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港口起重机械位能性负载特性,通过分析起升电机的控制原理及状态方程,建立了基于PLC和变频器的起升电机拖动测试系统。通过转差频率控制的控制策略,进行了模型的仿真与试验分析,从而验证了变频调速控制系统具有较大的节能空间,尤其对于满载及重载的控制更为明显。这为港口起重机械的节能提供了理论和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我校供热系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锅炉热效率及能耗监控方面的不足,并针对锅炉热效率提高和二次网循环泵变频调节进行了节能分析计算;同时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对循环泵设备配置及控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要加强技术指标量化考核和能耗监测,提高效率、节能降耗,实现供热系统的科学化、集约化运行。  相似文献   

3.
与传统三相变频器相比,大功率多相变频驱动系统在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相数降低电压,并在极短时间内进行飞车起动、在缺相情况下进行并网、旁路运行。整个系统具有安全可靠、系统效率高、低振动、低噪声、低成本、节能环保等优点。对高低压转换星型多相变频驱动系统拓扑结构进行了详细说明,对大功率多相变频驱动系统进行了参数与结构设计,并通过工程样机测试验证,依据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现场运行验证了该产品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直流电动机模型推导出PWM波的占空比与电机转速的模型,根据功率守恒方程和上述模型得出电机内阻、反电动势、自身力矩系数和螺旋翼的升力系数的计算方法.通过试验的方法测试安装有螺旋翼电动机的输入电流有效值、占空比和转速,并计算电动机的参数,最后带入到占空比与电机转速的关系模型中,验证以上推导出的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模型的相对误差在3%左右.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温差下的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PCHE)的起动过程,提出了一种一维瞬态换热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固体结构的内部导热过程,可计算起动过程中换热介质和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的温度响应。同时以N2为换热介质,开展了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的瞬态换热实验,N2的最高、最低温度分别为450、103 K,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冷侧N2出口温度的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之间的平均误差为11.3 K,实验结束时热、冷侧换热量的计算偏差均在7%以内,该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计算模型的有效性。在上述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对起动过程中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工作参数的空间分布和时域变化特征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换热器的外侧盖板与固体核心区之间的传热过程非常重要,在进行大温差下的瞬态换热过程计算时不应被轻易忽略,同时增大两侧换热介质的流量和减小换热器外侧盖板的厚度是缩短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起动过程响应时间的有效方法,且在一定的流量比范围内,两侧换热介质入口雷诺数之积是影响响应时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设计开发了新一代YVF315~630系列高压变频调速三相异步电动机,产品具有系统节能、低振动、低噪声、外形小、重量轻、型谱广、功率密度高、节能环保等特点。特别对变频调速系统节能、基本数据、高效设计、绝缘结构设计、强迫通风内外风路设计、绝缘端盖设计做了重点介绍。最后通过产品试验数据与目标数据对比,分析得出了该系列产品开发设计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变频电机试验系统只能在固定转速下进行负载试验,研究了一种用于变频电机试验的多转矩类型负载系统。变频电机动态性能试验负载系统是根据感应电机的特性,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快速调节感应电机的供电电压和频率,从而模拟出多种类型的动态负载。研究了变频电机动态性能试验负载系统的工作原理、模拟方法,并进行仿真分析,表明其可满足不同负载类型下的变频电机动态性能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8.
一种铝合金换热器真空钎焊新工艺最近在航空航天部六○九所试验成功,并通过了部级鉴定。 该项工艺采用微机多点测温、控温技术和分区加热对旧式真空钎焊炉进行技术改造,实现控温自动化,提高了控温精度(±1℃)和炉温的均匀性(温差小于3℃);并通过一系列工艺试验,得出了合理的钎焊过程热循环曲线、焊接工艺参数和最佳的加镁量等,同时设计了适用的焊接夹具。从而使铝合金钎焊技术达到了工程化应用要求,成功实现了铝合金换热器芯体的钎焊。该项技术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使合金换热器钎焊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并且首次用于国产飞机换热器生产。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台轴流式引风机变频改造后频繁发生轴系故障的现象,采用无线应变电测技术测试了轴系扭应力脉动特性。试验发现,风机变频运行在一定转速以上时,传动轴扭应力脉动幅度突增,并一直维持在高位。在运行过程中扭应力脉动频率被锁定,不随转速变化,该现象和扭转共振不同。分析表明,变频器电机传动轴叶轮组成的机电耦联系统出现了扭振失稳。提出将轴系上的膜片联轴器改为高弹橡胶联轴器,通过增加系统阻尼的方法抑制扭振失稳。改造前后的试验结果对比表明,高弹联轴器可以有效地抑制轴系扭振失稳。  相似文献   

10.
分形树状通道换热器内的流动换热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分形树状通道换热器中层流流动与传热的三维稳态模型,采用流固耦合计算方法对入口水力直径为4mm的矩形截面树状通道内流动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研究了分叉效应对传热的强化机理和换热器受热面的温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分叉处形成的二次流能有效地强化换热;与传统的蛇形通道相比,分形树状通道换热器具有温度均匀性好、压降小的明显优势。在相同入口雷诺数时,分形树状通道换热器受热面的最大温差远小于蛇形通道换热器,另外,分形树状通道的层流流动压降较之蛇形流道可减小50%以上。同时,加工了分形树状通道换热器及蛇形通道换热器各一套,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值与模拟值能较好地吻合,证明了所建流动换热三维数值模型正确可信。  相似文献   

11.
计人工质与高、低温侧换热器和回热器的热阻损失、压气机和涡轮机中不可逆压缩和膨胀损失及管路系统中的压力损失,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导出了恒温热源条件下实际回热式布雷顿循环功率密度与压比间的解析式,借助于数值计算,研究了高、低温侧换热器和回热器的热导率分配对最大功率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计算流体对数平均温差和换热面积的解析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丰  刘志伟  韩振兴 《航空动力学报》1990,5(2):169-170,190
准确地计算回热器中冷热两种流体对数平均温度差和换热表燃气轮机具有高的热效率和节约金属材料的重要条件。右图给出了燃气和空气的温度沿回热器流动方向变化的情况。燃气进入回热器时的温度为t4,由于沿程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在出口处燃气温度下降到t5。压缩空气进入回热器的温度为tt2由于在回热器内回收燃气的余热,故温度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13.
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首次研究了变温热源条件下内可逆闭式中冷回热布雷顿循环的性能。导出了无因次功率及效率的解析式,由数值计算,分析了循环最优功率和最优效率时的最佳中间压比分配。并研究了中冷度,回热度和高低温侧换热器的有效度,循环热源进口温比以及中冷源与低温侧热源进口温比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航空发动机部件热防护以及热管理问题,针对CCA(cooled cooling air)技术,采用高孔隙率泡沫金属替代传统管翅式换热器金属翅片,设计一种轻质、高效、紧凑的小尺寸S型泡沫金属管翅式换热器。换热器芯体为3D打印的钛合金制作,重129 g,由S型管束以及泡沫金属翅片组成,翅片安装在管束直管段处。流动传热实验模拟航空发动机机匣外部的空-油换热器,冷侧为水,热侧为高温空气,测定两侧流体的流量、进出口温度及压力。结果表明:泡沫金属作为换热器的翅片,传热系数增大43.94%、换热量提升21.7%、综合换热性能增加25.43%,功重比平均提升17.26%,可达14.61 kW/kg。这说明泡沫金属能够提升换热器的整体性能,可用于未来航空发动机相似结构换热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利用热阻热容概念近似描述环形散热器微元段上的动态特性,加上热平衡条件,从而推导出整个环形散热器动态数学模型。只要在微元段上选取适当的节点数,该模型就可以满足任意精度之要求。借助于计算机并使用有限差分法,对环形散热器的动态性能进行了数值计算,理论计算结果与空中飞行试验数据吻合较好。还给出了环形散热器芯体在某一状态下的温度分布,作为动态响应计算的特例,最后计算了此状态下环形散热器稳态性能,其结果与对应的试飞数据比较令人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16.
激光供能换热器概念设计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禹图强  程谋森 《推进技术》2007,28(5):462-466
针对换热器模式激光推进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颖的平板式换热器结构,这种结构由多层异质材料复合外壳、耐高温金属框架和层流微通道组成,具有较高的激光-热转换效率。建立了换热器出口截面二维温度场模型并进行数值分析,其结果验证了换热器结构的热稳定性。建立了换热器内部流体一维流动模型并进行数值分析,得出了激光辐照功率密度和流体入口速度对换热器内部流体温度分布的影响关系,验证了换热器结构设计满足流体通道压降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基于飞机电热除冰过程冰层融化的特征,开展了一维和二维电热除冰相变传热特性数值计算研究和参数影响分析,重点考虑了加热模式、冷却时间、加热功率和加热单元间隔等参数对冰层相变传热的影响。采用了基于焓-多孔介质方法的热焓模型,将计算区域看作是包括多层材料和冰、水及其混合区的多孔介质,采用了结构化网格拓扑结构对计算区域进行划分,采用了有限体积方法对控制方程组进行离散,采用线性插值的方法获得混合区的物性参数,耦合能量方程和液态水体积分数公式,迭代求解了计算域的温度分布,获得了不同材料间界面温度的变化,重点分析了冰-保护层界面的温度变化。基于二维电热除冰模型的冰-保护层界面温度不均匀特征,提出了耦合考虑冰-保护层界面热点和冷点温度的冰脱落温度判断准则。研究表明:高功率的周期性加热模式要优于低功率的连续性加热模式,采用合理的冷却时间和加热功率,可获得更低的能量消耗和更好的除冰效果。合理设置加热单元间隔可以提高周期性的除冰效率,但也会形成冷点和热点,造成冰-保护层界面温度分布的不均匀。冰-保护层界面的冷点类似于锚点,即使此刻热点的冰已经融化,整个冰层也无法脱落和剥离。因此,冰脱落的判断要耦合考虑界面热点和冷点的温度特征。   相似文献   

18.
舰船燃气轮机问冷器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翅式换热器由于其高效紧凑的换热特点成为目前舰船燃气轮机间冷器的首选形式。借助板翅式换热器内部流动通道的换热和压降计算方法,针对舰船燃气轮机特点设计了模块化间冷换热器,并进行了间冷器结构参数优化分析。结合间冷器冷热介质流量对其性能的影响,合理优化设计冷热介质流量参数,分析了在燃气轮机非设计工况下间冷器的效率和气侧总压恢复系数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9.
换热网络是能量回收利用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系统。对换热网络结构已定或已在运行的换热网络,如何优化改进使其达到最优,或在换热网络中的物流的流量、进出口温度发生变化时,要求换热网络的换热仍能满足工艺上的要求,要解决这一问题,通过采用夹点技术对某厂1.0Mt/a常压换热网络进行的分析,确定了最优夹点温差,为节能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刘银龙  付衍琛  闻洁  亓绍帅 《推进技术》2021,42(5):1087-1093
为解决飞行器高马赫数飞行时,用于冷却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和其他高温部件的压气机出口空气温度过高的问题,设计加工了一种以外涵空气为冷源的螺旋管式空气-空气换热器用于预先冷却冷却空气。换热器由48根材料为不锈钢321,外径4 mm,壁厚0.5 mm的螺旋管组成,重量1.91 kg,传热面积密度106 m2/m3。在常温工况下实验研究了换热器管内和管外流体的阻力特性,高温条件下试验验证了换热器设计点性能,压气机出口空气温降达188 K,功重比4.9 kW/kg,换热器展现出较强的换热能力。高温条件下实验研究了两侧空气流量分别单独变化时换热器的热动力性能,拟合了管外换热经验关系式。研究结果可用于未来相似结构换热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