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NMD-GBR地基雷达初样型的技术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叙述了美国国家导弹防御 (NMD)系统使用的初样型地基雷达 (GBR -P)的有关技术内容。GBR -P是用于研制与试验若干新技术的原理性设备 ,最终可能成为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应用的子系统。所以 ,GBR -P雷达也是向生产型GBR -N雷达过渡的一项设备研制计划 ,它已于 1 999年在夸贾林反导靶场正式运行 ,执行反导飞行试验任务。通过对GBR -P雷达的探讨和研究 ,将为我们全面了解GBR -N生产型雷达的工作性能有极大的帮助 ,另外 ,GBR -P雷达也是在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用GBR -T雷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此对了解GBR-T雷达也是很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NMD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俊 《中国航天》2000,(11):37-43
按照美国国防部制订的“3 3”计划,为保护美国免遭50个弹头的攻击,基本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由地基拦截弹(GBI)或天基拦截弹(SBI)、X波段地基雷达(GBR)、474N地基超视距预警雷达、部署在阿拉斯加前沿的辅助雷达(FBR)、飞行中拦截弹通信系统(IFICS)、天基传感器(第三代国防支援计划(DSP)军用导弹预警卫星和通信卫星)以及作战管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BM/C4I)系统等组成。该系统应能准确地探测、识别并且摧毁来袭的洲际弹道导弹。根据美国和前苏联签署的反导条约(ABM),美国可以建立一个反弹道…  相似文献   

3.
叙述了为支持美国导弹防御系统GBR -P初样雷达而研究的数字式实时雷达信号模拟器技术功能。它是美国夸贾林反导靶场中重要试验雷达 (GBR -P)的一个子系统 ,可实时提供战术用信号处理器及数据处理器的硬件和软件 ,进行闭环工作的条件。它可提供在反导飞行试验中一切来袭导弹目标群的各种雷达信号 ,供初样雷达调试、测量等使用 ,同时也是初样雷达进行正式参试及其准备工作前的一台不可或缺的雷达实时信号模拟器。可从中了解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NMD)GBR -N的雷达性能 ,必要技术内容及旁证材料。  相似文献   

4.
知识资料窗     
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简介由于弹道导弹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为扩散 ,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拥有或正在发展弹道导弹。美国认为 ,在近期内 ,会有一些所谓的“无赖”国家向美发射少量简单的洲际弹道导弹。如何对付袭击美国的弹道导弹 ,成了美国人的一块心病。为此美国从 1996年开始实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反导计划。NMD计划旨在部署一种可拦截数枚射向美国的洲际弹道导弹的系统。该系统应有较好的费效比 ,能有效地使用并符合反导条约。按计划 ,先用 3年的时间研制成功 NMD,再用 3年的时间进行部署。NMD的系统组成NMD系统包括陆基拦截弹…  相似文献   

5.
知识资料窗     
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简介由于弹道导弹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为扩散,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拥有或正在发展弹道导弹。美国认为,在近期内,会有一些所谓的“无赖”国家向美发射少量简单的洲际弹道导弹。如何对付袭击美国的弹道导弹,成了美国人的一块心病。为此美国从1996年开始实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反导计划。NMD 计划旨在部署一种可拦截数枚射向美国的洲际弹道导弹的系统。该系统应有较好的费效比,能有效地使用并符合反导条约。按计划,先用3年的时间研制成功 NMD,再用3年的时间进行部署。NMD 的系统组成NMD 系统包括陆基拦截弹,一部陆基 X 波段相控阵雷  相似文献   

6.
袁俊 《中国航天》2009,(4):41-43
一、NMD系统进行第13次拦截试验 美国东部时间2008年12月5日下午3时29分(北京时间12月6日凌晨4时29分),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进行了第13次导弹拦截试验。美国防部发言人在30分钟后宣布.一次“接近于实战”的远程洲际弹道导弹拦截试验在太平洋海域获得成功。这是美国NMD系统在奥巴马新政府上台之前进行的首次远程导弹拦截试验,因此备受国际社会瞩目。  相似文献   

7.
NMD系统进行第12次拦截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俊 《中国航天》2008,(3):36-37
一、NMD系统进行第第12次拦截试验 美国东部时间2007年9月28日下午4时24分,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进行了第12次导弹拦截试验.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局(MDA)在30分钟后宣布导弹拦截试验在太平洋海域获得成功.这是美国NMD系统在2007年5月导弹拦截试验失败后进行的又一次试验.  相似文献   

8.
NMD系统进行第11次拦截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俊 《中国航天》2007,(1):38-39
一、NMD系统进行第11次拦截试验 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9月1日下午1时22分,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进行了第11次拦截试验。  相似文献   

9.
经过 12年的研制 ,“米卡”导弹已装备“幻影”2 0 0 0 5F战斗机。“米卡”是法国空军第一个装备了能对付多目标的火控系统 ,它具有发射后不管的能力 ,既可近距格斗又可中远距拦截 ,也是第一个具有两种导引头 (主动雷达 /红外成像 )互换的导弹。在执行中近距作战任务时 ,飞机和导弹之间无需数据链传输 ,只要导弹一发射 ,载机即可退出 ,转到安全空域。在大部分情况下 ,导弹一脱离发射导轨 ,载机的火控系统即刻会指挥其余的导弹进行以后的拦截。在远距拦截时 ,“米卡”先完成一段惯性飞行 ,中段时载机定期通过数据传输 ,将新的目标信息传给…  相似文献   

10.
袁俊 《中国航天》2001,(9):44-45
美国于东部时间 7月 14日进行了“国家导弹防御”( NMD)系统的第四次导弹拦截试验。当日晚 10时 39分(格林尼治时间 15日 2时 19分),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一枚改进型“民兵” 2导弹,作为试验中要拦截的“来袭”导弹。该导弹携带了装有遥感仪器和探测器的模拟弹头。为了验证拦截器识别真假弹头的能力,在拦截区域上空施放了若干个能不断发送假信号的黑色气球诱饵。 21分 34秒后,波音公司研制的地基拦截导弹从距范登堡 7680公里的南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夸贾林导弹靶场发射升空,对“来袭”导弹实施拦截。地基拦截弹携带…  相似文献   

11.
美国于东部时间7月14日进行了“国家导弹防御”(NMD)系统的第四次导弹拦截试验。当日晚10时39分(格林尼治时间15日2时19分),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一枚改进型“民兵”2导弹,作为试验中要拦截的“来袭”导弹。该导弹携带了装有遥感仪器和探测器的模拟弹头。为了验证拦截器  相似文献   

12.
反导预警系统是美军导弹防御体系的“眼睛”,是其反导拦截成功的关键。对美军反导预警体系中的国防支援计划(DSP)卫星、天基红外系统(SBIRS)卫星、地基战略预警雷达(包括丹麦眼镜蛇雷达和“铺路爪”系列雷达)以及地/海基X波段雷达进行了分析,梳理了它们的基本情况、主要技术特征,并对其位置分布和威力范围进行了仿真。可为针对性的对抗措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色列的反战术弹道导弹计划以色列的反战术弹道导弹(ATBM)计划由国家预警系统、包括“箭”导弹的导弹拦截系统、火控雷达系统、全国指挥/控制系统组成。目的指挥/控制系统已告完成。导弹拦截系统由以色列自行研制的“箭”导弹和火控雷达系统、美国的“爱国者”组...  相似文献   

14.
美国在努力部署国家导弹防御(NMD)系统,新的经过改进的战场反导保护已成为国会两院的考虑重点,国防部在许多方面也是这样做的。但是人们却越来越担心,花费数十亿美元部署的反导系统,恰恰忽略了干扰(。。untermeasures)问题。一些专家很担忧,现有的电子设备就可轻而易举地使传感器失效,进而使大规模摧毁武器从防护屏障中穿过。这是因为绝大多数新的反导武器是攻击一杀伤武器,没有必要完全隐蔽传感器使来袭的弹头“看不见”它,它们仅仅来用了防止反导系统暴露其确切位置的措施。美国家导弹防御(NMD)系统易受干扰…  相似文献   

15.
美NMD各作战单元间的信息互换互用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2 0 0 2年 5月布什总统作出决定 ,着手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NMD)起 ,同年 6月就在阿拉斯加州动工大规模加速兴建反导拦截器地下发射井及其指挥控制中心等设施。NMD已经从设想、研发、合同走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战设施建造阶段 ,并冠于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的作战研究硬件 ,这必然引起世界的关注。就这一系统的工作脉络、工作程序、信息互换互用等方面 ,进行了“管中窥豹”式的叙述 ,以使人们对该系统工程的复杂性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6.
罗辉  李凌云 《中国航天》2012,(10):46-50
一、欧洲反导计划的背景 美国在小布什政府时期曾声称为了防范所谓伊朗等国的潜在导弹威胁,提出建立欧洲反导系统计划,包括在波兰建10个导弹拦截系统和在捷克建立反导雷达预警基地.但奥巴马上台以后,没有延续小布什政府的这一计划,而是进行了适当调整,提出"分阶段自适应"的新欧洲反导系统部署方案,称该方案更具可操作性,更具经济性,技术上也更可靠.  相似文献   

17.
2020年8月,美陆军重启一体化防空反导作战指挥系统(IBCS)新一轮“有限用户测试(LUT)”,并于8月15日和20日在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靶场先后成功实施2次实弹测试,完成了此次“有限用户测试”规定的实弹测试任务。IBCS是一体化防空反导(IAMD)作战指挥系统(BCS)的首字母缩写,本身不是飞机、雷达、导弹等武器装备,而是能够使武器装备更好工作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网络。具体来说,它用于把互不兼容的陆军雷达系统、防空反导武器等连接起来,将体系内所有雷达探测到的目标数据融合生成高精度的目标航迹,并将航迹数据传递给处于最佳拦截打击位置的导弹发射装置,指挥控制兵力、兵器对来袭目标实施拦截打击。  相似文献   

18.
会庭 《中国航天》2000,(3):38-38
1月 18日 ,美国不顾世界多个国家的强烈反对 ,在中太平洋地区进行了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的第二次拦截试验。按照预先设想 ,携带假弹头的民兵导弹要模拟一枚核导弹对美国进行攻击。该弹发射 2 0分钟后 ,拦截弹发射 ,在 190公里的高空以 150 0 0公里 /小时的速度接近靶弹并将其击落。当晚6时 19分 ,一枚改进型民兵 2导弹从位于加州的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 ,2 0分钟后 ,一枚拦截弹从夸贾林岛发射 ,对其进行拦截。结果拦截弹和靶弹擦肩而过 ,试验以失败告终。据美国军方高层人士透露 ,两个红外热寻的装置是造成拦截弹“脱靶”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9.
反导预警“铺路爪”雷达与对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导预警雷达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来袭导弹的发射,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实现识别、跟踪与拦截提供必要的信息.首先介绍了国外主要的反导预警卫星与雷达系统,给出了主要预警系统的参数,然后分析了"铺路爪"雷达系统参数,反演了该雷达的基本组成,提出了对抗该雷达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GBR地基成像雷达作为反战术和反战略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型雷达,已经研制了10多年,并会在不远的将来列装使用。“有矛必有盾”,研究该雷达的技术特色和性能参数,是形成对立面——电子对抗的任务,并具有现实意义。从研究GBR雷达的成像原理出发,得出干扰技术的基本切入点,并分析了影响成像的各种因素及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