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可编程逻辑方法,设计一种可配置的通用数据通信转发装置、利用高速串行接口转接支持多种类型的并行总线接口航电设备,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新老设备的兼容互联,对于系统的升级换代和国产化设计也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并行测试技术及在空空导弹检测中的应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并行测试技术是美军下一代测试工作组提出的新技术之一,它主要通过提高单位时间内被测对象的数量及在每一个被测对象内部并行进行参数测试,来提高测试仪器的利用率和测试效能,进而降低武器装备的测试成本。本文对并行测试的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并对并行测试技术在空空导弹检测设备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3.
综合化航电系统的安全问题将是系统设计者的主要挑战之一,密钥管理是解决安全问题的基础.综合化航电系统的密钥管理不同于联合式航电系统,不存在专用的安全模块和加密总线,因此密钥及保密数据的加载需要新的方式.从综合化航电系统的特点出发,从地面到空中全方位考虑密钥的生成、加载、分配、存储以及擦除的过程,给出了航电系统密钥管理的一个具体方案,并对该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表明该方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AADL的航空电子系统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ADL是一种描述嵌入式实时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安全性、可靠性等关键性能特性的重要手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基于ARINC653的综合化航电系统。安全性作为综合化航电系统的关键性能之一,已成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详细阐述了基于AADL的航空电子系统安全性分析的原理,并给出了一种可行的航空电子系统安全性分析的设计和实现方案,为航空电子系统安全性的设计提供了一种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5.
导弹检测设备用来对导弹技术性能参数进行检测,用以评定导弹的良好性。但导弹检测设备不能对自身所发生的故障进行定位和诊断,将自动检测技术和专家系统相结合。建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是提高导弹检测设备维护水平,完善其技术保障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对某型导弹检测设备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包括其系统结构组成,关键技术解决的方法和系统功能实现的策略等。  相似文献   

6.
基于通用民机产品研制流程和ARP 4754A标准建立航电系统开发APQP过程模型;参考ARP4754A标准对安全性分析的要求通过综合分析,将先期产品质量策划(APQP)及相关质量工具应用于民机航电系统开发项目。明确质量工具与各开发阶段的对应关系,为航电系统开发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可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非航电系统监控处理机(NAMP)系统的仿真设备——非航电系统综合模拟器(NASI)的设计为例,对如何实现非航电系统仿真设备的设计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根据动态仿真这一全新的仿真设计理念。总结给出了一些可供借鉴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一代航电系统的高度综合化,模块化,采用分布式结构,实现容错/重构等特点,对可靠性,可验证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较为全面的介绍了以AADL为基础的航电系统建模的技术,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步骤,开发出结构分析与设计工具创建及管理模型,检查模型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并为安全性分析、可靠性分析以及可调度性分析等验证工具提供了良好的接口。  相似文献   

9.
就某通用检测设备在"三化"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建议今后能通过产品研制成功经验来制定相关的标准,以规范、指导通用自动检测设备的研制.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大型飞机航电系统采用的总线构型,ARINC429总线和AFDX总线的原理、特点和相关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实现方案,可作为航电系统及其检测设备的研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测试系统作为航空电子系统地面试验中的重要设备,为系统试验提供了自动化、数字化的科学手段和结果分析依据。以往的测试系统都是根据具体型号研制的设备,存在着利用率相对低、资源重复、资金浪费严重的情况。根据航空电子系统的构型和现有的技术条件,飞机航空电子系统综合验证试验研制通用的综合测试系统已成为必然。本文介绍了航空电子系统地面试验中测试系统的综合化、通用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TestStand及LabVIEW软件平台,以航电通用故障监控软件为例,从测试架构、测试逻辑等角度,为航空电子软件自动化测试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重点讨论了飞针在线测试技术在电子模块测试中的应用,并分别介绍了模拟器件和数字器件的测试方法。此技术能测试被测电子模块上各器件之间的物理连接,能测试模拟器件的值,同时也能测试数字器件的逻辑关系。此技术采用了基于PC机软件编程方法,使得测试程序化,并采用隔离技术将被测器件分离,提高测试精确度。灵活的软件编写也使得调试方式多样化。飞针测技术的使用能准确定位故障点,缩短调试周期,对小批量生产的电子模块调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广泛应用于民用飞机的航电全双工交换式以太网(AFDX网络),设计了一个AFDX网络终端系统测试监视系统,通过对AFDX终端系统进行试验,实现了测试结果的实时回馈,提高了测试工作的效率和自动化程度,是一种可行的AFDX网络终端系统测试监视系统。  相似文献   

15.
The authors describe an integrated testing approach called the Maintenance and Diagnostic System (MADS), which was developed for digital avionics systems using VHSIC and semicustom devices. Mission/operational requirements dictate high availability with capability to detect 98% of all faults and isolate 90% of these faults to a line replacement module (LRM) or 95% of the faults to two LRMs. MADS achieves these goals by defining a module maintenance node (MMN) chip set for each LRM in the system and the design for testability concepts for hardware. The MMN aids parallel, high-speed testing of LRMs, isolating the fault(s) to a module/chip level while incurring less than 10% overhead. It uses the concepts of scan set design, pseudorandom test vector generation, output response compression, and separate scan set loops to test the SSI-MSI logic on the LRM. It also stores interim test results and run-time fault information to isolate the hard-to-reproduce failures and performs verification of interchip and intermodule wiring  相似文献   

16.
针对发动机系统线束检查的要求,发动机起动电气控制系统检测设备使用分布式的线束测试控制器实现线束的自动快速测试。针对发动机系统起动逻辑和时序检查的要求,检测设备模拟发动机起动条件给出激励信号,采集发动机的输出信号,判断起动逻辑和时序是否正确。检测设备为保护系统安全,采取许多安全性设计方法。检测设备的软件具有实时测试、数据回放、测试通道选择等多种功能。检测设备的设计思想已经通过现场联机测试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7.
支撑随机刚度参数模拟试验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磁力随电磁场强度变化而改变的原理,设计电磁支撑与机械支撑并联的试验装置,实现机械系统支撑刚度参数随电磁场强度的变化.通过对试验装置数学模型的研究和线性化分析,给出了通过控制电流的随机改变实现机械系统支撑刚度参数随机变化的四个设计准则.线性化准则可保证机械系统支撑刚度的线性特性;线性随机准则能确保支撑刚度参数与随机控制电流间的线性关系;随机分量显著准则使得支撑刚度具有明显的随机特征,便于试验研究;综合刚度为正的设计准则,能够保证试验系统的稳定性.根据这些设计准则,制成了具有随机刚度支撑参数的模拟试验装置.试验表明,使用该试验装置可以较好地实现支撑刚度参数的随机模拟.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机载设备侧重于功能测试的技术缺陷,提出了一种机载模块性能测试系统。阐述了测试系统的架构设计和基于LabVIEW的算法实现,使用虚拟仪器技术,实现了航空电子总线ARINC429模块中信号性能的自动测试和故障报告。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完成模块信号性能的自动测试与故障报告,提高了航空电子自动测试设备的通用性与可靠性,对未来两级维修体制下的航空电子设备ATE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escribes original research efforts in the design, simul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anotechnology-based molecular test equipment (MTE). This is a research effort for test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ndependent of traditional automatic test equipment (ATE) through the fabrication of MTE within integrated circuits (ICs). The MTE is embedded within the IC substrate and encapsulated within nanoprobes that connect between the surface and the substrate of the IC at various functional areas. A process is followed whereby IC device simulation is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electrical, chemical, and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integrated and adjacent substrate devices. Through this approach the nominal and failed device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interest to substrate-based MTE are found. Discuss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TE within IC architectures is provided, including such topics as the effect of substrate composition on 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MTE, interfaces between MTE and IC devices, and reporting of MTE results to the IC surface and technician. Potential application areas within different device functions will also be identified. A chemical structure diagram is also provided to illustr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MTE using discrete device configurations with MTE-augmented log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