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提出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实现某型脉冲多普勒雷达导引头目标回波模拟器的校准。使用频谱仪及示波器组成校准装置实现被校信号射频到中频的变换及A/D转换,使用LabVIEW软件实现A/D转换后信号的数字正交解调及参数提取算法,进而实现雷达导引头目标模拟器的脉冲幅度、多普勒频率及延时参数的自动校准。  相似文献   

2.
在介绍了便携式舵机测试系统的设计原理,硬件组成以及程序设计方法。便携式舵机测试系统设计过程中应用了"虚拟仪器"技术。在计算机硬件平台上由软件取代传统仪器中的硬件,完成测试过程控制、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等操作。整个系统按照通用化、模块化的要求设计,便于测试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提高了舵机测试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GTEM电磁敏感度测试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GTEM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在电磁兼容测试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先进国家的军用工业标准均推荐采用此项技术。文中给出了一套适合我航天型号电磁兼容测试要求的GTEM电磁敏感度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由GTEM、双定向耦合器、功率计、功率放大器、射频开关矩阵、信号源、计算机组成。其工作原理是,按照辐射电磁敏感度的测试要求,系统应在试样所在区域产生幅度和频率均已知的连续波电磁场,当系统集成完成后,只需调整GTEM端口的馈入信号功率、频率以及试样安放的位置,即可在试样所在区域产生测试所需的连续波电磁场。系统测控软件兼顾系统的安全性及可操作性,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在WINDOWS3.1环境下运行。该系统测试操作直观简便,测试过程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真空计电参数检定装置可以用来检定真空计电参数检定仪和各种热阴极电离真空计、热偶真空计的电参数。将信号源产生的具有一定量程的各种模拟信号引入被检电参数检定仪和真空计,采用IEEE—488接口、642静电计、1071和7150多用表等仪器组成的自动化测试系统对被检仪器的各项电参数进行校准。解决了真空计电参数检定仪的检定问题,为真空度的准确测量提供了基本保证。主要介绍了真空计电参数检定装置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和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频率计量自动化测试,我所研制出一种AFM型频率计量自动化测试装置。它利用了廉价的PC-1500A袖珍计算机作为控制机,再加上适当的接口电路、驱动电路及两个1×16的高隔离度RF同轴多路开关,就可以构成一种多用途的实时自动数据采集系统,同时可以控制1-32台受检仪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实时自动化的频率稳定性测量系统。该自动实时测量系统由频差倍增器、HP5345A 计数器和 Apple—ⅡPLUS 型八位微机组成。计算机控制计数器的工作状态,并通过 IEEE—488接口进行数据采集、处理,计算出相对频率起伏的阿仑方差.本系统精度高,工作可靠,使用方便,适用于时间频率的计量测试。  相似文献   

7.
基于IFM技术的捷变频雷达综合测试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瞬时测频(IFM)技术的非相参捷变频雷达综合测试仪的设计方法.应用该仪器可以在捷变频状态下对捷变频雷达导引头进行各种性能测试,解决了捷变频雷达导引头不能在捷变频状态下进行测试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飞行模拟技术在导引头研制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微波暗室环境下复合导引头飞行模拟自动化测试系统为工程背景,其包含主控系统、三轴转台、二维目标三大分系统,是一套集机、光、电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测试系统。详述了测试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原理,通过五轴系统设计、转台与目标的分体式同步联动、二维目标模拟装置的精准平稳传动、陀螺指向测试的转台偏角修正算法几大关键创新型技术,建立起了一套飞行模拟自动化测试系统,解决了目标飞行轨迹模拟、导引头调试测试的难题,实现了红外/微波复合导引头动态特性的自动化测试。  相似文献   

9.
目前,各型装备测试设备测试过程中生成的测试信息都孤立的以纸质文件或各种格式电子文件的形式保存在各测试设备终端,无法实现信息集成与共享,严重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针对此,首先研究测试设备数据自动传输系统的系统总体结构、数据传输流程和数据传输规范,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自动传输系统的硬件、软件和数据传输安全性展开设计。通过在我军某型导弹新型测试设备上验证,实现了基于以太网的测试设备数据自动采集、传输与处理,为后继测试设备共享和远程协同测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铂电阻温度变送器测试效率,设计铂电阻温度变送器自动化测试系统。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上位机通过LAN接口与主控制器Agilent 34980A相连,实现测试数据传输与接口控制。通过复用开关及转接组合模块设计实现与多路变换器的连接。利用Agilent 34980A内部6位半数字万用表确保精确测量产品。高精度信号模拟源Fluke 525B为铂电阻温度变换器提供稳定、高精度输入。软件采用人机交互设计,具有数据显示、保存和处理等功能。该系统可按设定流程自动加电测试,实现了铂电阻温度变送器全自动测试。  相似文献   

11.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GNSS-R)技术应用中需GNSS-R信号模拟器来测试反射信号接收机,以降低成本。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基雷达原理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海面反射信号建模方法。首先,分析了GNSS-R双基雷达遥感原理,根据延迟和多普勒频率在海面的分布特点,选择海面的反射点,并计算相应反射单元的面积;然后,对散射系数进行了计算;最后,对多条反射信号的合路信号进行相关的仿真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模拟的海面反射信号的相关功率曲线与ZV模型理论曲线的相关系数优于0.92,能够有效地用于GNSS海面反射信号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在中主动寻的系统中,照时雷达在挂飞现场的相位噪声的量值和导引头在振动状态下相噪的变化,是影响挂飞成败的关键。介绍的8mm中功率源及导引头振动状态调频噪声测试系统,提供了可进行上述两种测试的两台测试仪和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星载聚束式合成孔径雷达(SAR)的信号特性,主要研究了多普勒中心频率、多普勒带宽以及脉冲重复频率(PRF)与斜视角的关系.基于改进的Chirp Scaling算法,处理时采用了子孔径方法.通过子孔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数据率及雷达发射峰值功率,并可解决多普勒中心频率的时变问题.此外,分析了偏航控制对于实现精确成像的必要性,给出偏航控制规律,证明偏航控制可以有效减小距离徙动量,降低成像处理难度.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处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由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GNSS-R)机载试验耗费大和重复性差,需研制GNSS-R信号模拟器,但没有相应的反射信号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拟合的机载GNSS海洋反射信号建模方法。首先,对复杂的GNSS海面反射信号进行近似简化。然后利用ZV模型生成的时延相关功率曲线,通过最小二乘拟合和非线性拟合,建立了多条等时延间隔的海洋反射信号功率衰减模型,从而得到机载GNSS海洋反射信号的时延、功率、多普勒频率参数。最后,对多条反射信号的合路信号进行相关的仿真验证。验证的结果表明模拟的14条反射信号的相关功率曲线与ZV模型理论曲线的相关系数优于0.99,能够有效地用于GNSS海洋反射信号的生成。该方法可根据海面风场、浪高、波高等海面信息,模拟不同海况的海洋反射信号,为GNSS-R信号模拟器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在高动态环境直接扩频系统伪码延时测量所遇到的问题,分析了多普勒频移对伪码延时的影响.利用扩展卡尔曼算法(EKF)对高动态直接扩频信号的载波相位和频率进行了估计,并利用载波辅助技术测量载波相位的变化值来校正伪码延时环,减小多普勒频移对伪码延时的影响,得到了精确的延时估计值,提高了伪码延时锁定环的动态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光纤延迟的光脉冲有源复制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高速光脉冲测量系统应用的需求,提出了使用循环式光纤光脉冲有源复制器实现模拟短脉冲信号的低噪音、低失真复制的一种方法.针对有源复制器中半导体光放大器(SOA)带来的放大自发辐射(ASE)光噪声与非线性失真,建立了SOA的计算模型,并对光脉冲在复制器中的循环传输性能进行了仿真和分析.仿真结果证明了使用外加直流光注入方法抑制波形失真的有源复制器方案是可行的,同时为合理选择注入直流光功率及环内损耗等参数,实现复制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导航信号的测量性能最终影响系统定位、测速、授时等服务精度, 是系统顶层设计的重要论证内容之一. 结合COMPASS系统新一代卫星导航信号体制框架设计, 分析了各种应用条件下的伪距、载波相位和多普勒测量精度, 并以典型设计参数为例进行了数值计算. 结果表明, 在接收机典型设计参数和工作条件下, 各信号分量均能够实现0.1m的伪距测量精度、0.006周的载波相位测量精度以及0.005m·s-1的多普勒测量精度. 首次给出的针对新信号体制各项测量性能的研究结果可为卫星导航系统信号体制设计、 导航接收机关键参数设计以及卫星导航系统用户测距误差预算等顶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Mean night-time peak power, Doppler shift and Doppler width of spread Doppler clutter (SDC) received by a high frequency backscatter radar located at Alice Springs, Australia from 2000 to 2018 is presented as a function of azimuth, sunspot number, time of year and frequency. The sampled region covers 90 degrees from West to North and includes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equatorial anomalies.SDC peak power diminished across all azimuths during the winter solstice from around May to August (local winter) coinciding with the global decrease in F layer density due to the annual non-seasonal F2 anomaly but was generally constant during the equinoxes. In contrast, SDC Doppler width and inbound Doppler shift both increased during the equinoxes and exhibited azimuthal dependence related to the eastward equatorial plasma drift.SDC peak power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unspot number with frequency dependence during winter but not summer. Inbound Doppler shift and Doppler width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unspot number during equinox but not solstice with a strong dependence on azimuth and a weak dependence on frequ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