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长期以来,科学界对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而现在,尤其是最近几年,在收集了大量的事实依据并进行了科学观察和研究之后,我们可以断言:火星上曾经存在过生命 !为什么火星是红色的 ?  不知自何时开始,人们把火星称之为“红色行星”。每逢火星最接近地球的大冲年代,这个明亮的“红盘子”总会引起人们某种不安的感觉。古代巴比伦人,然后是古希腊人和罗马人并非偶然地把火星与传说中的战神阿列斯或马尔斯联想在一起,而且相信在火星大冲年代往往会发生极为惨烈的战争。说来也怪,这种不祥的预兆有时也有应验: 1940…  相似文献   

2.
未来的火星居民必须自己生产粮食,自己养活自己,不能靠地球的物资供应。这不是因为地球养活不起这些人,而是因为地球支付不起巨额的太空运输费用。如果火星基地有1万人口,每人每年消耗的食品按1.67吨计算,要将1万人的食品从地球运送到火星基地,每年约需7万亿美元。这是个天文数字。而且基地居民不仅需要吃,还要饮用水、生活用水和呼吸空气等。有人估计,  相似文献   

3.
1背景实施火星探测,美国、俄罗斯为主要核心国,他们共发射了26个火星探测器。从美国的6个(2个着陆装置)和俄罗斯的6个(2个着陆装置)火星探测器已获得了大量的探测数据。探测任务主要是从火星运行轨道进行科学性测定和通过着陆装置进行表土分析、生命探测。尤其是1976年着陆在火星上的海盗一l和2探测器,它们对火星进行了生命探测,但未能确认火星有生命存在。今后世界各国的火星探测计划侧重考虑降低成本:通过从轨道探测器向多种类型/分辨率提高型探测器过渡,进行火星表面及大气测量;通过穿透器进行火星地下的科学探测及水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1994年6月,俄罗斯和美国的科学家们汇集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双方就多国共同进行火星探测进行了磋商,并制定了被称为“火星协作”的空间开发计划。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也有意加入1998年的火星探测计划行列。这是首次由多国参加的火星探测飞行计划,引起了各国航天界的关注。1998年火星探测计划的诞生主要基于两种考虑:一是俄罗斯原定的“火星94”和“火星批”计划被搁浅,它需要对原计划进行修正和改进;二是几个主要参与国在火星探测行动上已基本达成共识,无论从技术设备角度还是财政方面来说,这…  相似文献   

5.
2月19日,美国航宇局火星侦察轨道器(MRO)的高分辨率照相及科学实验相机(HIRISE)对火星进行季节性跟踪变化拍摄时,意外地拍摄到火星北极雪崩场景:高耸的斜坡底部出现翻滚着的棕褐色气团,在斜坡上冰层和灰尘像瀑布一样崩溃瓦解。发生雪崩的地区位于火星北极84度的一个条状地形,其宽度为6千米,长度至少为60千米。像这样的雪崩事件是否在火星上经常发生尚需要继续跟踪观测。  相似文献   

6.
火星:充满奥秘与神奇的净土(上)傅民杰火星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外行星,它看上去是一颗火红色星球,故此得名“火星”或“红色行星”。天文学家又把火星称为地球的“姊妹星”,因为它许多地方跟地球十分相似。火星直径6800千米,这约是地球直径的1/2,它的质量是...  相似文献   

7.
卓然 《飞碟探索》2012,(11):48-49
美国政府计划在2020年前重返月球,并在此后一二十年内登陆火星。美国航空航天局局长查尔斯·博尔登更是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完成这个夙愿。 登月,甚至是修建月球基地对美国来说.都不是太难的事情,但想要征服火星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相似文献   

8.
一般的载人飞船由三部分组成:轨道舱、返回舱和服务舱。美国的阿波罗飞船除了这三个舱以外还多了个登月舱。未来的火星载人飞船由七大件组成,因此它不能简单地称为飞船,而应该称为飞船系统。火星载人飞船的七大件是:飞向火星射人级、双圆锥空气壳层、飞船居住舱、火星表面着陆器、火星上升飞行器、返回地球飞行器和飞行系统的电力供应。  相似文献   

9.
航天员初次登上火星,除了建设临时性火星基地以外,还要完成4项任务:技能训练、科学考察、系统管理和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1引言相信大家不会对火星取样返回(MSR)这个词感到陌生。除了中国已正式宣布火星取样返回探测计划之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欧洲航天局(ESA)也宣布了火星取样返回探测计划,并公布了该计划的执行细节。尽管国内外有了火星取样返回计划,但毕竟还都没有实现,国内对这方面的报道也比较少。本文就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介绍,主要涉及一些基本问题,如:为什么要取样返回?取样返回的科学目标是什么?到火星的什么地方选取样品等。  相似文献   

11.
繁星 《太空探索》2004,(3):20-21
继美国总线布什宣布登陆火星太空宏图后,欧空局在2月3日正式宣布了欧洲雄心勃勃的极光火星探测计划:力争在2011年发射欧洲第一个火星取样探测器,采集500克的火基岩石回地球进行分析.力争在2033年实现欧洲航天员登上这颗红色星球的梦想。这个计划与美国火星探测计划的时间表相一致,这表  相似文献   

12.
美国“火星探路者”探测器在今年7月4日登上火星1个月后,终于放慢脚步。它于8月4日开始了新的工作日程。为了节省电池,其在火星的黑夜时间将基本上处于关闭状态。飞行负责人说:“自它登上火星以来,其上电池就一直在缓慢劣化。”该登陆探测器的使用期已超过科学家预计的3OH期限,其携带的火星车也超过原定的7天。现很难说出“火星探路者”还剩下多少时间。由于昼夜温差较大,所以探测器上的电子部件损害较大。7月22日,“火星探路者”探测器向地面发回了一帧迄今为止最蔚为壮观的火星全色全景照片,它显示出古代洪水冲刷后留下的一道道…  相似文献   

13.
尹怀勤 《太空探索》2003,(10):43-46
欧空局和美国于6月3日和6月11日、7月8日,分别发射了火星快车和勇气号、机遇号两个火星车,急驰火星,去寻找水和生命的踪迹。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要赶在这不长的时间里连续发射三个航天器飞赴火星?原来这里面有个发射窗口和最佳轨道问题。  相似文献   

14.
美国航宇局(NASA)、俄罗斯航天局(RSA)和一个国际合作伙伴小组正在研究本世纪最后几年中的无人火星探测任务。1.俄罗斯牵头的任务a.火星一96·运载器:俄质子号火箭。·有效载荷:一个轨道器、两个小型着陆站、两台尖钉形的穿入器,用以进行火星表面下的测量。·计划安排:该任务原定于1994年实施,现改为1996年。b.火星一98·运载器:俄闪电号火箭。·有效载荷:待定。可供选择的对象为一个轨道器、一个俄罗斯的“火星车”巡视器和法国制造的大气气球系统。·计划安排:该任务原定于1996年实施,现推迟到…  相似文献   

15.
寻根溯源     
瘐晋  周洁 《飞碟探索》2001,(1):15-18
人类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根: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是怎么进化而来的,同谁又是近亲……类似的话题,一直令人类十分关注,颇费思索。最近,人类在寻根史上又前进了一大步,取得了许多可喜成绩。下面这些结论主要是近几年的考古成果,有的还只是停留在一种假设阶段,有的已经被现代科学所确认。但无论如何,都像重磅炸弹,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35亿~38亿年之前:来自火星的“先祖”细胞  来自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天文学家,目前正在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生命是否起源于火星而非地球,地球上的生命是否是由陨石带来的?  芬兰研究人员莫利威…  相似文献   

16.
《国际太空》2008,(4):10
□□美国航空航天局火星漫游车项目首席科学家史蒂夫.斯奎尔斯撰写的《登陆火星》一书,2008年1月已由中国宇航出版社出版。作者在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漫游车成功登陆火星,并顺利完成9个月的探测任务后创作了这部纪实文学。这本书讲述了火星漫游车项目长达17年的发展历程。该项目  相似文献   

17.
航天员到选火星.对火星进行探索、开发和改造.要有一个落脚之地。这就是火星基地.基地有大有小.开始时比较小.结构和设施都比较简单.称为临时基地,或称火星前哨站。后来随着到火星上来的人越来越多.对火星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基地结构从简单变得复杂,基地设施从不完善到完善.最后发展成为永久基地,甚至火星移民区。因此人类对火星的开发和利用的过程,其实就是火星基地的发展和壮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老诚 《飞碟探索》2010,(9):46-47
在美国,NASA向天文学家们披露了一则惊人消息:2008年“凤凰”号探测器在火星着陆探测中,在火星不远处发现一颗怪异的星体,根据照片上的颜色考证:它可能是天文界争议已久的一种冷热共栖星体。  相似文献   

19.
红色,代表着诱惑。人类不会仅仅满足于站立在地球上遥望,猜想,他们更要踏上那片土地,去揭示这红色背后隐藏的秘密。目前美国航宇局的两名“地质学家”已经在前往火星的征途之中。它们就是:火星漫游者1号、火星漫游者2号。  相似文献   

20.
让我们设想一下未来 ,或许在2020年会有一艘由多国宇航员组成的机组驾驶的宇宙飞船 ,将开始它的第一次星际旅行,它的目标就是火星。或许这一设想还无法提交给国际科学委员会 ,并与其他国家共同开发这颗“红色星球”。目前探测火星的工作即将开始 ,而且将持续到2015年左右。在载人火星飞行的方案实施以前 ,将会发射一系列不载人的自动火星探测器 ,那就是福博斯太空飞行器。我们会在火星上找到什么数百年来 ,人们一直认为在火星上有生命存在。科幻小说的作者们就火星人和他们构成的社会写下了许多离奇古怪的故事。甚至一些科学家们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