"鱼鹰"机循序渐进的研制历程,并叙述了倾转旋翼机研制中的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倾转机翼无人倾转旋翼机的稳定性,发展了一种倾转机翼无人倾转旋翼机飞行力学模型,并开展了仿真研究。旋翼气动模型采用动量-叶素理论,机翼、尾翼和机身的气动模型在升力线气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了旋翼动量源方法以计入旋翼尾流的气动干扰影响。在全机飞行力学模型配平的基础上开展了动力学稳定性分析,并与常规倾转旋翼机飞行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倾转机翼无人倾转旋翼机在悬停状态下,表现出俯仰角衰减迅速的稳定模态;在直升机模式小速度前飞时,改变重心位置及机翼倾转段面积可使机体纵向振荡模态发散速度减缓,系统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倾转机翼无人倾转旋翼机的稳定性,发展了一种倾转机翼无人倾转旋翼机飞行力学模型,并开展了仿真研究。旋翼气动模型采用动量-叶素理论,机翼、尾翼和机身的气动模型在升力线气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了旋翼动量源方法以计入旋翼尾流的气动干扰影响。在全机飞行力学模型配平的基础上开展了动力学稳定性分析,并与常规倾转旋翼机飞行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倾转机翼无人倾转旋翼机在悬停状态下,表现出俯仰角衰减迅速的稳定模态;在直升机模式小速度前飞时,改变重心位置及机翼倾转段面积可使机体纵向震荡模态发散速度减缓,系统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2.
经过二十几年的研发历程,美国海军的使用试验与评估部队最近确认V-22“鱼鹰”倾转旋翼机达到了作战效能和作战适用性要求,海军陆战队也认为该项目基本上接近了可以大批量生产的阶段。美国国防采办委员会很快将对该倾转旋翼机进行评审,如果进展顺利,预计首批12架V-22将在2007年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国外倾转旋翼机的发展历程及具有代表性的V-22"鱼鹰"设计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了倾转旋翼类飞机的设计特点及技术难点,并对倾转旋翼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国内此类飞机的研制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倾转旋翼机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贝尔/波音公司的MV-22“鱼鹰”现在已被批准全速生产,贝尔公司的无人驾驶“鹰眼”已开始为美海岸警卫队进行研制飞行,贝尔/阿古斯塔公司的BA609恢复了取得民用航空合格证的飞行试验。取得这些成功的贝尔直升机公司的倾转旋翼机历史有详尽的记录,这包括为NASA研究的非常成功的XV-15和为美陆军和空军试制的先驱者XV-3。但是,有些早期鲜为人知的飞机为倾转旋翼机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些飞机是由名为卓越飞机公司(TranscendentalAircraftCorporation)的小公司设计和制造的。这家公司的工程…  相似文献   

15.
针对倾转旋翼机倾转过渡状态旋翼-机翼之间的气动干扰开展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计算采用有限体积法对积分形式的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进行离散,使用重叠网格处理旋翼桨叶与机翼之间的相对运动。背景网格采用基于八叉树结构的笛卡尔结构化网格,并使用基于无量纲Q准则的网格自适应技术来获得高分辨率尾迹流场。首先,计算了孤立旋翼和旋翼-机翼组合体悬停状态,根据计算结果证明高分辨率求解器对于旋翼气动力预测的准确性和旋翼尾迹结构演化的高分辨率特性,对比了旋翼-机翼组合体悬停状态改进延迟分离涡模拟(IDDES)和RANS计算结果,IDDES所得流场更为精细且气动力结果与RANS结果也有所差异。随后,对倾转过渡状态不同倾转角下旋翼-机翼组合体飞行状态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并分析了旋翼与机翼之间气动干扰流场。结果表明,在倾转过渡状态中期旋翼产生诱导滑流对机翼有着一定的升力增益效果,而倾转初期与末期则无明显升力增益,初期甚至为负增益;旋翼与机翼气动变化情况证明倾转过渡状态旋翼-机翼气动干扰对倾转旋翼气动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倾转旋翼机前飞动力学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岳海龙  夏品奇 《航空动力学报》2007,22(11):1863-1867
倾转旋翼机的机翼端部装有一个可倾转的旋翼.所建立的倾转旋翼机前飞动力学稳定性分析简化模型由一个机翼和一个螺旋桨旋翼组成.机翼承受垂向弯曲、弦向弯曲和扭转变形,螺旋桨旋翼的桨叶认为是刚性的并承受一阶挥舞和摆振.机翼和螺旋桨旋翼的空气动力学载荷由准定常片条理论得到.利用此模型在高入流状态下建立运动微分方程,对倾转旋翼机在前飞状态下的动力学稳定性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Bell公司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模型可用于倾转旋翼机的前飞动力学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据报道,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空军的试飞人员已经结束了对贝尔-波音公司 MV- 22“鱼鹰”倾转旋翼机的作战评估,从而确定了该机全面进入投产阶段。这支所谓的多军种试验队伍从去年 11月起用 4架生产型的 MV- 22“鱼鹰”试飞了 830小时。试飞员们将用 90天的时间准备试飞报告。 MV-22“鱼鹰”完成试飞  相似文献   

18.
《直升机技术》2002,(4):41-41
最近,贝尔公司与波音公司联合研制的V-22直升机再次遭到美国政府高级官员的评论。V-22计划已被列为缩减国防预算的主要项目之一。 8月初,美国空军部长詹姆斯·罗奇对倾转旋翼飞行器在战争中的搜索和救援能力提出了疑问。从而拉开了V-22再遭否定评价的序幕。罗奇认为:对于一些特殊的战斗任务,V-22在应用范围和飞行速度上占据了优势。但是,悬停时由旋翼桨叶产生的下曳气流和发动机的排气使救援工作难以执行。除此之外,它的座舱容积太小,机身设计存在缺  相似文献   

19.
倾转旋翼机飞行力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总结和分析了旋翼、机翼、机身、短舱和尾翼气动力模型和操纵机构特点,其中旋翼气动力模型以准定常叶素理论为基础,机翼和尾翼气动力模型以升力线理论为基础,并分析了旋翼尾流对机翼气动力气动干扰问题;建立了全量非线性倾转旋翼机飞行力学模型;以XV-15为样机,对倾转旋翼机在不同飞行模式和飞行速度下飞行力学特性展开了详细研究,得到的结论有助于深入了解倾转旋翼机飞行力学特性,也可用于倾转旋翼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20.
小型无人倾转旋翼机气动与操纵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倾转旋翼机飞行模式多,各部件气动干扰复杂且操纵面冗余,特别是倾转过渡模式,短舱带动旋翼系统倾转,结构布局发生改变,从理论上确定气动与操纵特性难度大。为了研究倾转旋翼机的气动与操纵特性,对某小型无人倾转旋翼机展开全尺寸、全模式吹风试验,其中不带动力试验主要用于研究倾转旋翼机在不同迎角、短舱倾角、前飞速度等飞行状态下的气动特性;带动力试验主要用于研究倾转旋翼机不同飞行模式带机翼与不带机翼时,旋翼/机翼/襟副翼相互干扰作用,以及总距、副翼、升降舵的操纵功效。根据试验数据推导出小型无人倾转旋翼机全包线飞行的操纵特性方法,对进一步完善倾转旋翼机设计以及试飞试验的成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