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模态综合法计算双转子临界转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模态综合法计算了双转子临界转速,子结构模态由传递矩阵法求得,并着重研究了对接条件、模态数及子振形拟合多项式等因素对双转子临界转速影响。改进了双转子临界转速传递矩阵法并以传递矩阵法算得系统临界转速为准,评定了各种条件下模态综合法的计算精度。结果表明:取一阶为平动模态,其余模态由传递矩阵法求得,拆分为子系统时采用自由子系统法,采用位移协调对接条件、子振形取4次拟合多项式、仅取4阶模态求得了具有一定精度的l~3阶临界转速。在提高模态综合质量方面得出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以无机匣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各种支承形式(包括刚支、弹支、带挤压油膜弹支和油膜环等)以及盘的不同安装位置,研究其临界转速、振动特性及不稳定性,并给出陀螺力矩对转子临界转速的影响和滑动轴承自激失稳现象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当支承的组合刚性沿周不均匀时,可将其刚性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主平面中,在主平面中具有最大和最小刚性。同时,把转子振动时的受力和位移分解到主平面中,用八阶阵分别建立轴、支承、盘的传递矩阵,然后根据 转子布局方案 出临界转束客振幅计算方程,研究表明,非均匀支承转子与均匀支承转子相比,频率谱有质量差别,前者可能出现的临界转速数增加一倍,在刚性小的方向首先发生振动,转子振动的轨迹为椭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自行研制的临界转速教学实验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该系统可以完成多种支承条件下的临界转速实验与现场动平衡实验,具有较强的数据采集及分析能力,很好地满足了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5.
6.
考虑某膨胀涡轮转子具有不对称支承刚性及不对称阻尼等特点,针对转子具体结构形式进行适当简化得到计算模型;采用考虑刚性、阻尼、集中质量耦合的传递矩阵与匀质轴克雷洛夫函数精确解的传递矩阵,同时考虑轮盘不平衡偏心引起的强迫激振、x-y两个方向的振动耦合,计算该转子的临界转速与振型,并分析计算结果;用简单算例对程序进行验证,将简单盘的程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双转子系统临界转速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简易双转子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分别用QR阻尼法和同步响应法计算该双转子系统的临界转速以及主振型。用该软件自带的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编制该双转子系统临界转速和不平衡响应的计算程序,分别求出内转子和外转子为主激励的临界转速及主振型。对比结果发现采用QR阻尼法和同步响应法计算双转子系统前三阶临界转速的误差均在1%以内,结果吻合很好。用这2种方法计算双转子系统的临界转速都能得到满足工程精度要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不对称转子临界转速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某膨胀涡轮子具有不对称支承刚性及不对称阻尼等特点,针对转子具体结构形式进行适当简化得到计算模型;采用考虑刚性,阻尼,集中质量耦合的传递矩阵与匀质轴克雷洛夫函数精确解的传递矩阵,同时考虑轮盘不平衡偏心引起的强迫激振,x-y两个方向的振动耦合,计算该转子的临界转速与振型,并分析计算结果;用简单算例对程序进行验证,将简单盘的程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STUDYONROTORHEADVIBRATIONABSORBEROFHELICOPTERGuZhongquan;PengFujun;MaKougen(ResearchInstituieofVibrationEng,NanjingUniversity...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本文对贴地飞行时的旋翼进行了流场显示和桨盘处下洗速度测量的实验研究。揭示并研究了环流和地面涡现象及其对旋翼平面下洗速度分布的影响,指出了旋翼贴地飞行时拉力、力矩等剧烈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涡轮泵转子次同步进动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明次同步进动的发生机理和特征,讨论内阻尼(材料内阻尼、结构阻尼)、干摩擦、气弹效应、动压密封等诱发次同步进动的因素和消除次同步进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自转旋翼的气动优势和稳定转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旋翼机在正常飞行中和直升机在自转下滑时,其旋翼都处在自转状态。从建立自转旋翼的气动模型入手,通过与直升机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旋翼的气动特性的对比,得出自转旋翼具有较好的气动环境和更高的效率;讨论了旋翼机的稳定转速与总距角、前飞速度以及桨盘迎角的关系,通过分析说明在设计旋翼机时,可选择一固定总距,使旋翼机在相当宽的飞行范围内,只需小幅度调整桨盘迎角就可保持稳定飞行。 相似文献
20.
在主动控制转子振动的过程中,支承刚性的改变必然伴随着转子两个稳定运动状态间过渡的瞬态过程。用时变系统理论研究了瞬态振动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设计了时变控制器。结果表明,瞬态响应是转子主动控振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时变控制器可大大减少瞬态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