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介绍发射设备安全性特点与安全性标准基本情况,在发射设备安全技术标准分类的基础上,分析发射设备安全技术标准的现状,构建发射设备安全技术标准体系框架,提出完善发射设备安全标准体系表、编制关键流程安全性标准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1992年以来,开始了我国新一代返回式卫星的发射。第一颗星于1992年8月9日发射升空,8月25日成功回收。第二颗星于1994年?月3日发射升空,7月18日成功回收。1996年10月20日又发射了第三颗星,11月4日回收,再次获得飞行试验的圆满成功。第三颗星于1994年11月确定主任务技术状态,1995年5月确定搭载技术状态。1995年10月完成星上设备齐套,1996年4月完成卫星总装,6月20日完成工厂电性能测试,7月2日完成整星振动试验。卫星于8月8日抵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飞行试验。  相似文献   

3.
《航天发射技术》2001,(2):F003-F003
《航天发射技术》是地面设备专业信息网和宇航学会发射工程及地面设备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技术性刊物,是经正式批准、注册的内部发行季刊。本刊重点报导国内外有关航天发射技术、地面设备的科研成果、学术论文、科技报告、科技管理、文献综述及动态、简讯等。刊登的栏目有总体技术、发射技术、车辆技术、加注设备、供配气(电)系统、瞄准设备、试验技术、计算机应用、国外信息等。  相似文献   

4.
张晓岚 《上海航天》2006,23(3):27-27
据报道,2006年5月9日和10日,欧洲导弹公司(MBDA)在意大利Quirra发射试验场进行了两次玛特MK2/S空舰导弹发射试验,发射载机为意大利海军的EH 101直升机,两次发射试验均命中目标。本次试验目的是为这种轻型系列反舰导弹的技术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试论航天器环境可靠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从航天器特点、航天器试验的目的和重要性、一般武器装备的可靠性试验状况以及可靠性试验的发展史出发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了可靠性是航天器试验的目的、环境是航天器试验的手段的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讲,称航天器的研制试验、鉴定试验、验收试验、发射前的合格认证和运行试验的试验项目和要求与各类组件级设备、各分系统、系统级组成的试验矩阵为航天器环境可靠性试验矩阵.每一项试验都是航天器环境可靠性试验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减少试验类别或项目、或降低要求,虽然可以得到减少经费、缩短研制周期的好处,但势必要冒失效或性能降低的风险而付出应有的代价.  相似文献   

6.
李发忠 《中国航天》1991,(12):22-24,26
本文介绍卫星发射试验中的气象保障工作,它包括卫星发射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发射试验气象保障的组织与实施以及进一步改进技术保障措施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双状态非线性隔振器参数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抑制在轨微振动对有效载荷指向精度的影响,并改善其发射段动力学环境,设计了一种双状态非线性隔振器,利用发射与在轨状态载荷条件的差异,使其在两个阶段有不同的隔振频率。分析了各设计参数对发射段动态响应以及在轨隔振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隔振器参数设计方法。试制了隔振器样件,进行了静力学测试,并按照发射和在轨两种状态的力学环境进行了动力学试验,测试了隔振器在两种状态下的传递率。试验结果表明,隔振器在发射段准静态载荷作用下可避免出现大变形,并显著改善星载设备的动力学环境。在轨时可有效隔离微振动,将5Hz以上频段受到的扰动幅度下降92%以上。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设备在发射阶段经历着严苛的动力学环境考验,包括噪声、振动、冲击等。进行冲击试验时必须使用模拟件进行试冲击,调试设备系统状态。若对每台产品都设计加工结构模拟件,则费用成本高,计划流程时间长。因此,本文研究设计一种质量、刚度可调式结构模拟件,通过不同组合形式使其适用于不同的型号产品,代替传统模拟件进行冲击试验调试,并经过试验验证,效果良好,极大的降低了投产成本及时间。  相似文献   

9.
卫星发射试验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回顾了为保证安全执行发射任务所进行的“风云3号”卫星发射试验风险控制工作:通过分解卫星发射试验流程中的主要事件并结合FMEA和FTA分析结果,辨识并确认了卫星在执行进场发射试验时可能导致任务失败的安全性关键项目,在此基础上从设计、生产、试验、工艺保证、质量控制等方面制定并落实了一系列安全性保障措施,从而确保卫星安全发射。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国内外卫星热真空试验的发展概况、卫星热真空试验的重要性及其与常压热循环试验的关系,指出每一颗发射星都应做热真空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