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外隐身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69,自引:7,他引:6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单回顾了从二次世界大战至今几十年间,国外隐身材料的发展历程;系统综述了国外在陶瓷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晶须材料,纳米材料,手征材料等新型隐身材料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从耐高温隐身材料,智能隐身材料,等离子体隐身三个方面入手,重点介绍了国外近年来在隐身材料领域的最新进展;并且指出了隐身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应对空间特殊服役环境,航天材料研制、保证和使用单位已在材料设计、材料加工、材料评价和材料使用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对我国航天材料的选型要求进行了分析,接着对航天材料、航天材料飞行试验、空间材料科学、航天材料空间环境适应性等概念进行了辨析,并提出了航天材料工程学的概念,进而对航天材料工程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关联性进行了阐述。最后,为满足未来空间技术发展需求,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航天材料工程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从规划、研发、试(实)验、评价、选用、数据服务等角度,设计构建了具有航天领域特色的航天材料工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前言导电性高分子材料在现代材料学科中是一种引人注目的重要功能材料。通常导电性高分子材料分为结构型(材料本身具有导电性)和复合型(材料中加入导电性物质)。被加入的导电性物质有石墨、碳黑、碳纤维或金属粉末等。与结构型导电性高分子材料相比较,复合型导电性材料在工程应用上更简便,而且可以在很大范围内调节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和物理机  相似文献   

4.
航空工业的发展对材料加工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在航空材料中又有一些加工难度较大的材料.因此,增进对刀具材料与被加工材料各项性能和特性的了解有助于正确选择刀具材料,并通过对难加工材料的加工归纳出航空材料加工中选用刀具材料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5.
材料基因组技术内涵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料基因组计划旨在变革材料传统研发模式,从而缩短材料研发周期并降低其研发成本.主要从航空材料领域对材料基因组技术需求的角度,对材料基因组技术的具体内涵进行阐述与讨论.提出发展材料基因组技术需要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高通量计算、高通量实验、以及材料信息学与数据库平台.在发展方向上,提出发展材料信息学与数据库、集成计算材料设计、材料虚拟工艺、材料虚拟服役四方面技术与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宏观材料学(Macro-materialogy)的新概念,扼要介绍其体系中各部分的主要内容,重点论述材料科研和材料展望。在材料科研中,从方法论角度讨论了类型、选题、方法和评价;在材料展望中,分析了材料生命曲线、传统材料的改进、新材料的研制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材料标准的“三化”研究是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试验活动的技术基础和技术保障。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航空材料在国际材料市场上的流通也是以标准化、通用化为前提。我国航空材料标准体系的建立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材料标准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的水平仍很低。主要原因是我国航空材料多是在跟踪和引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形成了各国航空材料在我国并存的混乱局面,材  相似文献   

8.
航天透波多功能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航天透波多功能材料的应用需求、使用环境和相关的研究领域,对透波复合材料在研究过程中的增强结构、材料体系等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在不同使用温度、飞行马赫数、高温使用时间等特殊环境条件下材料的性能,并介绍了在多功能透波材料研究中采用的材料设计、材料研究系统工程方法。  相似文献   

9.
新型隐身材料的研究和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型隐身材料是发展现代隐身技术的关键,已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国外隐身技术发展现状,材料隐身机理、隐身材料分类以及手性隐身材料、纳米隐身材料、多晶铁纤维吸收剂、导电高聚物材料和智能型隐身材料等几种新型隐身材料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旨在推动和强化我国在新型隐身材料领域研究的展开与深入。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用飞机航空材料和材料标准体系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材料是航空产品的物质基础,纵观我国目前民用飞机的选材特点和现状可以发现,我国现有民机型号选材大部分都在选用国外材料和国外材料标准。国产民机不用国产材料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从分析国内、外先进航空材料标准的特点入手,探寻出国内航空材料及材料标准体系不适合民用飞机发展的主要缺陷和障碍,并提出构建我国民用飞机航空材料及材料标准体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灌封材料通常指的是浇注在电子元器件周围的塑性材料,用来防护电子元器件,在搬运或振动时作为支撑,有时要具有导热、介电等其它作用。由于灌封材料与电子元器件材料在热膨胀系数间的差别,可能在灌封材料中造成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目标优化理论,提出雷达吸波材料在物体表面涂敷位置的优化设计方法。利用电磁波的干涉原理和材料的吸波性能,通过设计吸波材料在飞行器表面的涂敷位置,研究局部涂敷吸波材料所能获得的隐身效果。以某飞行器模型为例开展吸波材料隐身技术研究,实现了雷达散射截面减缩与材料增重之间的优化与折衷。  相似文献   

13.
高熵合金及其他高熵材料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熵材料是一类由多种元素以等摩尔比或近等摩尔比组成的新型多主元材料,打破了传统的材料设计理念。高熵材料以其独特的晶体结构特征,表现出许多不同于传统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特点。目前国内外已经研发出多种高熵材料,在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很多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已经成为国际材料学术界的重要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从高熵材料的设计理念出发,主要综述了高熵合金、高熵陶瓷、高熵金属间化合物等高熵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高熵材料的结构特征、组织性能及强化机制,并对高熵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高通量计算与制备将成为设计这类多主元材料的重要快捷手段,随着材料的进步,高熵材料成形加工技术必将快速发展以满足其多元化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4.
正先进结构材料(如新型轻质高强结构材料、高温及超高温结构材料、结构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等)因优越的性能在航空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其较差的切削加工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材料的应用,需要不断优化加工工艺,研究新的成形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应用于低温推进剂在轨贮存的组合绝热材料,包括材料结构、材料选择及其研究进展,总结了其在国外多种运载火箭型号中的应用情况。根据目前常用于组合绝热材料的泡沫材料和多层隔热材料,指出未来我国在泡沫材料发展中应重点向环保和先进的加工工艺方面发展,在MLI材料方面应重点研究反射屏和间隔物的材料选择及每个MLI单元的材料厚度。分析结果可为未来我国深空探测航天器低温贮箱绝热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材料——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天民  郝维昌 《航空学报》2002,23(5):459-466
 生态环境材料是近年来在先进材料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新研究领域。简要介绍了生态环境材料概念的产生、发展及哲学基础,从材料环境协调性评价、材料和物质的再生循环、与生态系统相协调的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材料、与材料科学相关的生态工程等几方面对生态环境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1.同传统材料相比,复合材料具有哪些优势?杜院士:我是搞复合材料研究的,但我最早是搞力学研究的,后来为什么又做复合材料和力学的结合研究呢,情况是这样的。传统材料分为3大类:金属材料、无机的非金属材料(如陶瓷)和有机材料(如高分子材料)。当然材料还有其他分类方式,如可以分成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或者电子材料、信息材料和生物材料等,总的来讲,都可以归属为上述3大类材料。在这3大类材料中,有的是自然界天然存在的,如沙子、石头就是1种天然的无机材料,矿石中含有金属等;也有人工进一步加工的材料,加工的目的是提高材料的纯度、质量和性能…  相似文献   

18.
多频谱兼容隐身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频谱兼容隐身材料具有明确的研究和应用背景。综述了国内外在红外及雷达兼容隐身材料、红外及可见光兼容隐身材料、红外与激光兼容隐身材料等多频谱兼容隐身材料技术的发展以及多频谱兼容隐身材料在热点领域如光子晶体、掺杂氧化物半导体等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指出今后的多频谱隐身材料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9.
基于损伤理论,计及裂尖前方空穴和微裂纹等缺陷的影响,利用材料在性能实验中变形过程的损伤变化与含裂纹材料在裂纹扩展过程中的损伤变化的相似性,得到用材料的性能曲线计算材料断裂韧性的方法,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较,结论较为吻合。所提出的用材料的性能曲线直接计算其断裂韧性的方法有可能推广于其他高分子材料。  相似文献   

20.
冯吉才 《航空学报》2022,43(2):1-37
异种材料构件因其可实现不同材料的优异性能组合,极大提高设计和生产的灵活性,满足现代工程结构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具有更高的技术和经济价值,在各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异种材料的可靠连接尤为重要。然而,异种材料往往因物理及化学性能差异较大导致连接困难。本文综述了异种材料钎焊、激光焊、电子束焊、电弧焊以及搅拌摩擦焊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总结了各焊接方法在异种材料连接过程中的研究焦点。在此基础之上,对异种材料连接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拟为未来异种材料连接的研究方向和技术突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