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 0 3年 8月 2 1日 ,是中国航天系统第 5 0 8研究所(即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以下简称研究所 )成立 4 5周年纪念日。值此之际 ,回顾研究所为把中国的航天事业而奋力拼搏的历程 ,具有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毛主席号召的产物在世界伴随着苏联于 195 7年 10月 4日发射成功第一颗人类研制的卫星———伴侣 1号人造地球卫星而进入航天时代后 ,中国就决定发展本国的航天事业。195 8年 5月 17日 ,毛泽东主席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的讲话中提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伟大号召。为了使中国在世界航天…  相似文献   

2.
1997年2月19日,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在我们心中引起无限哀思。我们为失去一位卓越的领导人而悲痛欲绝,也为失去空间事业的一位掌舵人而遗憾万分。此时此刻,我们不禁回忆起小平同志关怀我国空间事业的历历往事。 早在1958年当我国掀起搞人造卫星第一波热潮时,是小平同志及时地纠正了在基本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急于发射人造卫星的偏向。他指出,现在放(发射)卫星与国力不相称,要调整  相似文献   

3.
<正>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伟大号召,这是党中央发出的向空间进军的动员令。毛主席的号召是在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仅仅半年后发出的,表明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登上空间技术舞台,从此拉开了我国空间活f的序幕。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射了第-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它向世界庄严  相似文献   

4.
钱骥,卫星总体技术与空间物理专家,中国人造卫星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于1917年12月27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38年9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央大学师范学院理化系,1943年7月毕业,留校任助教。1949年5月,南京解放后参加革命工作,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室副主任,该所二部(代号581)副主任,中科院卫星设计院技术负责人。1968年后,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主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七机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院科技委副主任等职。他还当选为中国宇航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1983年因病逝世。 他是中国地球物理学科的主要开创者之一。早在40年代后期,他就开始从事地球物理的有关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中国最早从事空间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研究所于1967年11月开始从事空间光学遥感技术的研究,是我国最早从事空间光学遥感器研制的单位。截至目前,研究所先后为我国各类遥感卫星提供了上百台(套)空间光学遥感器,超过我国所有在轨业务运行空间光学遥感器的80%,成功率100%,性能均达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空间探索活动始于1958年,到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13年里,工作的重点在于建立和健全有关的空间科研机构和生产设施,培养科研和生产队伍,制订空  相似文献   

7.
朱毅麟 《航天》2012,(1):40-43
中国最早的民用空间技术研究机构——上海机电设计院成立于1958年,其前身为中国科学院的1001设计院,受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双重领导,成立时的任务是研制人造卫星及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后来,鉴于当时我国的经济基础薄弱,技术水平还很低,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我国最早从事空间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研究所于1967年11月开始从事空间光学遥感技术的研究,是我国最早从事空间光学遥感器研制的单位。截至目前,研究所先后为我国各类遥感卫星提供了上百台(套)空间光学遥感器,超过我国所有在轨业务运行空间光学遥感器的80%,性能均达到或优于设计指标,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徐福祥 《中国航天》1999,(10):30-34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回顾我国空间技术的光辉历程,展望美好的未来。中国空间事业是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长的步伐发展起来的。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科技人员不懈的探索和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增强国防实力、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一、我国空间技术的开拓发展我国建立自己的空间技术研究中心的构想始于中国航天创建初期。1958年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此后,中央就把人造卫星列入国家重点项目。1968年2月,中国空间…  相似文献   

10.
法国在第一颗军用卫星 Syracuse-1投入使用之际,将就今后十年内在利用空间方面作出重大决策。据法国三军参谋长拉卡兹最近透露,由国防部提议成立的空间研究领导小组已拟定了一份名为“法国军事政策总趋势”的政策报告,该报告已作为国防部提出的“1984~1988年军事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呈交给法国国会,有待批准。空间领导小组由三军参谋部和总装备团(DGA)的代表组成。  相似文献   

11.
随着4月25日国家天文台的成立,一项酝酿了8年的宏伟规划——“中国空间望远镜”终于浮出永面,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这项启动于1992年的计划,将是我国第一个空间天文学计划,也是天文与航天的第一次握手。国家天文台的前身之一北京天文台与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于去年7月正式成立了中国空间望远镜(SST)项目总体组。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环境工程》2007,24(1):53-53
中国宇航学会、美国宇航学会和日本火箭学会将于2007年5月16日至18日在中国北京联合召开第十一届“环太平洋地区国际空间会议”,本届会议的主题是“21世纪的空间探索”。会议研讨议题(MainSessions):A.国际与国家空间计划B.国际学生会议与竞赛(研究生水平)C.技术分组(TechnicalSession)  相似文献   

13.
20 0 3年 5月 17日是毛泽东主席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4 5周年。为此 ,回顾中国自主发展航天的历程 ,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14.
1957年苏联制成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并在8月3日首次试飞,导弹代号SS-6,西方称之为“警棍”(Sapwood)。两个月后的10月4日,一枚以SS-6为基础的运载火箭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1号。截止1981年9月30日,以这种导弹作基  相似文献   

15.
2003年5月17日是毛泽东主席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45周年。为此,回顾中国自主发展航天的历程,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16.
1995牛4月24日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25周年纪念日。25年来,中国的人造卫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第一代卫星胜利地完成了既定使命,第二代卫星也于1992年8月首战告捷,各类新型卫星正在抓紧研制。但是,人造卫星是高风险、高技术产品,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既有成功的经验和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和遗憾。中国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8月5日,第七届进入、减速、着陆与上升(EDLA)技术全国学术会议在青岛成功开幕。本届大会由中国宇航学会返回与再入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青岛市科学技术局承办,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政府、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协办。会议共收到论文92篇,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相似文献   

18.
欧洲空间局和法国空间研究中心成立了一个独立的九人委员会,调查阿里安运载火箭第五次发射(L5)的飞行故障。该委员会自1982年9月21日开始工作,并于同年10  相似文献   

19.
航天第十信息网介绍航天第十信息网(空间环境工程专业信息网)是隶属于中国宇航学会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委员会下的一个全国性的学术组织,成立于1985年。网长单位为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副网长单位有:兰州物理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我国空间返回技术专家、中国返回式卫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顾问、《航天器环境工程》杂志名誉顾问林华宝同志,因心脏病突发医治无效,于2003年8月17日16时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我们表示沉痛的哀悼。林华宝同志,祖籍福建莆田,1931年5月29日出生于上海,1953年9月参加工作,1956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后分配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1958年11月在上海机电设计院任研究室副主任。1977年被评为北京市科学技术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