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3.
4.
飞机座舱盖透明件使用寿命研究工作与飞机金属结构件的寿命研究不同点在于:在前者的疲劳试验中载荷与温度同时作用,加温-加载试验与老化试验交替进行;透明材料的分子结构与金属材料分子结构不同,因而透明材料的故障及失效模式与金属不同。本文对舱盖透明件疲劳试验的温度-载荷谱的制定进行了介绍,对于舱盖使用寿命研究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飞机非金属件的寿命研究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6.
飞机校靶装置是军用飞机校靶作业使用的专用保障设备,主要用于机载武器系统和相关系统安装轴线与机体基准轴线间的角度偏差的测量和校准,保障武器系统和相关系统的工作精度和准确性。飞机校靶装置从传统的靶板-望远镜系统发展到目前的新技术校靶装置,实现了技术和性能上的全面跨越。本文概述校靶装置技术发展,简要总结发展历程和发展规律;重点分析和比较3种新技术校靶装置,包括基于光电-惯性技术的光电-惯性校靶装置、基于摄影测量技术的摄影测量校靶装置和基于惯性技术的纯惯性校靶装置,进行技术分析和研究;对我国新型校靶装置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波音AMM手册要求,在更换波音737NG飞机上的大气数据系统传感器后,需通过试车测试其自动加温功能。本文研究了波音737NG飞机大气数据系统探头自动加温的工作原理,并提出避免试车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9.
本文立足于某飞机飞行控制系统和航空电子系统的现有条件,依据雷达天线的工作方式,提出了三种自动地形防撞的原理方案。探讨了各种方案下雷达防撞模态和自动驾驶仪防撞模态的建立,给出了每种方案的适用范围。对方案C还进行了初步的仿真计算。最后比较了三种方案,给出了方案选择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自动刹车系统的稳定性和与防滑控制的匹配性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并以某型飞机为目标机建立了自动刹车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在各种工况下的刹车过程仿真曲线和在某型飞机上的应用验证,充分说明了应用这种新型控制方法能大幅度改善防滑刹车系统的工作稳定性,保障飞机的着陆安全,并且能够提高防滑系统的工作效率,缩短刹车距离,可适用于军民用各型飞机的自动刹车系统。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将半导体制冷制热技术用于航空电瓶温度传感器校验的新设想。采用单片机技术并通过运用模糊-PID控制方法实现校验过程中的恒温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校验仪能够全自动地检测出电瓶温度传感器在各恒温点的动作情况,并且具有较高的温度检测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航空蓄电池在实际使用中会出现电池性能衰退与退化速率不一致,电池组容量与使用寿命降低,甚至可能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针对电池单体不一致性和故障隔离问题,提出一种蓄电池电源系统容错体系结构和分级容错控制策略,提出基于电池单体动态重构的主动均衡管理新方法,设计基于\"冒泡沉底(BS)择优上岗\"的电池单体实时动态重构策略。开发容错航空镍镉电池电源原理样机,给出系统实验性能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系统技术方案可行有效,能够快速隔离故障失效电池单体,明显改善电池不一致性,提高了电池组容量利用率和剩余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14.
15.
基于飞行器图像的目标跟踪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一种利用飞行器图像进行目标跟踪的方法,建立了飞行器图像跟踪系统。该系统利用一种云台控制算法搜索飞行器的图像,通过对飞行器图像的边缘检测、图像中心点提取等处理,实现了飞行器图像定位。理论计算和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可以对低马赫数和高马赫数飞行器进行图像跟踪。 相似文献
16.
应用电瓶最佳受电原理,对常用飞机碱性电瓶的充电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了脉冲恒流二阶段充电法是电瓶的最佳充电方法之一的设想,其可行性已被试验证实。利用该充电方法,研制成了飞机碱性电瓶专用充电器.实验结果表明该充电方法能大大提高电瓶的充电效率,延长电瓶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主要介绍了层流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途径,分析了层流控制在飞机减阻和外表面红外隐身方面的作用。在低湍流度风洞中,利用萘升华试验,在NACA64A-204后掠机翼模型上,研究了吸气流量和压力梯度分布等对层流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前缘吸气可以抑制CF波的成长,吸气流量对层流区的范围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吸气流量增大,层流区范围逐渐增大。利用对称机翼模型,研究了层流控制对气动加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层流控制技术可以显著扩大层流区的范围、减小气动加热、降低表面温度,前腔的吸气流量对层流控制效果起主导作用,并存在最佳值,吸气流量过大不会进一步改善层流控制效果,吸气流量过小则达不到最好的层流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翼尖装置由于其良好的气动特性在航空界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它也使飞机的颤振及结构重量特性发生了变化。为了探求翼尖装置的综合特性,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大型客机上最先进的3种翼尖装置(融合式、鲨鱼鳍式和阶梯式)进行了气动、颤振及重量3个方面的综合研究。3种翼尖装置减阻效果明显,但同时结构重量亦增加。翼尖装置均降低了机翼颤振速度。研究结果表明:加装翼尖装置后机翼颤振形态取决于翼尖装置的形式。相对于机翼颤振速度,翼尖装置形式对机翼颤振速度的影响是小量(1%~7%),且翼尖装置减阻和机翼压心外移的综合重量增益,为机翼结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设计空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