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定量金相方法确定固溶温度、冷却速度与γ′析出相含量及尺寸分布之间的定量关系,为确定热处理工艺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固溶温度升高,γ′析出量增加,并且在1120℃达到峰值;超过此温度则γ′含量降低。300℃盐浴等温较水冷和油冷具有更多的一次γ′含量和较少的晶界γ′含量。因此,采用300℃盐浴等温可明显改善合金的持久性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热膨胀性能测试和软磁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850 ℃均匀化退火后炉冷(FC)、空冷(AC)、水冷淬火(WQ)和液氮淬火(LNQ)四种冷却方式对FeNi32Co5合金的显微组织、热膨胀和软磁性能的影响,同时进一步分析了回火处理对合金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OS,FC,AC和WQ试样主要为面心立方(fcc)奥氏体相,同时含有少量的体心立方(bcc)相,LNQ试样出现大量bcc马氏体相,退火后各试样晶粒均发生粗化;WQ试样在20~100℃的平均线膨胀系数α(20~100 ℃)仅为0.38×10-6·K-1,较原始OS试样降低了56.32%,并且最大磁导率μm提升至1.908 k,矫顽力Hc降低至91.32 A/m;对WQ试样进行315 ℃回火处理(WQ-TP)后有效改善了由热应力导致的软磁性能损伤,WQ-TP试样的最大磁导率μm进一步提升至2.993 k,矫顽力Hc降低至57.8 A/m,同时保持了优异的低膨胀性能(α(20~100 ℃) = 0.54×10-6·K-1)。综合考虑下,对均匀化退火后的合金进行水冷淬火和回火处理可获得兼具优异的软磁性能和低膨胀性能的FeNi32Co5合金。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拉拔态CP(Commercially Pure)钛不同加热温度下的组织演变,确定了再结晶温度。结果表明:在保温20min的条件下,当加热温度为550~600℃时内部组织发生回复;加热温度为600℃时开始出现再结晶组织;达到650℃时发生完全再结晶,晶粒呈等轴状,大小为2~5μm,抗拉强度为525MPa。研究了保温时间对内部组织的影响,当不进行保温时,在650℃温度下不能使材料发生完全再结晶;当保温时间为20min时,材料发生完全再结晶且组织状态良好;在650℃下保温时间达到1h,材料组织粗大。冷却方式对显微硬度的影响较小,对晶粒度有一定影响,当加热温度为600~650℃时,水冷方式晶粒细小,当加热温度小于600℃或大于700℃,冷却方式对晶粒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热处理对Fe-B-C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淬火温度和冷却速度对B含量>1.0%和C含量<0.2%的Fe-B-C铸造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同淬火温度下,随着淬火冷却速度增加,淬火组织不断发生变化,由大量珠光体 铁素体 少量马氏体→大量马氏体 少量珠光体→马氏体,合金硬度也不断增加.水冷淬火条件下,淬火温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获得单一的马氏体基体组织.Fe-B-C合金在950~1000℃水冷淬火后,可以获得细小板条马氏体基体上分布高硬度硼化物的复合组织,硬度大于55HRC,冲击韧性大于15J/cm2,综合力学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5.
涡轮冷却器LQ-7A是我国运八飞机空调系统的主要附件,用于冷却由发动机引到座舱的高温高压空气,以便给座舱人员提供舒适的环境。产品技术数据: 入口压力(绝对)3.2千克/厘米~2; 出口压力(绝对)1.2千克/厘米~2; 空气流量1300千克/小时; 进出口温降不小于45℃; 产品寿命1000小时;  相似文献   

6.
对DD3单晶合金进行1250℃保温不同时间的TLP扩散连接研究。降温过程采取了随炉冷却和充氩快冷两种方式,随后对接头进行了870℃/32h/空冷的时效处理。分析了不同规范下的焊缝及母材的组织,同时测定了接头的980℃持久性能。结果发现:炉冷并时效处理试样的焊缝及母材中的γ'相的尺寸随着保温时间增加而增加,且形状趋于不规则。而充氩冷却并时效处理试样的焊缝及母材中的γ'相的尺寸和形状基本一致,随保温时间的增加没有明显变化,立方化较好。低的冷却速率使焊缝和母材中的γ'相粗化从而降低了接头和母材的性能,而高的冷却速率促使焊缝及母材中形成细小立方化的γ'相,不仅使接头性能明显提高,同时母材性能也没有降低。  相似文献   

7.
初敏  陈思员  史可天  艾邦成 《推进技术》2018,39(9):2028-2034
为深入研究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燃油主动冷却过程,在可压缩算法框架下,引入预处理技术、低耗散数值离散格式、一般流体状态方程、高压物性模型、燃油裂解模型等,发展了一套适用于求解一般流体低速可压缩问题的数值模拟方法。利用电加热管试验对数值方法进行了验证,并定量研究了PR-3燃油的冷却需求量及平板面板冷却槽道布置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值结果与试验符合很好,证明当前数值方法在燃油冷却数值模拟中是准确有效的。针对350mm×90mm×6mm的平板面板冷却过程,需要约10g/s的燃油可确保1WM/m2热流下的防热安全。槽道布置对温度场影响明显,两侧进油方式比单侧进油的最大温差低约150K,均温性更好,更有利于降低结构热应力。  相似文献   

8.
苏联近期试验表明,钢质模具和工具利用高速水流的喷射作用,进行表面处理,能显著提高使用寿命。用于表面处理的高速流水,是靠水内高压放电产生的。所用试验装置如图所示,有一盛水的耐压罐(2)连到高压脉冲发生器(1)上,用待处理的模具(3)封住罐口。脉冲发生器内含有一组电容器,总电容为45微法。工作电压为15千伏,电路电感为6~8微亨。耐压罐容积为400立方厘米,待处理的模具离水面的距离不超过40毫米。为压封罐口施予模具的力为25吨。产生的水流压力可达10,000公斤/厘米~2,但脉冲持续时间很短,只有0.5毫秒。试验中,当水流压力超过6,500公斤/厘米~2时,铬钒锰钢模具曾发生损坏;后来通  相似文献   

9.
1.自动焊接台该转台适用于各种熔化及气体保护自动焊,可焊环焊缝及直焊缝。总输入功率:1.3千瓦三相 380伏卡盘中心高:200毫米床身导轨长:1650毫米 2.大型热压罐温度、压力、升降温均为自动控制。罐内有效工作尺寸φ2.5×6.0米最高工作温度 200℃最高工作压力 12公斤/厘米~2 3.钛合金切削加工及板材成型加工、我公司具有加工钛合金的专用  相似文献   

10.
原子干涉陀螺仪是一种实现高精度角速率测量的新型惯性器件,被认为是下一代导航技术中的核心器件。报道了在连续冷原子束干涉陀螺仪研究上的最新进展。提出了基于连续冷原子束的干涉陀螺仪方案,该方案在保证系统灵敏度和紧凑型的前提下有助于解决冷原子干涉陀螺仪低带宽和数据率的问题。利用激光冷却的~(87) Rb冷原子束作为原子光源,利用多普勒敏感的双光子受激拉曼跃迁进行原子波包的相干操控,演示了π/2-π-π/2拉曼脉冲序列的空间型原子干涉。数据估算原子干涉陀螺的短期灵敏度为7.8×10~(-5)(rad/s)/Hz~(1/2)(1s积分时间),其中干涉条纹的信噪比为15.1,系统带宽为190Hz,系统理论带宽可以达到790Hz。  相似文献   

11.
导轨滚轴式静平衡台,由于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和测量误差较稳定等优点,所以对于静平衡要求较高,重量不太大的产品,常采用这种结构。我厂的螺旋桨整流罩的静平衡,管采用了这种结构,但长期以来设备灵敏度达不到要求,其滚动的阻力矩和设备的不平衡力矩的最大值都超过2克·米,其根本原因有三; 1.滚动轴同导轨之间的接触应力太大。经计算,其接触应力超过了10000公斤/厘米~2,超过了材料的屈服极限。 2.滚动轴的精度不高。当我们改用矩形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轴对称喷管壁温仿真精度及获得影响壁温的主要因素,通过加力燃烧室和轴对称收扩喷管联合仿真,并将 CFD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状态喷管壁面温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边界条件对喷管壁温的影响。基于加力喷管联合仿真提取喷 管入口参数的方法研究了收敛段隔热屏结构形式、收敛段冷却通道高度和冷却气流量对轴对称收扩喷管壁面温度的影响。结果 表明:采用加力和喷管联合仿真计算时喷管调节片链温度与试验结果规律一致,差值较小约50 ℃;随隔热屏加长调节片温度降 低,密封片温度升高;后端半圆形缺口的隔热屏使得扩张段温度呈V型分布,调节片温度升高,密封片温度降低;全环隔热屏对调 节片和密封片均有较好的冷却效果;随冷却通道高度减小2 mm,调节片温度升高50 ℃,密封片温度降低;随冷却气流量增加1 kg/s 喷管最高壁温降低200 ℃。  相似文献   

13.
高温气流温度传感器测温偏差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建立航空发动机高温气流温度传感器的数学模型,并给出其典型推荐结构,对高温气流温度传感器在热校准风洞上进行校准,得到不同温度传感器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测温偏差,并针对屏蔽罩长径比、冷却介质量、偶丝材料、传感器结构、外壳冷却方式以及偶丝倾角等关键影响因素,对其影响机理进行分析,得到了温度传感器测温偏差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大长径比、单屏蔽、干烧式结构,增大偶丝倾角,采用低导热系数的偶丝材料、以及减少冷却介质量,均可减小温度传感器的测温偏差,当长径比≥5时,温度传感器在1300℃以下的相对测温偏差不超过2.2%。  相似文献   

14.
焦炭粉末中添加0—10%(重量比,下同)的LaB_6,在压力200公斤/厘米~2、温度1400—2200℃条件下烧结,并就焦炭粉末的加压烧结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通过2000℃以上的加压烧结获得了致密的烧结体。另外还表明,所得焦炭的X射线衍射数据特别是d(002)值随LaB_6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少,在2—4%时出现最小值,超过此量反而增大。出现最小值的添加量随烧结温度升高相应减少。再进一步增加添加量,d(002)为定值约3.405埃,其006X射线衍  相似文献   

15.
低密度高温烧蚀防热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低容重膨胀蛭石的制备、空心Al2O3-Si O2微球的表面改性和低密度烧蚀涂料的组成。以有机硅环氧树脂和酚醛树脂为成膜物,获得了密度达到了0.4~0.6g/cm3的低密度烧蚀涂层。对低密度烧蚀涂层进行力学、热力学、氧乙炔烧蚀性能的测试实验,结果为附着力在2.97~4.63MPa之间,导热系数不超过0.1kcal/(m·h·℃),线烧蚀率不超过0.30mm/s,质量烧蚀率在0.11~0.18mm/s之间。表明烧蚀涂层在密度得到大幅降低的同时,仍然保持了优良的理化和烧蚀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主动冷却超燃冲压发动机用吸热碳氢燃料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裂解结焦,这是制约燃料热沉能力和过程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冷却通道表面进行预处理,是减少裂解结焦的重要途径之一。系统研究了预氧化321不锈钢管(Φ3 mm×0.5 mm)的元素迁移和微观结构。利用超临界航空煤油RP-3的热裂解反应为探针,研究预氧化处理对结焦的影响。实验发现,高温氧化后(900℃),管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Cr2O3膜,能减少碳沉积,几乎不生成纤维碳;较低温(600~800℃)氧化时,虽然Cr元素不断向金属表面迁移,Fe,Ni元素向金属内部迁移,但同时产生了大量空缺位提供渗碳通道,最终导致结焦量高于空管。  相似文献   

17.
近代航空工业生产的喷气发动机,为了提高涡轮前进口温度,单纯的依靠提高涡轮叶片材料的耐热性能已经满足不了近代高性能发动机的要求,因为材料本身耐热性能的潜力已经不大。目前,空冷技术已在国内外的涡轮叶片和导向叶片上得到了广泛的采用,它可以使涡轮前进口温度至少提高120℃以上,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的推力。采用石英玻璃型芯(以下简称型芯)形成的精铸涡轮叶片孔型就是一种新的冷却方式。由于型芯做成复杂异型孔形较困难,一般采用断面为圆形或椭圆形较多,圆形型芯直径达φ0.8~φ1.0毫米已经在国内用于批生产。在精铸涡轮叶片批生产中,直径为中φ1.0毫米的型芯往往在型壳和铸件中产生断芯,断芯位置在靠近转角R处。断芯与型芯材料、模具结构、模料、制壳工艺、铸件的凝固等因素有关系,经过试验和多年批生产实践已经掌握了断芯规律和解决方法,从而稳定了批生产质量,型壳断芯率由试制初期的70%以上降到10%以下,铸件中的断芯已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18.
Nb-Si金属间化合物基超高温合金(Nb-Si基合金)具有高熔点、低密度和良好的加工性能,目标使用温度达到1 200~1 400℃,成为用于新一代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最有潜力的候选材料。主要介绍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Nb-Si金属间化合物基超高温合金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合金化、加工制备技术(电弧熔炼、感应熔炼、定向凝固和粉末冶金)、组织控制与性能表征和热防护涂层材料体系设计与制备技术等。发展了Y2O3坩埚真空感应熔炼和Y2O3模壳精密成型顺序凝固技术,成功制备了涡轮叶片模拟件;发展了Al2O3/Y2O3、Y2O3/Y2O3陶瓷坩埚/模壳液态金属冷却定向凝固技术,实现了Nb-Si基合金的定向凝固组织控制和强韧化匹配;发展了热防护涂层材料体系和制备技术,在合金基体和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利用DEFORM软件详细模拟了钛合金坯料在不同加热方式下的升温过程,并通过热处理工艺实验研究了β区保温时间对TC18钛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分段加热方式可大大缩短钛合金坯料在β区的保温时间,规格越大时间缩短得越明显;两相区预热温度对β区保温时间也有显著影响,预热温度从800℃提高到840℃,β区保温时间可缩短1/3~1/2。热处理实验结果表明,β区保温时间超过60m in时会引起TC18钛合金断面收缩率和伸长率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20.
空中加油系统的建模与控制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空中加油已经成熟应用超过半个世纪,但其建模与控制技术仍是航空界的研究热点与难点之一。综合大量文献,回顾了空中加油的发展历程和战略价值所在,比较研究了2种加油方式各自的优劣,总结了近年开展的系统建模和控制相关的研究成果。基于硬式加油与软式加油的功能互补之效,提出了借助研制大型运输机的契机发展硬式加油技术的观点。通过研究国内已经开展的相关工作及其不足之处,论证了开展系统建模与控制专项研究的必要性与积极意义。结合硬式加油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建模时应该综合考虑系统多刚体、多构型、强扰动与不确定性、受弹性形变与弹性振荡影响等特点,并提出了与之对应的伸缩管姿态控制、对接状态应力自动补偿、对接过程协同控制、抑制弹性振荡影响、半物理实验平台开发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