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主要叙述在引信动态仿真实验目标模型雷达截面(RCS)研究课题时,把目标人为地分成头部、腹部、机翼和尾翼等部分,然后算出弹目的相对速度和目标头部通过天线波束的时间.根据事先决定的采样周期,就可以算出目标头部通过天线波束时所采集的样本点数.然后,再同散射截面积已知的金属球进行比较,从而算出目标头部的RCS.经1:1和1:1.35缩比试验,证实算法结果与实测结果很接近.  相似文献   

2.
陆智俊 《上海航天》2012,29(3):59-64
基于复杂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CS)计算,建立了宽带雷达目标、杂波与欺骗干扰信号的数学模型和射频仿真方法,给出了基于数字射频存储技术的目标模拟及雷达目标回波信号的产生方法。以F-16战斗机为例,计算了典型复杂目标的RCS,给出了高分辨一维距离像和目标回波信号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3.
文章给出了一种多层材料覆盖的卫星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的建模与计算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理想导体的立方体和圆柱体进行仿真验证。最后给出了卫星目标RCS的计算实例,对比了纯金属材料的卫星体与多层材料覆盖的卫星体RCS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引信近场雷达散射截面(RCS)计算的特殊性及难点,同时介绍了计算引信目标RCS的多种高频理论预估方法,着重比较了物理光学面元法与几何光学法,并讨论了其他一些理论方法的特点。通过某型导弹的应用实例,指出了引信目标模型在雷达引信目标系统仿真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种鲁棒的弹道目标RCS周期估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运动方式、姿态控制等方面的差异,弹道中段目标(弹头、诱饵)存在不同的RCS周期特性,这是目标识别的重要特征.分析了弹头目标的RCS周期特性,指出了传统频域分析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RCS周期估计方法:通过利用循环平均幅度差函数,有效克服了传统频域方法的不足,且算法具有优良的抗噪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明显改善RCS周期估计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雷达目标旋转微运动的分析,推导了点源目标的微多普勒频偏计算公式.以静态电磁理论建模为基础,提出了锥旋弹头的动态电磁建模方法,仿真得到锥旋弹头的RCS回波,并用时频方法对回波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对比,证明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计算复杂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RCS),提出了一种基于AutoCAD几何建模的近场目标电磁散射计算技术,计算了单元体,组成体以及飞机的近场雷达散射截面,理论计算和实测结果较为吻合,为在微机上计算复杂目标近场RCS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根据电磁场叠加原理,给出了一种与观测天线无关的广义雷达散射截面(RCS)定义,引入对称极化等多种极化散射特征量,计算了近距离观测时金属平板目标的极化RCS曲线;根据广义RCS的定义,在近场电磁散射建模中分解照射场和合成接收,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近场电磁散射建模方法,并比较了采用方向图等效近似和场分解合成两种方法计算的金属平...  相似文献   

9.
弹头微动特征是雷达进行识别的关键手段之一。针对雷达基于微动特征目标识别方法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模拟RCS微动特征的干扰方法。首先,描述了BM弹头的微动特征产生的原理,给出了弹头雷达散射截面(RCS)的模型。其次,结合微动特征和RCS模型,模拟具有微动特征的中段弹头动态RCS。最后,利用动态特征RCS模拟雷达回波信号,对雷达进行干扰。仿真实验表明,模拟RCS微动特征的干扰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计算效率,以一种基于双线性四边形模拟物体形状的幂级数函数为混合域基函数,用伽列金矩量法(MOM)对电中、小尺寸金属散射体的雷达散射截面(RCS)进行计算。分析了幂数级函数阶数M与其收敛性的关系。对二面角、矩形平板、等边三角形平板和圆柱等不同目标的单站或双站RCS计算结果表明,在此特定条件下M=3时该算法计算值与文献结果较为吻合,计算速度和精度均可满足仿真要求。  相似文献   

11.
孙晓峰  龚春林 《宇航学报》2008,29(5):1648-1651
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空间目标的RCS应视为随机变量;而引入RCS的随机起伏模型 后,在RCS为常量情况下建立的探测概率模型不再适用。在空间目标RCS为χ 2起伏模 型的基础上,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建立了地基相控阵雷达对空间目标探测概率的 计算模型,为天基武器任务规划等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超声速飞行器雷达散射截面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车竞  唐硕 《宇航学报》2007,28(1):227-232
为完善高超声速飞行器(HCV)雷达散射截面(RCS)的工程计算方法,综合应用几何光学法(GO)、物理光学法(PO)、等效电磁流法(MEC)等高频近似方法计算飞行器各散射中心的RCS贡献。结合理想二面角反射器RCS的经验公式,提出等效照明面积概念,并用于计算翼身组合段的RCS。采用后向面判别法和深度缓冲器算法分析面元之间的遮挡关系,计算了整个高超声速飞行器的RCS。计算结果与矩量法结果吻合,可满足工程分析和飞行器多目标优化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从旋转对称进动目标运动特性出发,给出了一种生成逆合成孔径雷达(IS A R)欺骗式干扰信号的新方法.干扰机根据这种旋转对称进动目标模型实时计算目标的微动量和强散射点的RCS,并依次对接收到的雷达信号在频率域进行调制转发,生成具有微多普勒特征的虚假目标,实现对敌方雷达系统的欺骗干扰.根据旋转进动目标模型,实时计算干扰机和虚假目标的位置,产生具有真实运动轨迹平面虚假目标,从而实现对基于轨迹平面识别真假目标雷达的有效对抗.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逼真地生成IS A R欺骗式干扰信号.  相似文献   

14.
电大尺寸开口腔体RCS的SBR并行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消息传递协议MPI开发了针对电大尺寸开口腔体单站雷达截面(RCS)的射线弹跳法(SBR)并行计算程序。程序采用按照RCS计算角度间隔分配计算任务的大粒度并行计算方法,取得了较高的并行计算效率,大大减少了电大尺寸开口腔体的RCS计算时间。算例计算结果与文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相控阵雷达获取单个空间目标RCS数据率低、传统姿态异常检测方法提取短RCS序列有效特征困难、检测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NN-BiGRU网络的RCS异常检测方法。首先利用滑动窗口对一段时间空间目标RCS实时数据进行积累;之后采用一维CNN提取不同检测窗口RCS序列的多尺度高维特征向量,采用BiGRU提取特征向量的时序依赖特征。通过将两个网络级联,实现对RCS随目标姿态变化的多元特征信息的有效提取;最后基于全连接层实现对目标异常RCS序列的分类与识别。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方法,所提方法检测准确率更高,抗噪声干扰能力更强。实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仿真数据训练的模型针对不同源的实测数据,在低数据率条件下能够保持较高的检测准确度,所提方法具有较好的泛化性,更适用于相控阵雷达体制下RCS的异常检测。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空间目标姿态角估计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生成了RCS反射图.该方法主要是在直角坐标系中对目标的运动特征用二次项进行描述,并用最小二乘估计求解二次方程,从而根据运动方程估计出目标的姿态角.实测数据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估计出空间目标的姿态角变化情况,并可反映出目标RCS随其姿态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复射线展开法(CRE)来研究开口腔体目标散射问题。数值实现CRE方法及射线追踪问题时给出了简单有效的计算方法,计算了一个电大圆柱开口腔体的RCS,计算结果与模式法结果比较,吻合良好,说明CRE是一种省时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RCS观测序列的空间目标识别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低分辨率雷达体制下的空间目标识别问题,提出了基于RCS观测序列的空间目标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对空间目标的低分辨雷达RCS观测序列进行离散小波变换,然后在时间-尺度平面上提取十个有效的统计特征,最后基于模糊分类来识别空间目标.应用四类空间目标的实测数据进行了仿真实验,取得了比较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系统搜集关于箔条干扰的国外资料的基础上,就一般的双基地雷达情况,阐明了箔条云平均RCS的计算方法,包括任意取向箔条云和水平取向箔条云的平均RCS计算方法。对更为常见的单基地雷达后向散射情况,也给出了更为简捷的计算方法。还讨论了耦合与遮挡等非理想因素对平均RCS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相关匹配的弹道中段目标章动角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立  周剑雄  卢再奇  陈光辉 《宇航学报》2010,31(12):2635-2643
章动角是弹道中段目标的重要进动特征,可用于识别弹头和诱饵。首先提出了基于相关匹配的章动角估计方法,将观测的目标雷达截面积(RCS)序列与不同参数下的RCS序列模板进行相关匹配,搜索匹配函数的最大值,从而得到章动角的估计值。然后给出了具体的实现算法,将初始时刻的采样间隔设置为脉冲重复周期(PRI)的整数倍或1/K(K为整数,且K≥2),在此基础上减少了匹配函数的计算量,并且可通过单层或多层相关匹配来估计章动角。仿真结果表明,由于RCS测量存在系统误差,相关匹配的章动角估计性能远优于最小二乘匹配。同时分析了全姿态RCS数据的角度采样间隔对相关匹配估计性能的影响。最后比较了多层相关匹配和单层相关匹配的估计性能和计算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