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用飞机地面支援设备/工具清单的编制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又繁杂的工作。研究清单的编制原则、设备/工具的确定方法、清单的主要内容以及清单编制工作流程,可为地面支援设备/工具清单的编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民用飞机的维护、修理、改装、抢救等工作离不开地面支援设备和工具的支持.地面支援设备和工具的验证是其研制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地面支援设备和工具交付客户之前,民机制造商应当选择部分地面支援设备和工具进行充分、有效地验证以确保这些设备和工具能够满足客户使用需求.给出了地面支援设备和工具的四维验证评价标准.总结出了民机制造商...  相似文献   

3.
针对产品寿命周期各阶段产生的质量信息管理问题,将质量管理信息在各BOM中分配和体现,实现系统性、全面性、一致性的质量信息转换和质量问题跟踪与管理.以单一产品数据源作为底层数据支持,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构建出设计、工艺、制造三个产品主要寿命周期阶段的航空武器装备XQBOM生成模型.  相似文献   

4.
根据适航法规,以及参照S1000D等国际标准,民用航空发动机技术出版物应形成包括源数据及构型控制、编写及全寿命修订、出版物验证、发布及客户支援管理等覆盖民用航空发动机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核心能力。在此过程中涉及到数量庞大的数据模块、各数据模块间复杂的关联关系,以及构型管理要求等。在工作伊始,合理规划,管理好数以万计的数据模块,是开展技术出版物编制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梳理分析民用航空发动机技术出版物中主要维修类手册及其关联关系,引入构型管理工具,提出了建立技术出版物数据模块物料清单的建设路径,通过技术出版物数据模块物料清单的建设为数据模块全寿命周期的管理提供支撑,从而有效推进了民用航空发动机的取证工作,也保障了发动机的持续适航。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飞机数字化设计环境下设计制造文件生成、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开发了实现飞机数字化设计环境下材料物料清单文件生成的“飞机设计/制造文件生成系统”。该系统通过与ENOVIA VPLM数据传递,实现材料物料清单文件的自动生成和管理,提高了材料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民用飞机消耗品手册(CPM)采用人工编写模式,手册内容重复录入浪费人力且存在数据一致性难以维护、升版维护成本高等问题。为此,研究基于S1000D 规范进行同源手册自动生成的方法。应用此方法,指导某机型的消耗品手册进行数据规划、数据管理、数据生成、系统功能开发,实现基于同一数据源,自动生成结构合理、搜索便捷的PDF 和电子交互式消耗品手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系统、全面地分析手册需求,规划手册数据,指导系统实现手册自动生成,在各机型同源手册,如标准件手册、快速复位手册、主最低设备清单的自动生成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提出了一种实用性较强的网状物料清单的构造方法。方法分析两种常用物料清单构造方法的优缺点,并且给出了网状物料清单在对象关系数据库中的实现方法。结果网状物料清单的构造方法适合于种类繁多且结构复杂的产品。结论网状物料清单在ERP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ERP的实施系统复杂、涉及面广,影响其实施的因素很多,根据实际工作体会,选择物料清单准确度作为切入点,分析信息准确度对ERP系统实施效果的影响,并且结合航空制造业特点,给出一般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目前,随着各类工具在国内民机机载软件研制中的大量使用,软件研制团队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机载软件的适航审定要求,也要考虑所用工具的鉴定要求。以DO-178C和DO-330标准为基础,介绍了判断工具是否需要鉴定的流程、确定工具鉴定等级的方法、工具鉴定的生命周期以及工具鉴定的利益相关方和职责,并分析和研究了工具服务历史方法在机载软件工具鉴定中的应用,说明了对工具服务历史进行评估的要求和活动。最后,通过项目实例证明基于工具服务历史方法进行机载软件工具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AutoCAD下VBA环境作为开发平台.总结了回转体拉深模具设计的规律性知识,综合利用AutoCAD下VBA强大的图形设计功能,借助VBA语言编程,用户输入拉深件相关参数后,自动完成模具的全面设计,该系统具有低成本、高质量的特色,全面实现了回转体拉深模具设计的智能化。  相似文献   

12.
“机械制图”仿真教具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制图”课程是各类工科专业必修的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分析观察发现,学生对投影知识理解困难,利用AutoCAD、Flash、SolidWorks等软件,开发制作了仿真动画演示教具,本文详细介绍了该教具的制作思路、过程和制作技巧。  相似文献   

13.
结合网拍的制造工艺,从网拍的材料选择、网拍的力学性能、网拍的受力特点以及网拍的寿命等方面,着重讨论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在网拍制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针对高职高专“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探讨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并根据各专业教学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强调实用技术理论要更突出专业的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振梁加速度计温度误差建模及补偿问题。分析了振梁加速度计受温度影响的主要因素,应用最小二乘算法得到零偏、标度因数与温度的多项式拟合关系,进而得到振梁加速度计的温度误差模型。利用该误差模型进行温度补偿。结果表明:经过温度建模和补偿,振梁加速度计精度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试论高职教育教材建设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材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载体 ,教材编写得如何 ,更是能否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本文针对教材建设 ,从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及教材的发展趋势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分析了竹板基材外形特点、表面缺陷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竹板基材缺陷视觉检测及公差测量系统;根据双目视觉原理,经曲线曲率特征匹配方法,可计算得到光条上曲率绝对值最大值点的空间位置和深度;结合基材尺寸的公差测量方法,可实现基材宽度与厚度的测量;针对竹板基材纹理表面的复杂性,提出了基于小波分解与聚类思想的基材缺陷检测算法,实现了对基材缺陷的视觉检测:并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大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新一轮课程改革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开发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要开发与利用英语课程资源的,首先要利用好教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在此基础上,整合报刊网络信息资源,倡导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方式;同时通过开展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创建有利于英语学习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9.
粘弹性泊松比与动态复数泊松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静态粘弹性泊松比与动态复数泊松比的各种精确与近似表达式及其测试方法,通过实验计算出一种复合固体推进剂的粘弹性泊松比。本文对获得固体推进剂的精确粘弹性泊松比值具有重要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空学报》2023,36(7):1-24
Presently, the service performance of new-generation high-tech equipment is directly affected by the manufacturing quality of complex thin-walled components. A high-efficiency and quality manufacturing of these complex thin-walled components creates a bottleneck that needs to be solved urgently i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the collaborative manufacturing of structure shape and surface integrity has emerged as a new process that can shorten processing cycles, improve machining qualities, and reduce costs. This paper summarises the research status on the material removal mechanism, precision control of structure shape, machined surface integrity control and intelligent process control technology of complex thin-walled components. Numerous solutions and technical approaches are then put forward to solve the critical problems in the high-performance manufacturing of complex thin-wall component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challenge and tendency of collabora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in the high-efficiency and quality manufacturing of complex thin-wall components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