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在风洞应变天平校准中采用的 TG-1微量角度传感器,经3054A系统数据采集处理,实现了应变天平弹性角的自动校准。同时还介绍了天平校正台安装TG-1微量角度传感器后,对被校天平的影响和消除办法。对弹性角自动校准所能达到的精确度也作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2.
应变天平的输出信号较小,安装和信号连接环节较多,吹风试验过程中故障较频繁。故对其信号进行合适的调理,使用适当的电信号校正技术,即用电的方法模拟天平所受的载荷,对解决天平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迅速诊断故障,提高天平以及风洞测力试验精度和准确度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应变天平多元校是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求解天平使用公式的方法。该方法,能较好地模拟真实受载,精度高,校正周期短,简便易行。本文讨论了这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全机半模型铰链力矩天平技术的研究;介绍了七台铰链力矩天平和四套专用校正装置的设计和研制;天平的静校及其在 FD-09低速风洞进行的波音707模型的铰链力矩实验。通过实验证明:在一个模型上同时应用多台铰链力矩天平进行风洞实验的技术,有效地节省了试验时间和经费,提高了风洞实验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了铰链力矩天平组的设计符合风洞实验的要求,静校精度较高,动校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一台典型的六分量天平在瑞典航空研究院 MK6校正架上进行回零校正与不回零校正的比较,弄清了不回零校正与回零校正的差别,然后用三种修正方法对不回零校正的载荷进行修正,发现直接投影法修正的效果最好,此方法已用到 FFA 新建的1.5米跨音速风洞的校正架上。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概述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气动测试技术在气动力天平(简称天平)、传感器、流动显示和风洞自动化等几个主要方面的进展情况,并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依据救生伞假人空投试验中六分量应变天平的工作条件与载荷特点,确定了天平的设计载荷并完成了结构设计。针对实际应用中天平各种极限载荷情况,计算了天平各弹性元件的安全系数。对天平应力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获取了天平整体应力分布状况。进一步对传统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为天平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螺旋桨实验是一种非常规实验 ,其特点决定了螺旋桨天平的特殊性。为了探索新的扭矩测量方法 ,准确研究螺旋桨的性能 ,设计了螺旋桨实验专用天平。该天平是同步旋转应变天平 ,实验中天平随螺旋桨高速旋转。天平设计要保证质量分布均匀 ,采用特制滑环引出电信号 ,并且天平后端用支架支撑以减小振动。该天平较一般固定式天平复杂 ,但更合理地解决了扭矩测量问题。实验结果表明 ,天平总体方案正确 ,设计合理 ,测量精度高 ,有效解决了小型螺旋桨实验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三个方面研究提高天平测量精确度,包括:设计一种小干扰的元件结构;精心选优,精心粘贴,高质量的温度自补偿箔式应变计,尽可能实行体轴校正,无法实行体轴校时,应对载荷进行轴系修正。Φ18六分量天平作为课题研究的实例,标模动校测量精度达到国家标准标规定的先进指标。地轴校载荷修正后的标模动校结果与体轴校的标模动校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0.
阻力元件是内式天平的核心,它的结构型式及共合理设置直接关系到天平的主要性能。本文在对几种不同型式的阻力元件进行了调试、校准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阻力元件的合理设计及其系列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天平元件设计中,天平输出灵敏度与刚度的合理匹配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于某种结构型式的天平元件来说,元件结构尺寸是影响天平灵敏度与刚度的主要因素。天平元件结构尺寸参数较多,对天平性能的影响程度各有轻重。因此,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难以全面地分析和综合各尺寸参数对天平性能的相互影响,更难满足不同的性能指标要求。本文在天平元件传统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应用正交计算设计法最优化理论提出了局部等应变梁天平元件优化设计新方法。提高了天平元件应变变形比,改善了天平元件测量梁的应变分布,保证应变片各处感受到相同的应变,充分发挥了应变片的感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并联风洞天平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并联风洞天平,首先依据并联天平的空间力变换关系推导出六维感测力雅可比矩阵,然后以该雅可比矩阵条件数最小原则即各向同性准则,将其条件数为目标函数对天平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应用数值算法优化出8种满足精度要求的并联天平结构,据此设计并制造出并联天平的物理样机。最后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低速风洞中以建筑标模为试验模型检验并联天平的设计性能,结果证明本天平的研制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
ANSYS在压电天平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ANSYS力电耦合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一台三分量压电天平的性能进行评估。主要进行了静力、模态和瞬态响应特性分析,静力分析的目的是获得天平输出与施加载荷之间的关系,评估压电天平各分量的主灵敏度系数和分量间干扰灵敏度系数;模态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压电天平的各阶振动频率和振型,用于评估天平的频率响应特性;瞬态响应特性分析主要用于评估天平在瞬态载荷下的响应特性,评估加速度计惯性补偿的有效性。ANSYS分析结果表明:压电天平的各分量主灵敏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分量间抗干扰能力,设计的天平频响较高,加速度计实现了对天平输出信号中惯性振动信号的补偿,能够满足激波风洞测力试验的需求。天平校准和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天平的实际性能与有限元评估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笔者通过对校准箱中德国涡轮发动机动力模拟器(TPS)天平的研究,提出了外式组合天平校准方法及校准原理.针对TPS德国天平本身的结构特点、载荷大小,建立校准中心.研制一套专用德国天平校准装置,进而对该天平进行最终校准,给出校准公式,得出校准数据.  相似文献   

15.
传统应变测量方法在小量程气动力测量方面存在灵敏度不高的问题。针对此现象,从单分量入手,设计以位移测量法为基础的悬臂梁天平。以3台悬臂梁天平为例:1台传统应变天平,2台不同槽深的新型位移天平,分别进行静态校准试验及有限元仿真。将光纤应变计应用于1 mm 槽深位移天平,进行准度计算;将光纤、电阻2种应变计同时粘贴在传统应变天平及2mm槽深位移天平,进行2种应变计及2种测量方法的性能对比。由试验结果可知:试验中1mm槽深位移天平准度为0.02%;2mm槽深位移天平位移法测量灵敏度相比传统测量方法提高3倍;2mm槽深位移天平灵敏度为1mm槽深天平的1.57倍,但准度有所下降。本研究为小量程气动载荷的测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风洞试验需要使用大量的天平,而经常编写天平公式处理程序给试验处理软件的维护带来了较大的工作量,影响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度。随着试验软件通用性的不断提高,需要研究一种通用的天平公式处理方法。基于符号处理的天平载荷计算方法是一种解决天平公式的自动化处理方法,它运用系统软件的编译原理,通过对公式符号的解释和执行来实现对公式的处理。该方法已运用在风洞试验的数据处理中,可以在风洞试验的数据处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低温风洞测力试验的核心测试设备,低温天平受低温风洞气流温度低、温度变化大的影响,会产生零点温度漂移、灵敏度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对试验数据的精准度产生影响。因此,相较常温天平而言,低温天平的研制要求更多,难度也更大。在广泛调研国外低温天平研究进展与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低温天平的设计与优化、天平材料的选取及热处理、天平的加工与制造、天平应变片的匹配及粘贴、天平校准方法及校准设备等天平研制的多个关键环节,并对未来低温天平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我国低温天平的研制及工程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天平地轴系校正中,支架系统改变,就需要重新校正,以得出相应的公式。本文采用地轴系加载量转化为体轴系加载量的方法,并扣除了弹性变形角和自重的影响,得出了体轴系的天平静校公式,达到了扣除支架影响的目的。这种方法得出的天平体轴公式,在实际吹风试验中得出的结果和原来一套处理方法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应变天平是风洞测力试验中的主要测量设备,对试验数据质量和运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提高天平自身的防护性能,减少试验运行过程中的天平故障概率,提出了基于3D打印风洞应变天平防护装置的快速开发方法。分析了天平防护装置的需求,研究了3D打印天平防护装置的关键技术、设计因素与研制流程。开展了3D打印技术在设计优化验证和风洞试验天平防护装置研制2方面研究。分别设计了整体式水冷罩和组合式杆式天平防护装置。对于具有复杂内部结构的天平水冷罩,3D打印技术可以对设计优化结果进行验证评估。通过3D打印技术完成杆式天平防护装置研制,在风洞试验中对所使用的天平进行了防护应用。实际应用表明,防护装置可有效避免应变计及线路在校准、运输、模型装配和试验过程中损坏。相比传统机械加工,3D打印天平防护装置不仅能实现设计优化验证,而且可大幅降低加工周期和成本,促进了天平综合性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天平是影响风洞中气动力测量精准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气动力实验误差的30~60%来源于天平。影响天平测量精准度的主要因素有静校误差、温度效应、位置误差和天平系统动力特性误差。本文阐明这些因素影响的程度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